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分析 2数学数学·五年五年级下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3教材教材总体体说明明 4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n本册教材共本册教材共7个个单元,其中穿插了元,其中穿插了3个个实践活践活动,,其教学内容如下表:其教学内容如下表: 5知识领域单 元 小 节数与代数数与代数一、倍数和因数 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的特征;合数、质数 二、分数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整理与复习 四、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法 五、方程 等式;方程;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三、长方体、正方体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与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六、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实践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应用七、总复习 各单元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综合应用 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发豆芽 6n教材教材还配合因数和倍数、配合因数和倍数、长方体正方体和方程方体正方体和方程的教学,安排了的教学,安排了陈景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阿基与哥德巴赫猜想、阿基米德巧辨皇冠真假和古老的方程米德巧辨皇冠真假和古老的方程3个数学文化个数学文化 7二、教学目二、教学目标n(略)(略) 8三、主要特点三、主要特点1.重重视数学与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生活的联系,突出所学知系,突出所学知识的的价价值取向取向2.突出新旧知突出新旧知识的的联结点,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原点,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原有有经验来推来推动新知新知识的学的学习3.重重视学具操作和数学学具操作和数学实验,,让学生学生经历数学知数学知识的形成和的形成和应用用过程程4.用新的呈用新的呈现形式形式组织新的学新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地内容,尽可能地实现学学习内容与呈内容与呈现形式的形式的统一一5.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解决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策略的多样化化6.配合教学内容安排数学文化,拓展学生的配合教学内容安排数学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野 9四、教具、学具准四、教具、学具准备n(略)(略) 10五、五、课时安排建安排建议n(略)(略) 11各各单元教材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明和教学建议 12一、倍数和因数一、倍数和因数 13单元教材分析元教材分析n本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由元教材的内容由《《倍数、因数倍数、因数》》,,《《2、、3、、5的倍数特征的倍数特征》》,,《《合数、合数、质数数》》组成。
在本成在本单元后安排有数学文化元后安排有数学文化《《陈景景润与哥德巴赫猜与哥德巴赫猜想想》》n本本单元内容元内容这是在学生已是在学生已经学学习了整数的四了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运算的基础进一步学一步学习正整数的性正整数的性质,,为分数分数的学的学习做好准做好准备 14n本本单元教材的元教材的编写我写我们注意了教育性与趣味性注意了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的结合、活合、活动性的探究性的性的探究性的结合、关合、关联性和启性和启发性的性的结合,具体表合,具体表现如下:如下: 151.教育性和教育性和趣味性相趣味性相结合合 162. 活活动性和探究性相性和探究性相结合合n数学学数学学习是学生是学生“做数学做数学”的的过程,本程,本单元注元注意意让学生在学生在“做数学做数学“的活的活动中学数学学中学数学学习“3的倍数特征的倍数特征”,不是直接告之,不是直接告之3的倍数特征,的倍数特征,只只让学生学生进行行验证,而是通,而是通过先做先做“数学数学实验”来找出来找出3 的倍数的的倍数的规律,再用是律,再用是3的倍数的的倍数的数数对发现的的规律律进行行验证,,这样学生学学生学习3的的倍数特征的倍数特征的过程是学生从事数学活程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的过程,程,是是进行数学探究的行数学探究的过程程 173. 关关联性和启性和启发性相性相结合合n如倍数、因数概念是通如倍数、因数概念是通过队列中的两个正整数列中的两个正整数的乘法关系来学的乘法关系来学习的,的,这是学生已有的数学是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n(如第(如第2页例例1)) 18单元教学建元教学建议1. 注意充分注意充分发挥主主题图的作用的作用2. 注意教学活注意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的趣味性3. 注意有效地引注意有效地引导学生学生进行行观察和思考察和思考4. 