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S430123)一、培养目标和要求本领域以培养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具体要求如下:1.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工程实践素质,能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本领域的工程实践中掌握工程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要求能阅读本领域外文资料,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系统掌握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熟悉本领域研究方向的最新发展,不断拓展知识面,具有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二、学制和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实行学分制,其中课程学习阶段为1年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针对本工程领域特色和企业需求拓宽专业面,注意知识更新课程学习阶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6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班根据需要在课程安排上进行选择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19g1102自然辩证法3021行政学院必修03g1001外国语基础6031外语学院14g1002专业2012交通学院05g1006应用数理统计4022理学院25g1001信息检索 2011图书馆02g1111知识产权2012行政学院14g1401运筹学4021交通学院14g1027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原理3621交通学院14g1028现代物流基础理论3621交通学院14g1029有限单元法理论与应用3621交通学院选修课14g2035交通运输技术经济学3621交通学院14g2036交通运输系统优化技术3622交通学院14g2053路面设计原理3622交通学院14g2054高等桥梁结构理论3622交通学院必修环节开题报告13—4交通学院课程实践22交通学院综合实践33—4交通学院四、实践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1.课程实践:一般在校内实验中心、工程中心和研究中心等单位完成,主要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科研技能训练2.综合实践:依托各专业领域的校外实践基地完成,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结合工程实际岗位,主要进行专业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训练以上两个实践环节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必备过程,研究生要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对研究生实践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五、学位论文要正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工程实践,必须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硕士学位论文与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相结合的形式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字数,可参照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确定(一般2~3万字)。
六、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经校学位评定会员会审定后按专业领域授予工程硕士学位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其他要求,参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