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质学中一些公式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5.23KB
约9页
文档ID:547222860
地质学中一些公式_第1页
1/9

地学中常用公式一、 平均品位的计算公式:1、 算术平均:(x+x-……+Xn) /n X、X、X为样品品位1 2 1 2 n2、 加权平均:(X XL+X XL+……+ XnXLn) / (L +L +……+L )l l 2 2 l 2 nX、X……X为样品品位,L+L+……+Ln为样品长度1 2 n l 23、 几何平均为nJX 1 x X2x……x Xn X「Xn为样品品位注:品位为正态分布时,处理特高品位时,可用此公式二、 矿体厚度(Vm)、品位(Vc)变化系数:—=(X +X+……+Xn)/ n计算矿体厚度、品位的平均值 12b = \工(Xi-X)2/(n — 1)计算均方差 厚度、品位变化系数:Vm 或 Vc=-Xx 100%三、 地质剖面岩石厚度计算公式:y二sina・cosB・cos Y 土cosa・sinBa—导线坡度角B —地层倾角Y —导线方向与地层倾角的夹角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反取正号,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同取负号;真厚度=LXy四、 钻孔矿体厚度的确定 矿体的厚度是根据矿体露头上、坑道中和从钻孔中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的一) 坑道中矿体厚度的测定 当坑道所揭露的矿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清楚时,取样和编录时可在矿体上用 钢尺直接捌量出来。

厚度测量的次数决定于坑道的布置情况,如矿体是用穿脉坑道圈定的,则测 量次数与穿脉坑道的数量相符如果矿体是用沿脉坑道圈定的,则厚度的测定按 一定间隔在取样的位置进行测量如果矿体与围岩的界线不清时,矿体厚度的测 定必须根据取样结果来确定二)钻孔中矿体厚度的测定因为钻孔中所截穿的矿体均在地下深处、只能间接地去测定矿体的厚度 当钻孔是垂直矿层钻进时,且岩心采取率为100%,可直接丈量岩心,取得厚度 的数据若岩心采取率不高,除用钢尺丈量岩心长度外,还要按下式进行换算:m — (11-9)n式中:m 矿体的厚度(米);L——实测矿心长度(米)1n——矿心采取率(%)当直孔钻进,且与矿层成角度截穿时,其厚度按下式计算:m二LXcosB (11-12)式中:m 矿体的真厚度(米);L——钻孔截穿矿体的厚度(米)1B――矿体的倾角若斜孔钻进,且与矿层斜交时(图11—25),其厚度计算公式如下:m二LXCOS(B-a) (11 一 11)m 矿体真厚度(米);L——钻孔中矿体的视厚度(米);B――矿体的倾角;图11—25钻孔垂直矿体走向、斜孔钻进时矿体厚度的计算 当钻孔截穿矿体处,钻孔倾斜方向不垂直盘矿体走向时(图11一26),矿体厚 度按下式计算:矿体真厚度 m二土 X(sina sinB cos Y 土 cosaa cos B) (11-12)n矿体垂直厚度 M'二土 X(sina tgBcos Y土 cosa) (11-13)n水平厚度 M"二士 X(sina cos Y 土cosaa ctg B) (11-14)nL ——矿心长度,n——矿心采取率(%)Ia——钻孔截穿矿体时的天顶角B――矿体的倾角Y ——钻孔截穿矿体处方位角与矿体倾向的夹角。

以上各式中,凡是钻孔倾斜方向与矿体倾斜方向相反时,前后两项间为正号 连接,否则负号连接五、 矿石体重1、大体重样的测定:一般大体重样每种类型测定1—5个,大体重样在坑道、探槽、浅井或采场采取,采样时尽可能凿取规则体如立方体,应准确测量体 积一般规格不小于0.125立方米公式为:D二P/V D:大体重;P:矿石重量;V:体积2、小体重样每种类型测定20—30个,体积一般为60—120CM3测定的方法,在野外常用封腊排水法,公式为:D= P /(V-(P 一 P ) /d)1 2 1D:矿石小体重;P:干燥矿石重量;P:封腊后矿石重量:12V:封腊矿石体积;d:腊的比重六、 样品误差的计算和处理1、 以检查分析为对比基数的偶然误差计算: 单个样品的绝对误差=检查分析结果-原分析结果单个样品的相对误差二单个样品的绝对误差/检查分析结果X100超差率二超差样品个数/检查样品个数X100超差率小于20%则认为原分析结果合格;超差率大于20%,需对检查样品或超差样品重新化验,如果仍然超差,则远分析结果不能 利用原分析结果平均值二原分析结果的算术和/原分析样品数X100检查分析结果平均值二检查分析结果的算术和/检查分析样品数X100平均绝对误差=绝对误差的算术和/检查样品数平均相对误差二平均绝对误差/原分析结果平均值X100%2、系统误差检查计算:设n代表检查样品数目,X代表检查分析品位,y代表分析品位。