注意加注意加强数学数学实验等数学活等数学活动的教学的教学 19各小各小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20倍数、因数倍数、因数n教学教学单元主元主题图时,要通,要通过引引导学生提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学生发现其中的正整数存在某种关系(倍数、其中的正整数存在某种关系(倍数、因数关系),从而因数关系),从而产生生认知需求,知需求,为学学习本本单元作好心理准元作好心理准备和知和知识准准备,同,同时让学生知道学生知道我国古代数学的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煌成就 21n教材一开始教材一开始给出了自然数的描述性定出了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同,同时指出了本指出了本单元数的范元数的范围,教学,教学时应予以充分注予以充分注意意 22n两个例两个例题的作用是:的作用是:n第第2页例例1是教学倍数、因数的概念和在是教学倍数、因数的概念和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第第3页例例2是教学在是教学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的自然数中,能找出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3n例例1不但引出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不但引出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还蕴藏了藏了求倍数、因数的方法,求倍数、因数的方法,“倍倍”与与“倍数倍数”这两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通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通过“试一一试”加之区加之区分分 24n例例2利用所学概念判断倍数,揭示了两种主要利用所学概念判断倍数,揭示了两种主要的方法,即用乘法或除法;通的方法,即用乘法或除法;通过应用提高学生用提高学生对要要领的掌握水平的掌握水平 252、、3、、5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n例例1教学奇数偶数概念和教学奇数偶数概念和2的倍数特征的倍数特征n教学中注意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与学生原来掌教学中注意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与学生原来掌握的握的单数与双数概念数与双数概念进行同化,有效地利用学行同化,有效地利用学生原来掌握的知生原来掌握的知识促促进学生的学生的发展展 26n例例2教学教学5的倍数特征的倍数特征n由于找倍数的方法与前一由于找倍数的方法与前一题是相同的,可以是相同的,可以让学生用前面掌握的方法来主学生用前面掌握的方法来主动发现5的倍数特的倍数特征征 27n例例3让学生在数学学生在数学实验中去探索中去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倍数特征,打破学生原有的思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同方式,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生体会数学探索的方法与学探索的方法与乐趣趣 28合数、合数、质数数n例例1从激活学生的相关从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入手,入手,让学生写出学生写出某些数的所有因数,再某些数的所有因数,再让学生思考从中能学生思考从中能发现什么,通什么,通过对因数个数的因数个数的讨论引出引出质数、合数数、合数的概念。
同的概念同时强调“1”的特殊性的特殊性 29n例例2是分解是分解质因数分解因数分解质因数可将数直接因数可将数直接进行分解,也可用短除法提倡算法多行分解,也可用短除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化 30二、分数二、分数 31单元教材分析元教材分析 32编排的思路:排的思路:n单元主元主题图呈呈现生活中生活中应用分数的数学情景,用分数的数学情景,为单元教学启元教学启动学学习动力;力;n分数的意分数的意义是是认识分数的最基本的内容;分数的最基本的内容;n分数的基本性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是在学生认识了分数意了分数意义的基的基础上上对分数的分数的规律作律作进一步的探一步的探讨,,这个性个性质也是后面学也是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主要依据,因此分和通分的主要依据,因此这部分内容在整个部分内容在整个单元教学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元教学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的重要作用; 33n约分和通分是分和通分是紧接着分数的基本性接着分数的基本性质安排的,安排的,这些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些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的应用,同用,同时这些些内容的学内容的学习又直接又直接为后面分数的加减法的学后面分数的加减法的学习做准做准备;;n分数与小数的学分数与小数的学习沟通了两部分知沟通了两部分知识的的联系,系,通通过这样的沟通加深学生的沟通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分数的理解 34单元教学建元教学建议1.加加强直直观演示和操作活演示和操作活动,深刻理解分数的意,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2.注意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深化学生注意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深化学生对分数分数的的认识3.紧紧抓住抓住变与不与不变的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分数关系,深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的基本性质4.以分数的基本性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指指导,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学生正确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分和通分的方法 35各小各小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36分数的意分数的意义n单元主元主题图出出现的的这些分数和学生原来些分数和学生原来认识的的分数相比,最大的分数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化就是单位位“1”不是一不是一个具体的物体,而是由个具体的物体,而是由许多物体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成的一个整体。
