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历史比较语言学比较研究方法及影响论文共6篇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2.50KB
约20页
文档ID:470463033
历史比较语言学比较研究方法及影响论文共6篇_第1页
1/20

  历史比较语言学比较研究方法及影响论文(共6篇)  第1篇: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一、语言学中的比较和对比  语言学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在进行语言学比较时,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两条轴线进行这两条轴线的相互交叉,变形成了如下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将语言学研究分为四大类性质和目的不同的比较①  象限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主要是现时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的内部构成成分及组合构造进行比较  象限I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历史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加以对比研究,从而使我们了解这一语言的发展历史,找出基本发展演变规律  象限III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不同语言(一般是亲属语言)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进行比较,其目的主要是探讨语言之间的历史联系,并据此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谱系分类,重建或构拟某一亲属语的共同原始语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往往需要同一语言的历时比较相结合,形成当前所进行的语言学研究领域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历史语言学,有时称之为比较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

  象限IV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静态的(主要现时代的)比较,以便找出不同语言之间在形式结构方面的异同根据目的和所涉及语言范围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语言之间的共时比较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的目的是试图找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在形式结构上的共有特点和某些具有倾向性的规律第二类的目的是试图找出世界上所有语言在形式结构上的典型不同之处,根据这些不同,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类型学的分类第三类比较则通常局限于两种语言之间,主要研究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在形式结构上的共同点,以及一种语言相对于另外一种语言而言的不同之处,这便是对比语言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本论文的重点在于介绍历史比较语言学,也就是图中的象限III  二、历史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historicallinguistics),亦称越时语言学(diachroniclinguistics),是一门研究语言变化的学科  历史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历史语言学的内容主要分三个部分,包括语言变迁、语言之间的关系、历史比较的方法研究语言变化对于理解人类语言和人类的语言能力极其重要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揭示语言变化的史前发展和同一语言早期和后期变体自己的联系,为不同语言的亲缘关系提供线索。

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还可以使我们对非语言的因素,如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等在语言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更深的认识  最初的历史语言学是比较语言学,也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parativelinguistics)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所关心的主要是对语言谱系的梳理和对史前(指有文字以前)语言的测拟  由此,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历史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延伸和扩展它的特点是通过对现有语言事实的研究而推求无文献的远古语言状况,以已知推未知与历史语言学不同,它总是在研究若干具体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语言的符号体系的比较,寻求共同的语音对应规律,并进一步建立对应体系②  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Internalreconstruction)、扩散理论(diffusiontheory)和变异理论(variationtheory)这四种方法从不同的侧面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犹如循着不同的途径实现相同的目标一样  历史比较法是历史语言学的基础它主要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异,找出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语言发展的线索和规律,重建原始语。

比较,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说:比较语言学“正是由于比较和确定了被比较对象之间的差别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比较具有普遍意义”③  内部预测法,随着结构语言学的发展,有些语言家运用结构分析法研究系统内部的结构,从系统中那些不符合系统的结构差异的因素入手,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从而创造内部拟测法,弥补历史比较法中只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异却忽略系统内部的一些不规则的差异的缺陷这就使得历史比较法难以发挥效用的地方也有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去研究,因而推进了历史语言学的发展  扩散理论,着眼于语言的变化在空间或系统内部的扩散和扩散速度的参差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只着眼于语言在时间上的发展和整齐的演变规律,并未指明语言在空间或系统内部的扩散和扩散速度的参差,恰好扩散理论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变异理论是对当前正在变化的语言现象进行研究它通过语言共时状态中的变异去考察语言发展的过程、趋向和规律,使得人们看到语言中共时和历时、系统和变异、语言和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填补了以上三种方法只对历史上已经完成的音变研究,但对现在正发展的语言没有研究的空白  :邓艳芝  第2篇:古印度语言学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影响  1.古印度语言学的主要成就  在公元前1500的古印度,婆罗门的教义《吠陀经》与《佛经》是早期语法学习公认的鼻祖。

最早的文学是以口头相传的形式保存下来的,而这种以口语形式保留的语言面临着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如何传承直到18世纪,这种口头相传的文学形式才被梵语记录所取代因此,对古印度文化的保留和发展的双重任务大大促进了古印度语言学的学习  在公元4世纪,古印度伟大的语法学家潘尼尼发表了著名的梵语语法书《八书》《八书》是第一本梵语语法著作,该书详尽地描述了词的结构形式,词类的划分以及词汇和句子的形态变化潘尼尼详尽地描述了曲折变化、派生词、词的构成以及构词规则,即所谓的“穿线”与此同时,潘尼尼还是首位注意到语言中的语素变体现象的学者,并且创建了语素和词素的变化规则我们现在使用的“零位”(zerorepresentation)描写手段正是潘尼尼首先创用的零位“就是代表原则上应该有而实际上不存在的单位的标记比如,英语名词复数一般是在词尾加上词素-s构成的,而sheep(绵羊)、deer(鹿)的复数不变,这样的名词被称作零位  印度语言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般语言理论和语义、语音和音位、语法描写印度语言学对语言的描写基于观而不偏重理论,它所研究的理论问题往往与文学研究和哲学争论相关联,热衷于对词的性质和句子意义讨论。

