文档详情

宋明理学概说

j****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5KB
约10页
文档ID:46249355
宋明理学概说_第1页
1/10

1宋明理学概说宋明理学概说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使大家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其主要特 点和研究的主要问题,熟悉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并大概了解代表 人物的主要观点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何谓理 二、宋明理学所形成的条件 三、理学的称谓问题 四、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 五、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六、宋明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难点:理学的称谓问题一、一、 何谓理何谓理理:是指一定社会的人由理性所共同确认的道德法则、交往法则、行为规则、推理原理; 又常指事物具有的性质、规律和法则在理学家看来,这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道德 原则实质上宇宙普遍法则在人类社会的特殊表现理学:中国宋明时期的哲学思想是以讨论理气、心性等问题为中心的又称道学它产 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想,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 的理 学,专指二程、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 二、宋明理学形成的条件二、宋明理学形成的条件 理学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唐代以来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

大家知道,宋元明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是中国 哲学与文化发展的高峰由于宋明时期的哲学形态在学术史人们都习惯以“宋明理学来” 来称呼,故此,这段时间上的哲学人们都习惯上称之为“宋明理学” 其实,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种历史形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化改造之后,对儒学 的佛老化改造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这个复 兴儒学的运动,是由隋唐之际的王通发其先声,由唐代中叶以后的韩愈、柳宗元诸人继其 后续,而至两宋朝时期蔚为大观,形成异常声势浩大、波澜壮阔而又 影响深远的儒学运动 这种影响的深远性主要表现在时间与空间方面 在时间方面,这场运动一直持续到明清之际,甚至影响到当代;在空间上,这场儒学运 动不仅仅限于儒学的故乡——中国,这场运动还影响到东亚、南亚以及世界诸国在东亚 诸国的儒学主要是指理学或者是性理学这个理学的成为问题,后面将有专题讲解那么,我们所讲的宋明理学究竟是如何产生理学的产生,是一群有抱负、有理想的知 识分子、或者是有抱负的学术群体对社会现实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的道教文化挑战的 一种积极的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之上,对佛道二教展开为一种与孟 子“辟杨墨”相类似的所为的“辟佛老”的文化攻势,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2重的信仰危机与道德危机。

总体说来,宋明理学的产生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严重的信仰危机 与道德危机情况之下的一次力挽狂澜总结起来,宋明理学的产生可以概说为以下几个方 面: 首先:理学是唐中叶以来复兴儒学的延续首先:理学是唐中叶以来复兴儒学的延续 中唐以后,由韩愈提出了道统说,对佛教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并提出了仁、义为儒学 之道的主要内容这是理学的最初萌芽,后柳宗元、李翱相继亦提出了关于儒家道统的相 关学说,可视为理学的萌芽所有中唐以来的几位思想家的思想都启发后来的儒者以一种 复兴儒学和弘扬传道的意识在这些极力推崇的代表人物当中,对宋明理学最为重要的一 个人物是韩愈,他的“道统说” ,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道世系, 并以自己为继孔孟自任,而开儒家讲道统之先河李翱的“性情”说以“性善情恶”论为 儒家的性善论做出了新的论证、 “复性”的思维方式和把儒学当做“性命之学”的基本观点, 以及融会儒佛的做法,使理学家们深受启发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 、以仁义为 “人道” ,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 系,因此,这实开了宋明理学之端绪 理学经唐朝萌芽阶段以后,后来“宋初三” (胡瑗、孙复、石介)的继续发扬以及“北 宋五子”(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的极力推崇,使得儒学有了很大的进展。