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所学的知学生初步感知所学的知识与原来知与原来知识的的联系和区系和区别,,为新新课的学的学习做准做准备 37n四个例四个例题的作用分的作用分别是:是:n例例1教学分数的意教学分数的意义n例例2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n例例3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中的应用用n例例4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8n例例1从分月从分月饼的的“分分”字入手来引字入手来引导学生理解学生理解分数的意分数的意义教材把分一个月教材把分一个月饼和分一盒月和分一盒月饼对比安排,通比安排,通过这样的的对比比应用学生的原有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推来推动新的学新的学习 39n例例2是在学生掌握初步掌握分数的意是在学生掌握初步掌握分数的意义的基的基础上,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上,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对这个关系个关系的探的探讨,使学生,使学生对分数的意分数的意义认识得更加深刻得更加深刻 40n例例3是是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解决生活中的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的问题一方面通一方面通过解决解决问题进一步一步强化化学生学生对分数与减法关系的分数与减法关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渗,另一方面也渗透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透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计算方算方法法 41n例例4主要是分数的分主要是分数的分类。
教材用教材用“操作操作——观察察——填表填表”的的编排方式,排方式,让学生学生经历分数分分数分类的全的全过程,通程,通过学生的学生的亲身体身体验来主来主动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 42分数的基本性分数的基本性质n两个例两个例题的作用分的作用分别是:是:n例例1探探讨分数的基本性分数的基本性质n例例2是分数的基本性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的简单应用并沟通分数用并沟通分数的基本性的基本性质与商不与商不变的的规律的律的联系系 43n例例1从从办数学小数学小报这个情景入手来探个情景入手来探讨分数的分数的基本性基本性质选择办小小报这个个题材,一方面是学材,一方面是学生有生有办数学小数学小报的生活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是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小报的形状是的形状是长方形,与下面折方形,与下面折长方形的方形的纸的的情景吻合,能把整个活情景吻合,能把整个活动情景情景连接在一起,有接在一起,有利于教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教学 44n例例2是分数基本性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的简单应用,通用,通过这样的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用,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沟通分数的基本性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是约分、通分的分、通分的联系,系,为下一下一节学学习做准做准备 45约分分n两个例两个例题的作用分的作用分别是:是:n例例1教学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互教学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互质数,数,为约分的学分的学习做准做准备n例例2教学教学约分分 46n例例1是以第一是以第一单元学生掌握的因数概念元学生掌握的因数概念为认知知基基础,要求学生找,要求学生找12和和30的因数,重点放在的因数,重点放在“你你发现了什么了什么”的教学中的教学中 47n例例2教学教学约分,分,这个例个例题的内容又可以分成两的内容又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部分主要引个部分,前部分主要引导学生理解什么叫学生理解什么叫约分,分,后部分主要教学后部分主要教学约分的方法分的方法 48通分通分n两个例两个例题的作用分的作用分别是:例是:例1教学公倍数、最教学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小公倍数,为通分的学通分的学习做准做准备;例;例2教学通教学通分分n本本节知知识的的编排方式与排方式与约分相似,有利于学生分相似,有利于学生启启动学学习约分的方法来学分的方法来学习通分通分 49n例例1是以第一是以第一单元学生掌握的倍数概念元学生掌握的倍数概念为认知知基基础,要求学生找,要求学生找4和和8的倍数的方式展开教学的倍数的方式展开教学的的n在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有两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得关注:n一是一是为什么要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什么要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n二是二是为什么可以用什么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小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公倍数 