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 含义:国家、调节和控制 必要性:①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自发性②盲目性③滞后性) ②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要求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最主要) 增加就业岗位 保持物价水平 平衡国际收支 手段: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辅) 二、易混易错二、易混易错 1.易混提醒:区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央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基准利率、 经济手段 存款准备金率等 价格政策: 的关键词 扶贫政策 经济计划: 年度计划、5 年规划 法律手段的关键词:——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 行政手段的关键词:——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 2、易错提醒 :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不起决定性作用 三、对比联系: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区别与联系三、对比联系: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区别与联系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含 义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 调节和控制地 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前提 下进行实现 方式通过市场上价格、供求、竞争的 变化和相互作用,引导商品生产 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 全社会的配置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 政手段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优 点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 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 率高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 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区 别局 限 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 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单 一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经 济波动、收入分配不公政府调节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因为决策 失误或过度的政府干扰而破坏市场调节的 正常运作联 系①二者缺一不可。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基本要求 ②目的一致:二者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手段,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资源的优 化配置 ③市场调节存在弊端,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遵循市 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四、时政热点四、时政热点 ((1.))2014 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八个主要政策取向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八个主要政策取向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2.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3.切实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夯实消费增长基础,积极扩大有效需求 4.大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投资增长动力促进改革和产业升级,着力激发各类企 业的自主增长活力 5.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推动进出口稳定增长 6.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7.下决心从体制上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8.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收入分配、消费、需求、物价、就业、民生、社保) ((2.))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一、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 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 (财政的作用) 三、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科 学发展观) 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五、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 六、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 户籍制度改革 八、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 式 五、深化整合五、深化整合 ((1)从)从 ““ 是什么是什么”” 、、 ““为什么为什么””或或““怎么样怎么样””的角度设问的角度设问 ((2)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为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中央为什么要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二是中央为什么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 经济常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目标 “为什么要” (1) 、是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的需要 (2) 、是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政治常识 (3) 、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决定的 (4) 、是提升国际地位的途径为什么能”:1.因为政府提高了履行经济职能的水平 ; 2.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提高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3、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与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的““怎么样怎么样””问题主要是问题主要是 经济常识 :主要目标、手段1、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2、是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哲学常识 3、是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4、是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是要坚持适度原则 6、是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 按客观规律办事 1、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政治常识 正确实施政治领导做到科学执政 ; 2、政府应正确履行经济职能 , 适时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 ; 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 , 辅助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实际演练六、实际演练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李克强总理履新以来,一直在着力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从承诺“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到推动 162 项审批权限的取消与下放,最近,更是大力推动敏感的金融领域利率市场化,市场的创造性和活力将由此激发。
经济生活角度问题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如何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分析:(1)社义市经是同社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经济2)市场调节存在弊端,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政府宏观调控必须在尊重市场、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3)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手段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材料二 2013 年 7 月 9 日,李克强总理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5%左右的主要预期目标,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 ,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此相适应,要形成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针对经济走势的不同情况,把调结构、促改革与稳增长、保就业或控通胀、防风险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的措施要一举多得,既稳增长又调结构,既利当前又利长远,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问题二:用宏观调控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不滑出“下限” 、不超出“上限” 分析:(1)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 ,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体现了宏观调控的目标3)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不滑出“下限” 、不超出“上限” ,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治生活角度问题: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为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政府应如何作为分析:(1)政府应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经济增长率不滑出“下限” ;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使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 2)政府应履行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 。
3)政府应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把该管的事管好,把不该管的事放给社会和市场,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材料三 2013 年 7 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生活与哲学角度问题: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求的辩证法依据分析:(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观点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体现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下半年经济工作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总结: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总结: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 、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才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 序地发展, 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加强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加强宏观调控、组织经济建设是政府的职责 4、问题的严重性、重要性(现实依据) 5、宏观调控的意义、作用 (1)从微观到宏观(2)从局部到整体 (3)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