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基于初中英语教学调研的发现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周智忠容摘要:本文基于教学调研的发现,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关键词:初中英语问题对策教学调研一、调研背景随着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目标英语"教材的推广使用,新课程理念已深入课堂,整个英语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表达在教师教学观念上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等可喜现象也随处可见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同样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多少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和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从2008年初开场我们花了一年时间对市本级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展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调研,重点关注新课程实施和新教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希望通过研讨、反思等方式,不断地改良我们的教学二、调研设计本次调研对象为市本级14所初中〔含分部〕,其中8所为城区学校,6所为农村中学调研由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统一组织集体进展调研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程序:〔1〕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重点关注教材处理和课时教学目标的设置,因为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观〔王蔷,2008〕;〔2〕教研组〔教师〕座谈会,谈话容聚焦课堂教学;〔3〕课堂观察,主要是听常态课,每所学校一般听3-4节课,重点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观察核心容包括教材处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等,调研结果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进展。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一〕关于教材处理"新目标英语"教材以课标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构造为一体,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客观地说,新教材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和谐和,而且由于其广泛的编写体系给教师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1.把教材当成教学的唯一依据许多教师认为教科书就是教材的全部,教材被简单地理解为课本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教材往往成了教学的的唯一依据,成为了"圣经〞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相当一局部教师仍然不能理解和处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问题,照本宣科,面面俱到,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容顺序授课,教材中使用的任何字、词、句、课文、语法都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不能有任何疏漏这使得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不突出,不知哪些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又好似什么都要求学生掌握还有,由于新目标教材采用的是活动为主线的编排体系,有的教师不加取舍,不加整合,一节课竟和学生做了十几个环节的活动,听完一节课后的感觉是做了不少活动,但不知学到了什么试想一下,长次以往学生能学会什么?课堂效率怎么讲?2.对教材的处理较为随意新目标英语教材比拟松散和灵活的材料编排给教师处理和使用教材提供了较大的自主空间。
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对教材容进展处理时往往比拟随意,自己认为教学有难度的就删掉,然后增加许多对教学目标达成无关的但教师自己认为重要的容这种做法既不考虑教学容本身蕴含的逻辑关系,也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当然也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新目标教材中每一单元的首页都有一副图片,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话题和功能工程,而且也集中呈现了局部重要的核心词汇但有许多教师只有在教完Section A1a时才会用到这幅图片,有些干脆就放弃不用再如,阅读篇章中的许多插图对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预测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使用的情况并不乐观〔二〕关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没有适切、合理和科学的教学目标,就会使教学失去方向和评价的标准值得肯定的是,绝大局部教师在备课时按要求标示出了课时教学目标,但在检查时我们发现,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目标的单一化比拟科学、全面的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许多教师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如何进展语言知识的传授上,例如:Teaching aims:1. Review the problems in health, study and life.2. Review how to give advice在上述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中我们只发现关于语言知识目标的描述,缺少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展语言运用的技能目标,更没有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目标。
在这种单一知识目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缺少学生的参与2.教学目标教师本位化教学是否有效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衡量标准的,课标也明确要求关注学生,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然而,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目标描述都是以教师为本位的,强调教师教的行为,例如:Ability aims:1. To train the ability of talking about their vacations.2.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munication with other people in English.上述目标中,教师是行为主体课堂教学中目标的达成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为标准的,而不在乎学生是否真正到达了目标描述所表现的能力水平3.教学目标笼统、空泛教学目标笼统、空泛就会使教学失去方向,同时也使教学目标的检测不具有可操作性例如:Teaching aims:1. Most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grasp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phrases: have doing, …2.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上例中的教学目标已经兼顾到了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容,但第一个目标缺乏具体的层次标准,而第二个目标则过于宏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是整个英语教学的核心容,是每一节阅读课都应该追求的目标,但也不是*节课就能完成的目标,因此这样的教学目标无法检测。