50n例例2是把分数大小的比是把分数大小的比较和通分和通分结合起来教学,合起来教学,教材以分数的大小比教材以分数的大小比较作作为通分的通分的认知需要,知需要,为通分的学通分的学习作作动力方面的准力方面的准备;同;同时通通过通通分的学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比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分数大小的方法,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51分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n这3个例个例题的作用分的作用分别是:是:n例例1教学分数化小数教学分数化小数n例例2教学小数化分数教学小数化分数n例例3是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在是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中的应用用 52n例例1教学分数化小数,基本依据是分数是除法教学分数化小数,基本依据是分数是除法的关系的关系 53n例例2是小数化分数,教材一开始就出是小数化分数,教材一开始就出现了在数了在数轴图同一个点上填小数和分数,用同一个点上填小数和分数,用这样的方式的方式引起学生引起学生对原有相关知原有相关知识的的积极回极回忆,在此基,在此基础上,再引上,再引导学生用学生用这方面的知方面的知识和前面掌握和前面掌握的的约分的知分的知识来探来探讨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54n例例3是小数和分数互化在是小数和分数互化在现实生活中生活中应用的具用的具体事例,一方面全面体事例,一方面全面应用了前两个例用了前两个例题掌握的掌握的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同时也体也体现了解决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策略的多样化化 55整理与复整理与复习n(略)(略) 56三、三、长方体正方体方体正方体 57单元教材分析元教材分析 58本本单元教材的元教材的编写特点写特点n加加强几何知几何知识与与现实生活的生活的联系系n加加强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教学的教学n重重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和体积计算方法探算方法探索索n重重视渗透渗透“等等积变换”的思想来的思想来测量不量不规则实物的体物的体积 59单元教学建元教学建议1.重重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2.本本单元需要大量不同形状与元需要大量不同形状与规格的教具和学具,格的教具和学具,要引要引导学生学生积极地准极地准备这些学具,通些学具,通过学具的学具的准准备来初步感知所学来初步感知所学图形的特征形的特征3.要重要重视比划与估比划与估计在本在本单元教学中的运用元教学中的运用4.教学要注意面向全体,重教学要注意面向全体,重视探索探索过程程 60各小各小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61长方体、正方体的方体、正方体的认识n主主题图既既让学生感受一些有关学生感受一些有关长方体、正方体方体、正方体的的现实问题,有助于作好学,有助于作好学习这部分知部分知识的心的心理适理适应性准性准备,同,同时,,该情景情景还有利于在后面有利于在后面的学的学习中,作中,作为运用知运用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的情景资源源 62n例例1通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摸一摸、认一一认、数一数,、数一数,说一一说等数学活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面、方体或正方体的面、棱和棱和顶点点 63n例例2通通过两个探索性的数学活两个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来,来进一步一步认识棱与棱之棱与棱之间的的长短关系以及面与面之短关系以及面与面之间的大的大小关系。
第一个活小关系第一个活动是研究是研究长方体棱方体棱长的特征,的特征,第二个活第二个活动是是认识长方体的展开方体的展开图 64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n教材首先通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常一些常见的立体的立体图形,初步概括形,初步概括出表面出表面积的概念的概念 65n例例1探探讨长方体表面方体表面积的的计算方法,但是没有算方法,但是没有总结长方体的表面方体的表面积的的计算公式,算公式,让学生根据学生根据自己的自己的实际情况情况选择合适的合适的计算方法,算方法,这样符符合新的合新的课程理念程理念 66n例例2是利用例是利用例1所学的所学的计算方法来解决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里需要学生里需要学生对计算方法灵活运用五个面、算方法灵活运用五个面、四个面)四个面) 67体体积与体与体积单位位n例例1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感受任,来感受任何一个物体都是要占有空何一个物体都是要占有空间的,并且体的,并且体验到由到由于物体的大小不同,所占的空于物体的大小不同,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也就不的大小也就不同从而来建立体同从而来建立体积的概念的概念 68n例例2由体由体积概念理解容概念理解容积,感受体,感受体积和容和容积的的实际意意义以及两者之以及两者之间的的联系与区系与区别n例例3认识体体积单位,重点位,重点让学生理解体学生理解体积单位位与棱与棱长有关。