检查分析品位的平均值:X二工X/n原分析品位的平均值: Y二工y/n检查分析结果的均方差:原分析结果的均方差:检查分析结果平均值的均方差:mx=ox/岛原结果平均值的均方差:my=oy/.「n检查分析与原结果的相关系数然率系数: t= —Mx2 + My 2 - 2MxMy x y系统误差平均值之比值:f= X / Y当t值大于2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这时根据误差大小决定是否进行仲裁分析七、真、视倾角换算tg & 二tg a cos Ya —真倾角B —视倾角Y--剖面线与倾向线之间的夹角(锐角)八、勘探间距确定的方法采用勘探网时,工程间距指工程间的水平距离采用勘探线时, 工程间距包括两部分:一是线间距,一是线上工程见矿位置的间距 采用水平分层勘探时,工程间距包括中段高和穿脉、天井、上山之间 的距离1、确定工程间距的原则:(1) 、工程间距必须根据矿床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来确定(2) 、不能漏掉任向有开采价值的矿床(3) 、保证剖面间、工程间的资料能联系对比;(4) 地质条件不一致的矿体或地段,工程间距应区别对待;(5)、采用坑道勘探时,坑道间距要与未来的中段高,开拓系 统和矿块的间距相适应。

2、 确定工程间距的方法(1)、类比法(2)验证法勘探难易程度地质因素分级综合表因 素 分 级矿体大小(m)矿体形态复 杂程度矿体形态 稳定程度(Vm)矿体边界 变曲程度(Fc)有用组份 矿化均匀 程度(Vc)工业矿化 连续性(k)矿体产状 的稳定性1规模巨大: 长、深三1000,厚度 大于上百 米简单类型:规 则的层状、似 层状、透镜状 矿体变化极小 的:5—50形态简单:V1.2矿化很均 匀:V20矿变连续:1单斜,产状稳定2规模较大: 长、深500 〜1000,厚度几十米中等类型:不 很规则的层 状、似层状、 透镜状、脉状 矿体变化中 等:30 —80形态中等: 1.2 —1,5矿化均 匀:20 —40微间断:1—0.7有一定褶 皱、断 裂、产 状不太稳 定3规模中等: 长、深200 〜500米,厚度几 米,十几米复杂类型:极 不规则的透 镜状、脉状、 柱状、巢状矿 体变化很大 的:50 —700形态复 杂:〉1.5矿化不均 匀:40 —100间断的:0.7—0.4褶皱、断 裂复杂, 产极不稳 定4规模小: 长、深V 200米厚 度几米或 不足一米变化极大 的:80 —100矿化很不 均匀:100— 150极间断的:V0.45矿化极不 均匀:大于150九、岩石矿物允许相对误差计算公式《DZ0130.3-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y二CX20X-O.60 X2 3.08%RD= A1 - A2(Al + A2)/2C=1.00 Cu 、Pb 、Sn (砂矿) 、WO3 、MO 、Sb、 Bi、Hg、Cd 、Fe(T) 、Fe(s) 、BaSO4、 P、 SiO2 、Ai2O3 、CaO 、MgO;C=1.50 Zn 、Sn 、WO3 ;C=0.29 Au 、Ir、 Rh、 OS、 RuC=0.4 Ag 、Pt、 Pd十,化探工作:1,正常地段的计算法(1)当元素呈正态分布时,利用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方法 ,公式如下:Co 二 x =工 Xi / nCo――某元素的背景值(2)当元素呈对数正态分布Co二n、;X 1 x X2x ……x XnC^Co+KbCA――背景上限,异常下限,是临界值,用来区分异常和背景。

K――经验系数,为2――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多取2 对数正态分布时加个对数衬度:异常的强度C /CA富集系数:异常中指示元素的平均含量与背景值C /Co具体划分浓度带时,一般应根据元素含量情况方式是基于异常带内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2nXCA<来划分根据异常强度及变化情况,n可分别取值0、1、2或0、2、4等等) S——标准离差V——变化系数都是变化性的表征参数S二合(Ci - C)2/(n -1)V=S/ cc——各样品中该元素含量的平均值Ci——各样品中指示元素的含量 n——样品数2,异常地段的计算法(1)背景值的计算法Co = Mo = Xo + 2 i2P - P - P 213Xo ——众值所在组的起始值i ――组距P ——众值前一组的频率1P ——众值所在组的频率1P ——众值后一组的频率1(2)背景上限的确定 用均方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