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中心流程认证及质控考核指标一、卒中中心流程认证指标1. 接诊流程实施1.1 急性卒中患者抵达急诊 10 分钟内完成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NIHSS )、 生命体征评估;1.2 急性卒中患者抵达急诊 45 分钟内完成包括头部影像学检查、 血生化及其他全部辅助检查;1.3 相应时间窗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 )或尿激酶应用的评估;知情告知及动、静脉 溶栓 / 机械取栓、介入、开颅手术等治疗;即启动卒中治疗干预的时间不超过 60min ;1.4 吞咽困难评估2. 入院 48 小时内实施2.1 抗血小板治疗;2.2 预防深静脉血栓( DVT );2.3 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2.4 早期康复评估及治疗;2.5 早期营养支持治疗;2.6 早期吞咽功能评价;2.7 健康宣教(戒烟等) 3. 入院 1 周内实施3.1 血压评估与管理;3.2 血糖评估与管理;3.3 血脂评估与管理;3.4 血管功能评估4. 出院考核4.1 出院时抗栓治疗;4.2 出院时卒中合并症患者的相应用药比例;4.3 平均住院日及住院病死率;4.4 膳食平衡原则及个体化康复指导;4.5 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卒中发作预警,用药依从性等宣教;4.6 随访管理。
4.6 出院功能评估,生活质量评估 二、质控考核指标(高级、国家示范卒中中心参考)1. 卒中患者抵达急诊接受 NIHSS 评分的比例2. 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溶栓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3. 在抵达医院 60 分钟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4. 在发病 6h 内到达医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到达急诊至开始做多模式头 CT/CTA 或 MRI/MRA 的时间完成头颅 CT<25 分钟的比例;5.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入院到开始血管内治疗的时间6. 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 36h 内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患者比例7.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血管内治疗的 36h 内发生明显颅内出血的患者比例8. 对接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治疗后 90 天 mRS 记录的患者比 例9. 诊断性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术后 24 小时内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10. 接受 CEA 或 CAS 治疗的患者在 30 天内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11.SAH 、 ICH、 AVM 患者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率12.48 小时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 SAH 患者从就诊到行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术治疗的平均时间。
13. AVM 导致的卒中患者在 30 天内行外科或血管内治疗的比例14. 卒中患者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比例及死亡率15. 卒中患者行脑室外引流的比例及死亡率16. 与华法林治疗相关的颅内出血率; INR升高(INR > 1.4)患者从入院到给予促凝血治疗后INR 达标的平均时间17. 各类型卒中,颅内外动脉狭窄, SAH 或 TIA 患者入组相关临床试验研究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