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中小学老师读此一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与心理学合编1、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摘自:《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页2、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摘自:《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页3、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表,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7—8页4、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1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8页5、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
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0页6、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啊在读过以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0页7、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
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1页8、他们对周围世界中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6页9、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17页10、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摘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给教师的建议》2000年1月版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