后又经过 南宋的朱熹、明代的王守仁、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等学者的鼎力支持,使宋明理学进入一个 中国哲学的一个高峰时期最终分别形成了理学、气学、心学三大主流派别经过上述环 节,最终宋明理学到南宋的朱熹可以说是最终形成了这是宋明理学形成的第一条件 其次: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其次: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 理学并非是单纯的儒学,而是在儒学的背景之下的三教合一,在中国哲学史上,曾经 出现过在魏晋时期的三教合一的思潮唐代实行三教合一的文化政策,儒、释、道三教得 以独立发展,并在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论与发展中,儒家 实际上是处于劣势地位的,深深感受到来自于佛老二教的压力理学的产生即是在回应佛 老挑战的同时,积极援佛入儒与援老入儒的成果因此,宋明理学的产生,是在回应佛教、 道教对儒教的挑战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第三:理学是北宋初期开始的思想解放的产物第三:理学是北宋初期开始的思想解放的产物 宋明理学的产生,是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由 我注六经,走向六经注我,注重发挥义理,并敢于发前人所未发各学派之间爱你相互辩 论,相互启发学派之多,成果之盛,形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次新的百家争鸣。

正是这 种独立思考,百家争鸣,大胆立论,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和有利 的学术氛围 第四第四: :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任何一个学术的产生都是当时时代的产物,理学的产生亦是如此理学的产生即是适 应了唐朝以来的伦理道德沦丧的结果虽然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辉煌的朝代,其政治、 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当时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但在强势的唐朝,亦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最为严重的问题即是唐朝的纲常伦理问题,在那个时候,唐朝的人伦混乱,道德松弛,纲 常乏力如若单以唐代王室为例,尔虞我诈,乱伦败德,父母子女兄弟相互残杀,举不胜 举此外,在唐宋之际,各少数民族崛起,列国纷争,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在道德观 念上形成了尖锐的碰撞和冲突可以说,唐以来中国在文化上的高度繁荣是与纲常松弛、 道德式微的状况是相伴随的理学的产生,便是儒家的出于革除时弊、整顿人心、重树道 德价值和重建道德形而上学的理论需要可以这么上,任何时代的哲学的产生,都是同当 时的社会历史环境相适应,都是时代的产物3三、理学的称谓问题三、理学的称谓问题 (一)理学的称谓大约有如下几类:理学、道学、性理学、宋学、新儒学 1 1、、 理学理学 理学一词,在宋代最初是被用来概括当时的儒学。

在南宋理学大家朱熹那里,他所 赋予的涵义是讲道理或者说是有道理之学,就其学派而言,则不仅是指后来的被当做 理学正统的北宋“五子”之学,而且也将二苏为代表的蜀学包括在内陆九渊亦使用 理学一词来统称宋代的理学陆九渊亦说, “唯本朝理学,远过汉唐” 理学一词,实始于南宋,朱子曾说, “理学最难” (朱子语类 1435 页) 朱熹后学将 “理学概念”规范为立足于“道统”的符合先秦的儒学精神的正统儒学,并把周敦颐 视为承接这一儒学正统的“鼻祖” 从内涵方面开来, “理学”通常是指“脱出训诂” 而阐发义理之学,但由于从朱学的方面进行总结,故此其中心又落到了程朱一边 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人编写《宋史·道学传》便以程朱一系为 “道学” ,而不列陆九渊一派到元末,张九韶辑北宋五子及南宋朱子之言,辅以荀子 之下数十人之说,成书《理学类编》一书但张九韶不辑陆九渊之言,承袭了《宋史》 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的做法在学术发展史上, “程朱理学”的说法无疑是表达了程 朱一派在与心学争“道统”的正宗中所取得的胜利故在称呼上后世学者也多把“理 学”一词专归程朱一派,并把它作为整个宋明儒学中与心学相对的程朱学术的代称。

