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总结17900字 绪论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直径<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 体积小、面积大:它是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⑵ 吸收多,转化快:⑶ 生长旺,繁殖快:⑷适应强、易变异 ⑸ 分布广、种类多3.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4.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通常简称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5.细菌:细胞细而短(直径0.5μm,长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5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6细菌域: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7 大肠杆菌大小:平均长度约为2μm,宽约0.5μm8细菌细胞结构:1一般构造: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区 2特殊构造:糖被、鞭毛、纤毛、芽孢等9 细胞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2)、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3)、为正常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的着生、运动等所必需4)、屏障保护功能,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可阻拦分子量超过800的抗生素通过。
5)、赋予细菌特点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10细胞壁中的2种特殊成分:V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每一肽聚糖单体由三个部分组成:1双糖单位: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2四肽尾:是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氨基酸组成有所差异3肽桥: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连接甲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乙肽尾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肽桥的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11 G + 细胞壁厚但化学组成比较单一,只含有90%的肽聚糖和10%的磷壁酸, v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对青霉素和磺胺敏感) 12 G – 细胞壁较薄但有多层构造(肽聚糖层和脂多糖层等),其化学组成除肽聚糖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成分v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不敏感) 13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种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染色时乙醇溶解了脂类物质,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染成红色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脂类含量低,乙醇处理使 1细胞壁脱水,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扔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14革兰氏染色主要过程:草酸铵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再以沙皇等红色染料复染,最终被染成蓝紫色的称革兰式阳性细菌,被染成红色的称革兰氏阴性菌14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15缺壁细菌:1、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1 L型细菌;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2原生质体,部分去除:球状体2、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6细胞膜:紧贴在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功能:1、细胞膜是一层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半透明薄膜,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的运送、交换;2、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以保证屏障作用;3、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和荚膜等大分子的场所;4、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5、许多酶和电子传递链组分的所在部位;6、鞭毛着生点和提供其运动所需的能量等。
17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与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的不同之处在于: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一般不含有胆固醇等甾醇,与真核微生物恰恰相反缺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含有甾醇,含甾醇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物理强度,弥补了没有细胞壁的不足 18核质体:由大型环状双链DNA纤丝不规则地折叠或缠绕而构成的无核膜、核仁的区域细菌的核糖体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构成19异染粒: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的聚合物,分子呈线状,嗜碱性强,用美兰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红色,与菌体其他部位不同,故称异染粒功能:贮存磷元素和能量,降低渗透压20糖被:是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的富含水分的多糖胶状物质大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20糖被的生理功能:1、荚膜富含水分,可保护细胞免于干燥;2、附着和致病功能3.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4、贮藏养料,是细胞外碳源和能源的储 2备物质5细胞间的信息识别作用6堆积代谢废物2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波曲形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着生方式:鞭毛的结构:1鞭毛丝 2鞭毛钩 3基体22菌毛:某些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的个别菌体表面有非鞭毛的细毛状物称为菌毛。