4.教学目标的虚化有些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容和学生的开展之外;有些则脱离教学实际和特定语境,孤立地、人为地设计情感目标、态度目标和价值观目标,如:Moral aims:1. Students will cooperate well in groups and in pairs.2. Students will be interested in municating in English上例中的情感目标适用于所有的英语课型,但很空泛,没有针对性;除此之外,有些教师写教学目标是来应付学校的定期检查的,并非为自己的教学效劳〔三〕关于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设计一定的语境来进展各项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自主地进展探究、学习,体会学习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开展但从教师的教案和课堂观察来看,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良的地方1.对课型的把握不准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容丰富,节奏紧凑,但我们很难判断是什么类型的课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新目标英语八〔下〕Unit 6 Section B 3a-4b时,先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和情景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收藏〞的相关知识,初步学会谈论"收藏〞的句式,接着进展文本阅读,步骤如下:〔1〕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2〕Read aloud and fill in the blanks在这之后,教师马上跳出文本,进展了一些拓展处理,让学生自由表达。
整节课用于处理阅读材料的时间还不到四分之一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时所使用的方法不是阅读,而是朗读和听我们认为,朗读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语感,听音则促使学生形成比拟纯粹的语音语调,这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似乎没有很必然的关系本节课安排了很多环节和活动,但很难让人比拟准确地判断这是一堂阅读课课型把握不准使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再如:一位教师上听力课的时候先让学生阅读了听力材料,然后提了几个理解性问题,接着处理了一些新的词汇,最后才让学生进展听说训练这样的听力课实际上应该算做阅读课和词汇学习课更为适宜一点,至于对学生听的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2.教学环节缺乏层次和梯度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心态中体会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因此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上都花了很大的精力,但在各种活动的层次和梯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各项活动转换缺乏教师的过渡语引导,使教学过程显得生硬,不流畅;语言输入与输出间缺乏足够的台阶和桥梁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新目标英语七〔下〕Unit 2 Section B1a-2c一课时,先通过学校周围学生所熟悉的街景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目标词语,接着要求学生用刚学的语言知识来谈论1a中四幅图片,然后要学生完成1a中词汇和图片的配对练习。
仔细分析以上的教学环节我们发现,从难度上来说词图配对属于比拟低级的识别类任务,而谈论图片则表达了根本的交际要求因此,在活动安排上,应该把词图配对放在前面,在学生在词与图片间建立一定联系后再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展交流,才能确保活动开展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再如在一堂听说课上,教师既没有进展疑难词汇的处理,也没有激发学生相应的背景知识,一开场就播放录音并要求学生听并答复下列问题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的语言知识和心理准备,也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就有了障碍,但教师并没有对教学环节进调整,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放音,希望以此增加语言输入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3.教学活动缺乏成效新课程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目的是通过学生之间合作用英语完成任务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诸如小组活动之类的教学活动形式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中,每节都少不了几个活动,有的多到十多个,几近到了泛滥的地步,搞得师生整节课忙碌除此之外,我们在听课中还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活动针对性不强,为活动而活动有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是只注重活动的形式,强调活动的趣味性,但是无视有效的语言实践,许多活动看似热闹,但学生所交流的容却与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脱节的。
例如:在执教一堂关于"友谊〞的阅读课时,教师在处理完文本的容后,给学生安排了一个四人小组活动,要求每一个小组想出一个生活或学习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强调在汇报时要使用以下句子"If she …, we will….〞学生讨论很热烈,汇报时也滔滔不绝,气氛相当好但遗憾的是,学生汇报时所使用的语言与本课的目标语几乎没有什么联系,而且与阅读文章的"友谊〞主题也没有什么关系〔2〕活动难度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缺乏效果有些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的时候往往一相情愿,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所设计的活动要么太简单,属于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要么太难,学生缺少相应的知识储藏,完不成活动任务,没有成就感,久而久之会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在执教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 1 Reading时,教师先通过图片预测、快读、略读、寻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容,然后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讨论:What ways do you think a robot will help you and your family in the future"并要求学生用I think we will need robots for…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