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阶段是由改革解放作为社会生 产力主体的人的劳动力为标志划分的改革把生产力的主体从“一大 二公”的错误观念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也就需耍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切实把经济社会真正转入以人为本的发展轨道实现又好 又快的科学发展,也就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把建设和发展以人为核心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目标,实现市场与政府的内在统一,也就耍 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市场能够为增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创造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在我国改革的过程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经历了逐步创立、进一步完善基础性作用和实现市场与政府的内在 统一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三个发展阶段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剥夺剥夺者的生产资料,由国家代表社会占有,实行国有国营当年苏联法学家就 指出过,这解决的只是所有权的问题,还有体制问题没有解决。
不从 体制上解决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就不能发展, 相反社会主义还可能倒退以至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应该说,中国的改 革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困扰社会主义发展的体制问题 我国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人民创造的解决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 间关系的好形式,因而也就能够调动三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拉开了 中国改革的序幕,我们党很快就把改革由农村推广到全国经过五年 多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主体劳动力,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必然也会体现在商品流通领域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就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的决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 经济” o 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集中统一,计划经济,理所当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作为根基, 剥削和压迫无产者,铁证如山解决计划与市场姓“社”姓“资”的 问题也就成了大难题,不仅需要解放思想、拨乱反正,而且还必须通 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主体劳动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予以证明 1992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年江泽民同 志明确表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
1993年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转折 点,实现了把市场经济体制融入国家基本制度经过二十年的经济体 制改革,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 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随着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作用阶段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必然要求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要求不 仅创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宏观发展形势的要求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了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鼓励非公有制 经济发展,进…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产权 制度 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建设我们党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经济体 制改革的目标;把以人为本作为改革的主旋律。
以人为本不仅要求把 经济社会真正转入以人为本的轨道实现乂好乂快的科学发展,而且还 要把人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创造社会价值的真正主体以 人为本不仅会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而且需要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确保人作为社会价值创造主体的地位为发挥市场在 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根本条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还涉及生产的物质资源与人的法律关系,薄弱环 节在农村,这就需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确保农民土地经营权益合 法化,逐步扩大经营规模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通过有 关农村改革的决定,为全面推动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巩固 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 乡统筹发展事实上,早在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强调以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联产承包 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 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经过30年经济体制改革,逐渐 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上也就能够起基础性 作用。
三、实现市场和政府有机统一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阶段 改革进入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之后,把建设和发展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目标实现市场与政府关系 的有机统一的问题也就提出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党的十八 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 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对市场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定位,“决定性作用” 和“基础性作用”这两个定位是前后衔接、继承发展的使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史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 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來、对立起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而市场的灵魂是人的劳动力,市场 与政府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乂体现市场主体发 展的实际水平资本主义市场决定性因素,是社会使农民成为无产者 即逐渐把人的劳动力变成商品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虽然一方面作 为商品,但是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主体在法律上是生产资料的主人、 在现实性上乂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劳动力的主体通过改革逐渐解放成 为生产资料在现实上的主人,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也就能够在资源配 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实就是贯彻了问题导向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 进一步解放作为社会生产力主体的人的劳动力,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 决定性作用才能逐步实现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质上是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人的劳动力不仅是资源的 核心,而且也是资源的灵魂只有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去激发劳动力的 潜能,配置的资源才能发挥其更大的效能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仍然存在不少束缚市场主体活 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 市场主体在市场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有待改革的全而深化市场体系既 是发展的结果,乂是发展条件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 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以劳动力为主体的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 供强大牵引,不断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不断完善上层建筑 适应经济基础巩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市场主体,不管是企业还是 个人,也就能够越來越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为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创造条 件因此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 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 场体系, 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
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一定的方式为自己开辟道路恩格斯曾经这样说过,经济发展总是毫无例外地和无情地为自己开辟道路, 最近这方面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我们已经提到过的法国大革命在社会 主义条件下,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和改革的全面深化, 开辟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道路,也都能够证明这个真理因 此我们应该把市场课题纳入政治经济学进行研究按照马克思的体验: 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半产过程的时 候才开始从牛产过程中去研究资源的配置,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市场 与政府必然存在着有机的内在统一,因为人既是创造社会价值的真正 主体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O这里才是产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决定性作用的根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