23性菌毛: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每个细胞仅一至少数几根一般见于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的雄性菌株中,具有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24芽孢的概念: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或在定环境条件下,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停止,细胞内细胞质浓缩,逐步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厚壁、折光性强并且具有抗逆性的休眠体,称为芽孢有助于抵抗不良环境,尤其对干燥、高温有很强的抗性25芽胞耐热的机制{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1)芽胞的壁厚而致密(2)含水量低,并处于休眠状态,代谢活力低(3)酶含量少且具抗热性(4)含有大量吡啶二羧酸钙(DPA-Ca)和带有二硫键的蛋白质 (非繁殖体)26伴孢晶体:芽胞杆菌属中的有些种,在形成芽胞的同时,在细胞内部产生一种晶体状多肽类内含物如苏云金杆菌,形成的晶体一般为菱形、方形或不规则的碱溶性蛋白质结晶体,它是一种毒性晶体,对一百多种鳞翅目昆虫有毒性作用,对人畜很安全,现已用为生物杀虫剂27菌落(colony):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或数个菌体细胞或孢子大量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菌苔:几个或数个菌落连成一片,称为菌苔(Lawn)。
28细菌的繁殖:主要是裂殖少数进行芽殖29放线菌: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单细胞微生物放线菌菌菌落中的菌丝常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呈放射状生长,并因此而得名放线菌有特殊的土腥味菌丝绝大多数无隔膜,仍属单细胞,革兰氏染色阳性,营养期通常不运动) (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 孢子丝和孢子)(孢子丝的形状及在气生菌上的排列方式作为放线菌分类依据)(主要依靠无性孢子进行繁殖 —分生孢子、节孢子、包囊孢子) (放线菌孢子是繁殖体)30蓝细菌形成异形胞31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是三类同属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谢能力差,主要营细胞内寄生的小型原核生物32古细菌:是一类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对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假肽聚糖结构与肽聚糖相似,不同处在于: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 3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以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肽尾:由L-Glu、L-Ala和L-Lys3个L型氨基酸组成肽桥:由L-Glu一个氨基酸组成33古细菌的细胞壁可否被溶菌酶所水解?为什么?答案:不能因为溶菌酶作用于肽聚糖中双糖单位的β-1,4糖苷键,而古细菌细胞壁中所含的是假肽聚糖,其中双糖单位的连接键是β-1,3糖苷键。
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成分: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第二章:真核微生物34真核微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与原核细胞相比,形态更大,结构更复杂,细胞器的功能更专一35真菌是最重要的真核生物,他们的特点是: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陆生性较强36酵母菌五个特点: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多数营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能发酵糖类产能;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37假菌丝:有的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而霉菌的菌丝为真菌丝,即相连细胞间的横隔面积与细胞直径一致,呈竹节状的细胞串,称为真菌丝38假酵母:只有无性繁殖过程真酵母:既有无性繁殖,又有有性繁殖过程 39酵母菌繁殖方式:以无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包括芽殖、裂殖和产生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主要是产生子囊孢子营养体单倍体、二倍体形式存在)39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意即“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常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网状或絮状菌丝体。
霉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分布最广以孢子方式繁殖和传播,无性孢子:厚垣孢子 节孢子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游动孢子有性孢子:暖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40根酶:菌丝无横隔 孢囊孢子 41曲霉:菌丝有横隔 分生孢子41二级菌丝:不同性别的一级菌丝发生接合,通过质配形成由双核细胞构成的二级菌丝,其通过锁状联合的方式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42 锁状联合: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质体制备方法4第三章:病毒43(真)病毒: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亚病毒因子:只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中的一种组分(包括类病毒、朊病毒(这两种能独立复制)、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必须依赖辅助病毒进行复制));类病毒:只含单独具侵染性的RNA组分;拟病毒:只含不具单独侵染性的RNA组分(拟病毒: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子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朊病毒:只含蛋白质一种组分44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它们在体外具有大分子的特征,在宿主体内才表现出生命特征成分:核酸和蛋白质 45病毒的特点: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一般都可通过细菌滤器;没有细胞构造,故也称分子生物;其主要成分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在宿主细胞协助下,通过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生长和二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在离体条件下,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形成结晶;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46病毒的结构:基本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核酸是它的核心或基因组,蛋白质形成衣壳或壳体(衣壳有很多衣壳粒构成) 核心和衣壳组成核衣壳是大多数病毒的基本结构47螺旋对称衣壳:烟草花叶病毒(TMV) 二十面体对称衣壳:腺衣壳 双对称衣壳:有尾噬菌体(大肠杆菌T偶数噬菌体)48包涵体:感染病毒的宿主细胞内,出现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数量不等的小体,称为包涵体病毒鉴定、作为临床诊断依据49噬菌斑:噬菌斑是指在宿主细菌的菌苔上,噬菌体使菌体裂解而形成的空斑负菌落”应用:1、噬菌体定量计数;2、噬菌体的鉴定50病毒的增殖: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在病毒核酸(基因组)控制下合成病毒的核算与蛋白质等成分,然后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或核内装配成病毒颗粒,在以各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