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案例跃升里小学吴庆兰案例背景: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 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 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 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 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二年级学生很少 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 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 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 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 的能力案例描述:一、 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 潭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 把你搜集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通过这样来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交流 与展示,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人际智能二、 谈话质疑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 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 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 方?他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通过观看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三、 感知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 做上标记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 么读的四、 读议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 还有困难?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相机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尝试解决, 利于提高读书效率,享受阅读的乐趣长此以往,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引导学生走上良性的阅读轨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五、 交流日月潭的位置: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 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日月潭名字的由来: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 复多读几遍2、结合朗读, 让学生自己填空:湖的北边像( ),叫( );湖的南边像( ),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 )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 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 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 的好处4、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 月潭名称的来历交流是检查学生与文本对话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生生互动 的主要方式在师生交流反馈中,学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与理解, 是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同时,学生的自我认识技能进一步 发展5、 默读三、四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句子 6、交流自己喜欢 的句子,教师相机进 行朗读指导多媒体课件配乐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 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的?看到“蒙蒙细雨中的 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 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形象储备,有效渲染了 气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智能。
六、 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 “薄薄的雾”“隐隐约约”读的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 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 月潭的朦胧之美2 、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七、 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 ”的意思1 )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2 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风光秀丽” )( 2 )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3)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 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 的感受和理解能力3 、配乐朗读全文八、实践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 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 的好词佳句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地说 明,办个小展览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 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人际智能、身体运 动智能等得到了发展案例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
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 禁锢的要解放, 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 地活起来,我做到以下几点“(1) 贴近低年级学生 的心理,开课导入利 用多媒体课件 创设 情境,激 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起来2) 相信学生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 过程 中,重在 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有关系,让他们 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这句 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 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 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 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 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 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 种过程就是一种活动3) 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 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如在学习课 文三、四自然段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日月潭“早晨、中午、雨 中”等不同情况下的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 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学生读书后热烈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 言。
有的说: “太阳高照时的景色很美,因为那时侯的美景看得很 清晰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 潭周围一片朦 胧,像仙境, 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