从而借助学生原来掌握的有关从而借助学生原来掌握的长度度单位建立起体位建立起体积单位的概念位的概念 69n例例4是在学生理解体是在学生理解体积单位的前提下建立容位的前提下建立容积单位的概念位的概念n例例5是体是体积单位位进率的探率的探讨,教材通,教材通过模型直模型直观与与逻辑推理的方法,推理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体学生理解体积单位之位之间的的进率率n例例6是体是体积单位之位之间的的换算算 7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算n例例1通通过数学数学实验,,让学生掌握学生掌握长方体的方体的计算算公式然后把正方体公式然后把正方体计算公式探算公式探讨的的过程交程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既体既体现了教材的引了教材的引导作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71n例例2是是计算公式的算公式的应用,通用,通过应用提高学生用提高学生对计算公式的掌握水平算公式的掌握水平 72解决解决问题n例例1重点放在重点放在“设计”两个字上,通两个字上,通过学生的学生的多种多种设计,一方面体,一方面体现解决解决问题策略的多策略的多样化,化,另一方面用逆向思另一方面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计算算方法的掌握水平方法的掌握水平n例例2是一个是一个综合合应用的用的问题,也体,也体现解决解决问题策略的多策略的多样化化 73整理与复整理与复习n(略)(略) 74综合合应用: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方体的包装方案n通通过“设想与想与摆放放”、、“记录与与计算算”、、“交交流与比流与比较”以及以及“发现与思考与思考”等系列活等系列活动,,综合运用合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四方体和正方体、四则运算以及探索运算以及探索规律等方面的知律等方面的知识解决解决问题 75四、分数的加减法四、分数的加减法n例例1通通过1、、2小小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安排,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安排,唤起学生起学生对原有知原有知识的的积极回极回忆,,为新知新知识的的学学习打下打下坚实的基的基础;然后用;然后用3、、4小小题的的对比比思考和思考和图形形辅助思考,助思考,让学生主学生主动掌握异分母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算方法 76n例例2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基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上,让学生掌握多种思考方法,通学生掌握多种思考方法,通过对比比让学生明学生明白最小公倍数在白最小公倍数在计算中的重要作用算中的重要作用n例例3是分数是分数连加加连减,减,这里主要涉及怎里主要涉及怎样通分通分的的问题。
并且并且这里出里出现了了带分数概念,分数概念,说明明带分数的出分数的出现是是计算的需要算的需要 77n例例4是是带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重点算,重点结合具体合具体实例,理解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例,理解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算,为什么要先算括号里的道理什么要先算括号里的道理n例例5着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着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法 78综合合应用:一年用:一年“吃掉吃掉”多少森林多少森林n本本课是以是以节约和和环保保为主主题的的综合合应用,采用用,采用程序式程序式设计,首先,首先测量具体的筷子的体量具体的筷子的体积;然;然后要求学生后要求学生汇报从网从网络、、书报及其他途径及其他途径调查、、收集的相关收集的相关资料,料,进行信息行信息汇总;第三;第三进行行讨论分析,得出分析,得出13亿人如果每年用一双松木筷子,人如果每年用一双松木筷子,大大约要耗要耗费掉多少森林;最后,要求学生掉多少森林;最后,要求学生对这些些结论进行反思,行反思,获得得对环保和保和节约的深的深层次次认识 79五、方程五、方程 80单元教材分析元教材分析1. 突破方程的突破方程的传统设计。
2. 用方程核心思想用方程核心思想--等量来构建数学模型等量来构建数学模型3. 突起方程的核心思想方程的核心思想就是构突起方程的核心思想方程的核心思想就是构建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建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的种数学模型的组合合要素就是生成事件的基本要素要素就是生成事件的基本要素4突突现方程的方程的应用地位用地位 81单元教学建元教学建议1重重视生活背景的呈生活背景的呈现和渲染和渲染2加加强学学习过程的程的组织和指和指导3完善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推广完善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推广4尊重学生探究的差异和尊重学生探究的差异和创造造 82等式等式n基本基本设想是:想是:n例例1呈呈现等量和等式的意等量和等式的意义,建立等量和等式,建立等量和等式的概念的概念n例例2探索等式的性探索等式的性质 83n例例1从从现实情景入手,情景入手,让学生建立起等式的概学生建立起等式的概念,并通念,并通过学生学生对原有知原有知识的的积极回极回忆,加深,加深学生学生对等式的理解等式的理解n例例2从天平入手,从天平入手,让学生初步理解含未知数的学生初步理解含未知数的等式,等式,为下一下一节知知识的学的学习作准作准备;同;同时在天在天平直平直观形象的支持下,帮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形象的支持下,帮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 84方程方程n例例1从从现实情景入手,从没有含未知数的等式情景入手,从没有含未知数的等式过渡到含未知数的等式,揭示方程的定渡到含未知数的等式,揭示方程的定义。
用用学生的原有学生的原有认知知结构推构推动学生主学生主动学学习n例例2从两因数从两因数积的关系入手,的关系入手,进一步一步强化方程化方程的意的意义,并介,并介绍方程的方程的“解解” 85n例例3在藏文化唐卡在藏文化唐卡艺术的的衬托下,托下,让学生学学生学习构建构建简单方程并初步方程并初步让学生感受方程在学生感受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生活中的作用n例例4介介绍用等式的性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方程和方程的验算方算方法,并指出求方程解的法,并指出求方程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程就是解方程 86n例例5通通过买邮票的情境,构建一个方程中含两票的情境,构建一个方程中含两个相同未知数的形式个相同未知数的形式这种形式是小学解方程种形式是小学解方程中最中最难的形式,教材不是从乘法分配率入手,的形式,教材不是从乘法分配率入手,而是直接介而是直接介绍“5个个x减减3个个x得得2个个x”这样的代的代数式的加减,使中小教学内容数式的加减,使中小教学内容衔接更加接更加紧密密 87解决解决问题n例例1,学,学习解决涉及一个未知条件的解决涉及一个未知条件的现实问题n例例2,学,学习解决涉及两个相同未知条件的解决涉及两个相同未知条件的问题n例例3,学,学习解决同一解决同一问题,,应该制定多种方案,制定多种方案,并能并能择优而用。
