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金隅水泥有限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内部校准规程汇编受控状态: 文件编号:GLJY/ C-80 版 本: A 发放号码: 第一部分 技术质量部自校规程一、荧光分析仪自校规程(一)、自校用具:①标准样片 ②荧光分析仪(二)、自校周期为每周校正一次,特殊情况下随时校正三)、自校步骤:1、在桌面中选择进入System菜单下的Monitors,打开漂移校正窗口2、选择漂移校正测量,把所需测量标准样片放入样品架上3、选择检测标样的名称4、通过电脑将样品送入样品室中测量,在测量中,电脑将自动对已存标样数据进行校正和修复5、校正完毕,退出样片二、标准容器的自校规程(一)容量瓶的自校规程将洗净干燥带塞的容器瓶在0.1g感量的天平上准确称出空瓶质量,注入蒸馏水至标线,记录水温,用滤纸条吸干瓶颈内壁和瓶外的水滴,盖上瓶塞称量(如250ml的容量瓶,则要求称准至0.1g)两次质量之差即为容量瓶所盛水的质量,按公式Vt=mt/pt计算该容量瓶的真实体积数值,求出校正值然后用移液管加入或吸出校正值的水,重新刻画一标线记号。
二)移液管的自校规程将移液管用洗涤液洗净,然后按照使用规则移取蒸馏水,并调节水面至标线处,以滤纸将移液管尖端外壁擦净,将水放入己知质量的称量瓶中,按照上述选定的方法处理移液管中残液滴,称出称量瓶和水的质量,并由空瓶质量算出水的净质量,根据室温下水的密度求出移液管的实际容量如校准结果同原标容量有显蓍差异,可另行刻度:根据上述校准结果,先估计一刻度位置,再重复上述校准步骤,如仍有偏差,再行修改刻度,重复校准直至获得准确刻度三)滴定管的自校规程将滴定管分洗净并在活塞上涂凡士林后,注入与室温相同的蒸馏水,调整液面至刻度0外,记录当时水的温度,然后以滴定时的速度(每秒3-4滴)将0-10ml的一段水(不一定等于10ml,但相差也不得超过±0.1ml),放入经过洗净、干燥、冷却至室温并准确称量过的50ml的定碘烧瓶中称其质量(准确至0.001g),与空瓶质量之差即为放出水的质量同法依次称出10-20ml,20-30ml……先进等刻度间水的质量三、抗压夹具的自校规程1、 上、下压板的长度、宽度、厚度、自由距离、球座的中心、定位销、框架底部中心定位孔用分度值不低于0.02mm的卡尺和专用试块检测2、 接触表面的平面公差按GB11337规定检测。
3、 表面粗糙度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进行比较或用表面粗糙度计测量,以粗糙度计为准4、 压板材料按GB4340规定进行检测5、 非负荷下在压力试验机上用最小度盘检测6、 其他要求用目测检测四、标准筛的自校规程 将标准样装人干燥洁净的密闭广口瓶中,盖上盖子摇动2分钟,消除结块静置2分钟后,用一根干燥洁净的搅拌棒搅匀样品80筛析试验称取试样25克,45筛析试验称取试样10克精确到0.01克,将标准样品倒金被标定试验筛,中途不得有任何损失按规定进行筛析试验操作每个试验筛的标定应称取二个标准样品连续进行,中间不得插做其他样品试验 二个样品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最终值,但当二个样品筛余结果相差0.3时应称第三个样品进行试验,并取接近的两个结果进行平均作为最终结果 修整系数按下式计算: C=Fs/Ft 式中:C——试验筛修正系数; Fs——标准样品的筛余标准值,单位为质量百分数(%); Ft——标准样品在试验筛上的筛余值,单位为质量百分数(%); 计算至0.01当C值在0.80—1.20范围内时,试验筛可以继续使用,C可作为结果 修正系数。
当C值超过0.80—1.20范围时,试验筛应予淘汰五、试模的自校规程1、 用读数精度为0.02mm的三用游标卡尺检查、其长度应在宽度方向上取2个位置测量2个数值,取平均值;宽度应在长度方向上的2个端部及中部测量3个数值,取平均值;深度也在长度方向上的2个端部及中部测量3个数值,取平均值2、 试模外型尺寸的检定应用钢直尺测量其长、宽、高的最大尺寸3、 试模重量的检定应用台秤检查4、 试模内壁各接触面垂直公差的检定应用专用量块及塞尺检查5、 隔板与端板平面度公差用钢直尺及塞尺检查样,表面粗糙度的检定应用标准样块检查6、 端板与底座间隙的检定应在紧固螺丝拧紧后,用塞尺插入缝隙检查7、 试模底座的外观应用目测及手感检查,平面度公差用钢直尺及塞尺检查,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标准样块检查六、温度计的自校规程(一)自校仪器设备1、标准温度计0—50℃ MPE±0.1℃2、电热干燥箱0—25℃ MPE±1℃3、水容器 500ml MPE±50ml(二)自校周期根据温度计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使用环境的实际情况有效期定为一年三)、校验结果的处理 一般每一点检验三次,读取三个数据后,取平均值四)、校检步骤检验工作一般在冬季进行,将电热干燥箱的温度控制在10、20、30、40、50℃,容器中加水约400ml,将待校验的温度计3—5支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放时加水容器中,放有电热干燥箱中30±2min中,分别读取各点的标准温度和受检的温度计温度值并做好记录。
