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财务制度7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5KB
约6页
文档ID:44127628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财务制度7_第1页
1/6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第六章 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管理制度简介一、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政府收支分类,就是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一套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在内的完整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具有以下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收支活动,合理把握财政调控力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运行效率;二是有利于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增加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三是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效实用的财政统计分析体系,不断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以建立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在内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目标,改革的内容如表所示:全面、规范反映政府各项收入(1)收入分类全面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入范畴的各项收入。

2)新的收入分类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等3)从分类结构上看,改革后分设类、款、项、目四级四级科目逐级细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各项职能与政策目标(1)支出功能分类不再按基本建设费、行政费、事业费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根据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2)“类”一级科目包括: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国债事务、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与具体用途(1)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2)“类”一级科目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等3)“款”一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化,主要体现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具体要求。

如基本建设支出进一步细分为房屋建筑物购建、专用设备购置、大型修缮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内容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是指具有收费和罚款没收职能的部门和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应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含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实行收入与支出两条线管理即:1.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按规定委托指定代收银行代收代缴或由执收执罚单位直接收取,并全额上缴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2.同时,执收执罚单位需要使用资金时(如部门和单位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办公所需的特殊经费等),由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核准后,从国库或预算外资金专户拨付,纳入本级综合财政预算统筹安排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指出,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将各部门的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有条件的纳入预算管理,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二是部门预算要全面反映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状况,提高各部门支出的透明度同时,财政部门要合理核定支出标准,并按标准足额供给经费三是要根据新的情况,修订、完善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使“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核算程序,如下表所示: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要求(1)收费主体是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罚没主体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机构2)各种收费、罚没项目的设立都必须有法律、法规依据3)收费、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4)收费实行收缴分离,罚没实行罚缴分离,即实行执收执罚单位开票、银行缴款、财政统管的模式5)执收、执罚单位的开支,由财政部门按批准的预算拨付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业务应采用以下核算程序(1)行政事业单位取得按规定应上缴国库的款项,应通过“应缴预算款”科目核算2)取得按规定应上缴财政专户的款项,应通过“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核算3)行政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预算拨款时,应通过“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核算4)事业单位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的资金时,应通过“事业收入”科目核算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核算程序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一)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其中,预算部门(单位)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对跨年度的重大(重点)项目可根据项目或支出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1. 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与主要依据,如下表所示: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当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客观、公正,标准统一、资料可靠,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3)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部门(单位)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4)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各级政府制订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3)财政部门制定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4)部门(单位)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5)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6)部门(单位)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依法批复的部门(单位)预算;地方申请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相关资料。

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与主要依据2. 绩效评价的对象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部门(单位)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其中,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应当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部门整体支出进行评价;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支出,原则上应当重点对享受资金较多的地区进行绩效评价;专项转移支付支出,原则上应当以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支出为重点进行绩效评价3. 绩效评价的内容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措施等;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是否达到预定产出和效果等;需要评价的其他内容 (二)绩效评价的目标设定绩效目标是被评价对象使用财政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根据不同情况由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分别或共同设定,且应编入部门年度预算绩效评价目标设定的要求与内容如表所示:绩效目标的设定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指向明确绩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并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2)具体细化。

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3)合理可行制定绩效目标要经过科学预测和调查研究,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在设定绩效评价目标时,需要包括以下内容(1)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时效目标、成本目标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2)达到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必需的资源;(3)支出的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4)衡量或评估每一项目活动的相关产出、服务水平和结果的考核指标绩效评价目标设定的要求与内容(三)绩效评价的指标、标准与方法绩效评价指标由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分别或共同制定,并考虑相关性、重要性、系统性、经济性等原则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部门的指标,主要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衡量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指标个性指标是针对部门和行业特点确定的适用于不同部门的指标绩效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如表所示:绩效评价标准(1)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

2)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3)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4)其他标准绩效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绩效评价2)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3)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4)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公共管理与服务、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领域支出的绩效评价5)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绩效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四)绩效评价的组织与管理程序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规章制度,指导、检查各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并根据需要对部门(单位)支出绩效实施评价和再评价部门(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必要时,绩效评价可聘请专家或中介机构进行财政部门或部门(单位)实施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如下图所示:1.设定绩效目标2.确定被评价的部门(单位)或项目3.撰写绩效报告4.完成绩效评价5.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绩效评价工作程序习题:【例题·判断题】收支两条线,是指具有收费和罚款没收职能的部门和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应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含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实行收入与支出分开核算。

)【答案】错误【例题·多选题】 绩效评价指标由财政部门和部门(单位)分别或共同制定,并考虑以下原则( )A相关性B重要性C系统性D经济性【答案】ABCD【例题·判断题】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绩效评价 )【答案】正确【例题·多选题】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 )A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B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