明代的心学大家王守仁虽然在学术上“是陆非朱” ,偏向陆九渊心学,但他也有调 和历史颇久的朱、陆异同之论,企图折衷二家之说,故也使用“理学”的概念王守 仁的高足王畿则将明代心学一系统称为“理学”:我朝理学,开端还是白沙(陈宪章) , 至先师而大明王畿排斥程朱而只认定心学为明代理学正宗的看法,与宋史为代表的 观点正好相反但在理学的概念的认同上是相得益彰,说明了“理学”一词实际上已 成为了由两宋道明代的儒学主流的看法 明末清初之际,有不少总结宋明的学术的著作问世无论是孙奇缝的《理学宗传》 , 还是在更享盛名的《明儒学案》以及由他而开始而在后人那里完成的《宋元学案》中 都可以看出,以“理学”作为宋明儒学之总称的观点已经形成,并开始流行开来 总之,宋代理学主要是指义理之学黄震说“自本朝讲明理学,脱出训诂” 这些说法, 理学主要是指义理之学,与词章、考据相对待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代以来的形成 的学术体系的概念,包括周程张朱的道学,也包括陆九渊等人的心学明末黄宗羲说: “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前代之所不及也” 他所说的理学既包括程朱派的理学, 又包括陆王派的心学即是说,理学是作为儒学的形态的总称,已经是预定俗成的事 情。

这个说法一直沿用道今天 理学”一词,在宋代最初曾被用来概括当时的儒学在南宋理学大家朱熹那里, 他所赋予的涵义就是讲道理或者是有道理之学,就其学派而言,则不仅仅是指后来被 当做理学正统的北宋“五子” (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之学,而且还包括二 苏(苏轼、苏辙)为代表的蜀学在内与朱熹对立的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陆九渊亦使 用“理学”一词来统称宋代的儒学,并认为“本朝理学,远过汉唐” 到南宋后期,朱熹后学将“理学”概念规范为立足于“道统”的符合先秦儒学精 神的宋代正统儒学,并把周敦颐看做是承接这一儒学正统的理学“开山” 从内容方面 来说,理学通常是指“脱出训诂”而阐发“义理”之学,但由于从朱学的角度进行总 结,故其中心又落到了程朱一边 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一派上升为官学,故元人编《宋史·道学传》便以程朱一 系为“道学”即儒学正统,而不列陆九渊一派到元末,张九韶辑北宋五子及南宋朱4熹之言,辅以荀子以下数十人之说,成《理学类编》一书但他不辑陆九渊之言,承 袭了《宋史》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于理学之外的做法但学术发展史上, “程朱理学” 的说法无疑表达了程朱一系在与心学争“道统”正宗的斗争中所取得的胜利。

故在称 呼上后世学者也把“理学”一词归结为程朱一系专有,而把它作为整个宋明儒学与心 学相对的程朱学术的代称 明代的心学大家王守仁虽然在学术上“是陆非朱” ,并偏向于陆九渊心学,但他也 有调和历史颇久的朱、陆异同之论,企图这种而家之说,故也使用“理学”的概念 王守仁的高足王畿则将明代心学一系统称为“理学”:“我朝理学,开端还是白沙 (陈献章) ,至先师而大明 ” (《龙溪先生全集》卷十, 《复颜冲宇》 )王畿排斥程朱而 之认定心学为明代理学的正宗的看法,与《宋史》为代表的观点正相反对,但“理学” 概念的认同却正好相得益彰,说明了“理学”一词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由两宋道明代的 儒学主流的总称 明末清初之际,有不少总结宋明的学术专著问世无论是孙奇缝的《理学宗传》 , 还是在当时更享有盛誉的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以及由他开始而在后人那里完成的 《宋元学案》中都可以看出,以“理学”作为宋明儒学之总称的观点已经流行开来 直至当代,学者们在宋明儒学的研究中,以“理学”作为之一时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 儒学形态的总称,已经是约定俗成2 2、、 道学道学 宋明理学一词,冯友兰称之为“道学” (《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五册 1987 年版) 其实,道学之名虽早于理学之名,但道学的范围却比理学的范围相对来说要小得多。

北宋的理学当时即称为道学,而南宋时期的理学的分化,使得道学之称只适用于南宋 理学中的一派到明代,道学的名称就用得更少了所以总体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