七、比表面积测定仪的自校规程1、漏气检查 将透气圆筒上口用橡皮塞塞紧,接到压力计上,用抽气装置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部分气体,然后关闭阀门,观察是否漏气,如发现漏气,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2、 试料层体积的测定 (1)用水银排代法,将两片滤纸沿圆筒臂放入透气圆筒内,用一直径比透气圆筒略小的细长棒往下按,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穿孔板上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小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与圆筒口平齐,并保证在玻璃板与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从圆筒倒出水银称量,精确至0.05g重复几次,直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然后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用3.3g的饿水泥,按试料层制备要求压实水泥层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采用上述同样方法除去气泡、压平、倒出水银称量,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50mg为止 (2)圆筒内试料层体积V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005cm3 V=(P1-P2)/ρ水银 V—试料层体积,cm3; P1—未装水泥时,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P2- 装水泥后,充满圆筒的水银质量,g; ρ水银-试验温度下水银的密度,g/cm3; (3)、试料层体积的测定至少应进行二次。
每次应单独压实,取二次数值相差不超过0.005的平均值,并记录测定过程中圆筒附近的温度 每隔一季度至半年应重新校正试料层体积八、干、湿温度计自校规程该规程适用于物检组用于环境相对湿度测定用的干、湿球温度计;1. 首先准备5支0—50℃的玻璃温度计,分别从1#—5#编号;2. 将此5支玻璃温度计一起置于容量400ml且已盛有200ml水的玻璃烧杯中,静置30分钟;3. 将5支温度计的读数取平均值,挑选其中最接近此平均值的一支作为标准温度计;4. 将干、湿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一起置于容量适合的玻璃烧杯中,并保证水位高于温度计玻璃球20mm,静置30分钟;观察干球与湿球温度计的温度差,如不一致,则松开温度计上固定装置,调整至显示温度一致,并固定温度计第二部分 设备工程部自校规程一、电子计量秤自校规程1. 恒速动态挂码校验方法:(1) 将仪表通电预热30分钟2) 皮带空载运行,称体运行应平稳,用标准表检查,摆动范围应≤±0.4mA,如达不到此要求应进行机械调整3) 将传感器加额定载荷的20%,例如:采用10Kg的传感器,即2Kg标准砝码加到增铊盘上,此时指示电流为2mA,如有偏差,用电位器零点调整。
4) 再将传感器加额定载荷的80%,电流指示为8mA如有偏差,用量程电位器调整5) 重复③、④步骤,直至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检查传感器线性,分别将传感器加载荷20%、40%、60%、80%仪表对应输出均不超差2. 实物标定方法:5. 做好标定前准备工作6. 进行称体机械平衡调整7. 机械平衡调整后,首先进行动态挂码检验,计算速度校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实物标定8. 定检所使用的台秤精度高于0.5%,而且是检定周期合格的器具9. 用接料斗在皮带下料口处接料10. 接下的料用标准称进行称量,我们把称得的料重称为G实 计算K值:K = 11. 重复标定三次:计算出平均K值12. 计算相对误差 δ = ×100%G实 = 实际料重GJ = 计算料重 ( J = . Z ) δ = 相对误差13. 三次实物标定相对误差均﹤2%为合格,则该平均K值为使用K值14. 填写实物标定报告,报送有关单位3. 校准周期为6个月二、热电阻自校规程1. 适用范围本核查方法仅适用于非重点测量过程、非重点测量设备和不做为记录测量设备用热电阻来测量温度,具备首检检定合格的热电阻2. 技术要求(1) 热电阻的装配质量和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① 各部件装配应正确、可靠、无缺损。
② 不得断路或短路③ 热电阻的骨架不得破裂不可拆卸的热电阻不作此检查)④ 热电阻应有铭牌铭牌应具有如下标志:制造厂名或厂标、热电阻的型号、分度号、允许偏差等级、适用温度范围、出厂日期及出厂编号2) 热电阻安装要求① 热电阻要避免装在炉门旁边或加热物体距离过近之处接线盒不能碰到被测介质的容器壁,环境温度不宜超过±50 度,并且要避免强烈震动② 保护管的插入深度,一般不得小于保护管外径的8-10倍③ 测量表面温度时,必须使感温元件与被测物体紧密地接触,且应保持被测表面干净光洁④ 对于承受压力的热电阻,必须严格保证密封表面处的密封3. 校准步骤(1) 现场观察热电阻外观及部件是否齐全、完好,并符合3-(1)的要求;热电阻安装应符合3-(2)的要求(2) 记录仪表显示的温度值后,将热电阻拆下3) 将经过检定合格的同型号热电阻插入相应部位并记录下显示仪表温度值4) 将两个显示的温度值进行比较,误差符合使用要求粘贴确认标识;不符合使用要求做相应的处理4. 填写校准记录5. 校准周期为1年三、 热电偶自校规程1. 适用范围:本核查方法仅适用于非重点测量过程、非重点测量设备和不做为记录的测量设备用热电偶来测量温度,具备首检检定合格的热电偶。
2. 技术要求(1) 外观要求:① 主要是检查影响热电偶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外观缺陷② 热电偶表面不应有弯曲及脆弱的缺陷,不得有严重色斑或发黑现象③ 热电偶不应有严重腐蚀或电极脆弱现象2) 热电偶安装要求① 热电偶的安装是否正确合理,对测量结果有着重要影响,通常要求尽量做到测量准热电偶的测量端应处于能够真正代表被测介质温度的地方,在管道安装热电偶时,② 热电偶应有足够的插入深度,一般最少不小于热电偶保护管外径的8-10倍③ 为防止热损失,热电偶保护管露在设备外部应尽可能短,并加保温层④ 若被测介质具有负压或为有害气体时,热电偶安装必须严格密封,以免外界冷空气热电偶安装位置应尽量保持垂直,防止保护管在高温下产生变形但在有流速情况确、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