使学生的而用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明才智和创造潜能造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得到尽可能的发挥 88n在解决在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中,重程中,重视等量关系的建立,等量关系的建立,用用这种方式改种方式改变学生原有以学生原有以问题为中心的思考中心的思考方式,掌握用方程解决方式,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的基本策略 89n例例3反映了用方程解决反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的基本过程,程,这个个过程是:程是:((1)确立要解决的)确立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提出问题((2))选择解决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方法——制定方案制定方案((3)用多种方法求出需要的)用多种方法求出需要的结果果——方案方案实施施((4))还能想出哪些方法能想出哪些方法——反思效果反思效果 90整理与复整理与复习n(略)(略) 91六、折六、折线统计图 92单元教材分析元教材分析 93本本单元元编排特点:排特点:n本本单元教材在学元教材在学习素材的素材的选取上,除取材于取上,除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外生活以外,还从从报刊、刊、电视、网、网络等媒体中等媒体中获取有关信息,作取有关信息,作为学学习内容和研究的素材内容和研究的素材n教材把通教材把通过结合生活合生活实例来例来认读折折线统计图中中的数据信息,的数据信息,进行行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以及数据的分析和判断,以及透透过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对实际现象的分析或象的分析或预测放在了放在了重要的地位重要的地位 94n各部分内容各部分内容紧密相密相连,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由浅入深,螺旋上升n紧密密联系生活系生活实际的需要来研究折的需要来研究折线统计图的的特点及其作用,增特点及其作用,增强了学生了学生对数学的作用与价数学的作用与价值的体会与的体会与认识 95单元教学建元教学建议1.关注知关注知识的生的生长点,恰当地引入新知点,恰当地引入新知识,使学,使学生体生体验新知新知识产生和学生和学习的必然的必然2.注意采用多种学注意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方式让学生体会折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所反映数量的本所反映数量的本质及其及其规律律3.注意培养学生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仔真、仔细的学的学习品品质4.通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促合,促进学学生生发展性展性领域目域目标逐步达成逐步达成 96各小各小节教材分析教材分析n教学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n单式折式折线统计图(例(例1和例和例2以及第一个以及第一个课堂活堂活动))n复式折复式折线统计图(例(例3和第二个和第二个课堂活堂活动)) 97n例例1主要是主要是认识折折线统计图。
它主要包含它主要包含这样几个内容:几个内容:((1)折)折线统计图与生活的与生活的联系系((2)折)折线统计图与条形与条形统计图的的联系系((3))认识折折线统计图((4)折)折线统计图传递的信息以及用折的信息以及用折线统计图来来统计的的优势 98n例例2是是绘制折制折线统计图重点要让学生在理解学生在理解为什么要用折什么要用折线统计图来来统计气温的基气温的基础上明上明白白绘制制顺序,关序,关键是要知道怎是要知道怎样找准找准对应点,点,再再顺次用次用线段段连接接对应点最后再点最后再读取信息取信息 99n例例3教学复式折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中要注意,教学中要注意题中中告知的男女生分告知的男女生分别是用什么是用什么图例来表示的(例来表示的(颜色、粗色、粗细、、对应点的形状等)然后利用学生点的形状等)然后利用学生在在单式折式折线统计图中中获得的得的经验,来推,来推动学生学生的主的主动学学习复式统计图比比单式式统计图获取的取的信息更加丰富,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信息更加丰富,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 100综合合应用:用:发豆芽豆芽n将将发豆芽的豆芽的过程落程落实在四个具体的在四个具体的环节中:中:调查与收集与收集——发制与制与记录——整理与分析整理与分析——推推测与与应用用n“调查与收集与收集”是任何一是任何一项研究的开始研究的开始 101n“发制与制与记录”是学生按照是学生按照发制程序,制程序,动手手发豆芽的豆芽的过程,程,这需要一个需要一个较长的的时间来完成来完成((7—10天),在此天),在此过程中要程中要对豆芽的生豆芽的生长情情况况进行行观察和察和记录,就需要用数学的方法,就需要用数学的方法设计一一张记录表,表,记录表表栏目的目的设计应包括日期、包括日期、豆芽高度(含最高与最低),死亡棵豆芽高度(含最高与最低),死亡棵树,,还可可以增加以增加浇水次数、水次数、浇水水时间以及以及浇水的多少等,水的多少等,以便日后分析生以便日后分析生长原因原因时可能有用可能有用 102n“整理与分析整理与分析”在豆芽在豆芽发制制结束后,用束后,用统计图对豆芽的成活与生豆芽的成活与生长情况情况进行分析与反思行分析与反思n“推推测与与应用用”是是让学生深入学生深入实际走走访市市场,,体会所学知体会所学知识的的应用价用价值 103总复复习(略)(略) 104第第37页例例2 105第第81页例例1第(第(3)小)小题 106第第49页例例2第第2小小题 107第第2页例例1 108第第53页例例1 109第第18页 110第第2页例例1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