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表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课堂表演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自我进而提高自我,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本文通过实例介绍几种课堂表演的方式,进而提出几点在课堂表演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旨在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课堂表演;语文教学;应用 课堂表演是一种教学方式,表演者将其动作、表情和神态进行完美组合,表演的过程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表演易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组织学生通过表演,让文章"活起来";在表演时,学生不仅能够通过文字和静态的文本对话,还能够与故事的主人公对话,促进学生知情意的整体提升 1课堂表演的几种方式 1.1课堂表演 表演,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为:"是将情节或技艺表现出来";课堂表演是师生根据教学需要,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模拟出来,从而将教学内容化平面为立体、化抽象为形象,直达教学内容的核心[1]课堂表演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形象性表演者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达能够完美地组合;二是综合性表演者将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和思维方式融为一体,协调运用;三是动态性。
让学生动起来,是一种视听综合的动态形象的展示 1.2单人表演 单人表演主要运用在内容较为简短、故事情节较少的文本中比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中,有较多精彩动作的描写,比如走、掰、扛、扔等,通过即兴表演这些动作,使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另外,课后习题中的第三题既有表示动作的字,又有为字所配的动作,说明这些表示动作的字也是课文的重点学习内容教师给学生讲解这些动作是什么意思,并分别示范这些动作比如:掰,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偏旁是"手";,教师可以示范将粉笔从中间掰开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学生将书包放在肩上做表演动作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通过各种形式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展示劳动成果同样是这篇课文,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教师可以提前设置提示:1.老猴子会问什么?怎么问?2.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3.听完小猴子的话,老猴子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4.小猴子又会怎样回答?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更好地有思路、有话可写,低年级学生学会写话也会为中高年级写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1.3小组表演 小组表演适合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复杂且个性鲜明的文章小学内容多为寓言、童话等故事性的课文,该类课文人物形象饱满生动,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将相和》等。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分工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最后通过比赛决出哪组演得最好、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方便以后学生进一步改正单是这一准备过程,已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展示、交流的机会,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当学生阅读文本后,往往会有许多感受想要表达出来我们应以此为训练契机,引导学生将学过的一些没有具体故事情节的文章进行改编,并融入学生的主观感受,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写出"课本剧";,然后按照"课本剧";进行表演例如,《将相和》出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写作能力,并且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学习完本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编写课本剧表演,以期对文本的了解和欣赏更上一层楼现就《负荆请罪》改编成课本剧分析不同的文体可以有不同的表演方式,这是毋庸置疑的,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进行改编表演,是对教材深刻把握的具体表现例如,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开头有《我上学了》,画面描述的是不同的小学生背着书包开开心心地去上学,既生动形象,又能把小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他们上学的乐趣紧接着是《我是中国人》,画面描述了穿着不同衣服的小学生手拉着手高高兴兴、欢呼鼓舞的形象,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我国有56个民族,图上的小朋友穿着分别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服饰,小朋友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咱们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热爱我们的家,热爱我们的祖国。
接着可以让学生看图表演一下"背着书包、手拉着手、欢呼跳跃";的场景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识字1《春夏秋冬》,属于写景类的识字教学,老师可以展示不同季节都有哪些景物,让小学生当导游,为其他小观众介绍一下不同季节的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这样小学生的识字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同时在向其他学生介绍不同景点时,也进一步锻炼了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其他学生也参与其中,整个课堂的氛围就会活跃起来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故事类文章《坐井观天》,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小鸟";,小学生对这些形象的小动物非常感兴趣,可以让他们进行"比一比";,看谁表演的最鲜活然后让学生点评一下,方便下一次改进 2课堂表演注意事项 2.1创设民主的师生关系 表演过程中要创设民主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善于适时引导,运用多媒体设备的观摩性表演,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出那些适合编剧表演的内容其次,表演时要注意紧扣语言文字训练,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我们采用的教学方式要始终围绕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这一目标最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比如,在学习《将相和》这一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述这节课的背景知识,就需要有历史故事作为补充,学生听的时候也会意识到语文老师博学多才,他们就会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来。
2.2基于教材,推陈出新 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改编,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课本剧的改编必须以教材为基础,可以是方法的创新,人物角色的创新,这样才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例如由《小猴子下山》一文的教学可延伸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与第一次相比,这次小猴子改掉了做事应该三心二意的坏习惯,做事情变得更为认真、细心 2.3适当点评,使评价多元化 为了尽量节省课文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将课本剧的表演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来开展如教学《将相和》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表演技巧然后学生分组表演,在课堂上展现成果一般来说,小学生刚开始表演时,呈现出儿童化的特点,但这并没多大关系我们要认识到课本剧表演是让学生从表演中得到乐趣,让学生多一种学习方式去学好语文学生在进行课本剧表演时,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我,引导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最后,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表演中好中选优,优中选特,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以此激发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本剧表演中 参考文献 [1]赵兰芳.浅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演活动[J].语文教学之友,2009(2):15-16. [2]叶五洲.教育是艺术课堂是舞台---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表演";[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246-247. [3]陈月娥.小学语文剧本教学探析[J].江西教育,2017(36):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