  一个句子与其包括的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是什么也是当时辩论的众多问题之一古印度语言学者试图证实:句子本身的意义远远超过其组成词汇的总和,无论是在语义上还是在语法上这些辩论为学习超越句子的意义——语用学作了重要铺垫  古印度语言学最显著的成就在于音位学和音系学上印度语言学者在没有相应的技术设备的条件下,对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做出了细致和准确的描写,甚至达到了语言学上的高峰印度语言学者认为,语音是联系语法和话语的纽带,语音描写可分为三大部分:发音过程,语音的组成成分以及语音的成分在音位结构中的结合  在词类划分上,印度语言学家区分了四种词类:名词和动词(均有屈折变化)、介词和小品词(均无屈折变化)有人称和时态屈折变化动词被看作是句子的核心,而其他词被看作是和动词有特定关联此外,印度学者的句子结构理论认为,单词组成句子要满足三个条件:(1)单词要能够成为正确结构中的合适的语法类别,否则它们只不过是个单词表而没有实际意义;(2)从语义角度上讲,单词必须合适,否则就会出现不合语法的荒谬论断;(3)单词的出现必须有时间上的连续性  2.印度语言学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影响  事实上,印度语言学在语音学以及单词内部结构的研究两方面是比西方传统语法先进的。

本文将从以上两个方面研究印度语言学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影响  历史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某种语言或各种语言的发展史,也称为“历时语言学”19世纪时,历史语言学与比较语言学有很多相同之处,它们都是通过比较各种语言在不同时期在语音、词形、语法结构上的相同特点,来建立语言族系古印度语言学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影响主要从其代表著作中表现出来  2.1对语言类型学的影响  潘尼尼在《八书》中指出,单词是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该书还提出了词汇的形成规则,比如如何在特定的词根后加词缀洪堡特在该理论的启示下,区分了三种语言类型:(1)孤立语、(2)粘着语、(3)屈折语这种语言划分与古印度语言学所提出的词根词缀有一定的联系印度语言学者认为,孤立语没有词形变化,主要通过变换词序来表达句法关系;后来把附加成分加在简单词上来表达事物(粘着语);屈折语则是通过使用词尾的变化来展现其语法变化  2.2音系学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启示  19世纪时,印度语言学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印度语与欧洲语言的比较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第一个阶段,第二:印度语言学的成就开始对欧洲语言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没有相应的技术条件下,古印度语言学者对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做了观察和描述19世纪的语言学者雅克布·格里姆在《德语语法》一书中所提出的理论和印度语言学中的音系研究是一脉相承的在该书的第二版问世之时,它系统地论述了日耳曼语和其他印欧语之间的辅音的一致性格里姆还创造出“音变”这个术语,把“第一音变”也称“日耳曼语音变”,“第二音变”又称“高地德语音变”,真正重要的是,他第一次发现音变之中有规律可寻  要找到古印度语言学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影响是很容易的早在讨论元音音变和辅音音变之前,能够区分元音和辅音是尤其必要的,此外潘尼尼首次提出的语素变体对音变的研究也有很重要的影响语素变体描述的是一个语素的不同表现形式,而音变指的是一个单词内元音或辅音的特定的一种对应例如,在英语里,名词的复数规则变化一般是在词尾加上-s,这个复数的词缀虽然有几种不同的读音/s/,/z/,/iz/,但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复数通过日耳曼语里的/f/与印欧语言中的/p/之间的对应这个例子,能够很好地阐述音变现象  English:fatherfootfem)(1785-1863),是日耳曼语言学的创始人,他在《德语史》中的一段话在今天读起来仍然是意味深长的。

他说:“有一种比骸骨、武器和墓穴更为生动的东西可以证明民族的历史,那就是他们的语言格里姆的伟大贡献在于发现了早期印欧语到日耳曼语的塞音(和擦音)的演变规律,即“格里姆定律(Grimm'slaboldt,1767-1835)为历史比较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奠定了哲学基础,开创了普通语言学他的名言是“语言是一种创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他认为,语言的本质特征就是讲话人具有的讲话并理解话语的言语能力,而不是可以听到、看到的话语和写作的产物,更不是语言学家对语言进行分析后所得的词汇和语法规则语言作为事物标志和交际手段而起作用  洪堡特继承了海德(Herder,1744-1803)的观点,更多的把语言学看做人文科学,他坚决反对把语言看作是某种机械的和静止的东西,不是“活动的产物,而是一种活动”另一方面,民族语言和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声称“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他们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他们的语言”此外,他还创建了语言类型学分类法,把亲缘关系上相近的语言与语言类型上相反的语言相对立,语言类型主要有: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的叫孤立语;由数个词构成复合词,而且词形和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