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2 页 2020-2021 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 欢迎你参加考试! 希望你认真审题, 积极思考, 细心答题, 发挥最佳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 全卷共有三大题,18 小题,总分150 分(含卷面书写5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2. 请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上填写学校、姓名、试场号、座位号,不要遗漏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5 分) 1、默写诗文10 分)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艾青我爱这土地 ) (2)你是一树一树的繁花,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3)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 )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告子下 ) (5) ,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 (6)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水击三千里, (庄子北冥有鱼 ) (8) 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晴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9)中华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 学思想的两句诗是“,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10 分) 痛之如何! 当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无力将远寇拒于国门之外,无力护佑自己善良的儿 女。
且让我们用沉默的力量铭记,用沉默的力量崛起,用沉默的力量d 造永远的和平各 种各样中国人的脸,在公祭中出现:幸存者白发苍苍的悲怆,壮年人在汽笛中zh足的庄 严,年幼的孩子放下顽皮嘻笑,开始咀嚼长者习近平的言之谆谆: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公 祭的意义,在于拒绝遗忘遗忘,对一些人来说,是刻意的回避和粉饰,对另一些人来说, 是对历史事件的习惯性麻木和漠然如果我们真地对历史失忆,历史或许就不惮以同样的方 式重演因此,为了后人,也为了曾经的伤痛,为了永不遗忘, 我们有必要继续传扬并发 掘历史的真相 第 2 页 共 12 页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依次填写) (4 分) 崛 起() zh()足不惮 () d()造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应改为“” (2 分) (3)划线处的标点符号有误,请改正2 分)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2 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 2)题4 分) (1) 收录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十篇回忆性散文1 分) (2)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下面人物中选取一个,结合相关人物分析 (3 分) 示例:猪八戒好吃懒做,意志不坚定, 遇到困难常常要散伙回家。
但他仍不失忠勇, 在师徒受阻流沙河时,几次潜入水中勇斗妖怪,是孙悟空的好搭档 A、阿长 B、虎姐 C、宋江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11 分) 【材料一】 习总书记说: “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 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 年 12 月 21 日人民网) 【材料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 “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 这很有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 欢 ” 【材料三】 人民教而出版性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请文阅谈量统计表 注: 1 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 版本 总数(篇)年平均数(篇)增长率 小学初中小学初中小学初中 2013 版69 64 11.5 21.3 79.7% 93.8% 第 3 页 共 12 页 2017 版124 124 20.7 41.3 (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4 分) (2)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简律部有丽定的格式,这就是词牌。
结合你学过的古诗 词知识,为这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 3 分) 道是剩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A、醉花阴B、浣溪沙 C、如梦令D、沁园春 (3)小明拿到语文书说: “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 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4 分) 二、阅读( 5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22 分) 蒋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 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 或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 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 涯海角 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 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 或是大哭醒 来,满天星辰, 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 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少年时候, 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 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 第 4 页 共 12 页 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小时候, 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 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 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 文学里,加餐饭都一 样重要 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 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 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 路骂, 口干舌燥, 追到家里, 告了状 父亲板着脸, 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 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 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 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 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 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 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 诗是他的救赎 ? 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 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 那一对长联, 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 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 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5.为文章加个20 字以内的开头 (3 分) 6.文章第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下文写了“我”在哪几种生活 情境中“听诗的声音”?请简要概括 第 5 页 共 12 页 7.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 神的通关密语 (请品析加点河语的表达效果 8.第? 段中“有诗,就没有了您罚”有何含义?(4) 9.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自已在诗句中长大的读书感语。
5 分) (二) (18 分) 涵养几分静气 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 他出去后, 儿子悄悄进屋, 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 儿子则回答: 我就安静地坐着, 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 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 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 之规律那么, “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 地方读书, 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 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 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 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有人说, 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苏轼 书舟中作字 记载,一次乘船途中, 滩险舟危, 舟中士子面无人色, 唯独他“作字不少衰” 这份从容盖因其 “更变亦多矣” ,所以能临事不惧, 处变不惊 可见,不惮于在难事、 烦事、 急事、 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 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 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 ,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 波 ,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 第 6 页 共 12 页 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 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 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 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 绝非暮气沉沉, 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 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
“静心” 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文 /宋威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 月 16 日 04 版) 10.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11.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4 分) 12 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 分) 13.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6 分) (三) (15 分) (甲)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沁园春雪 )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与朱元思书选段)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5 分) 须 晴日()竞折腰() 第 7 页 共 12 页 风骚 ()窥谷忘反() 横柯上 蔽() 15.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6.(甲)文从写景过渡到议论的句子是, (乙)文描写山间风景使用的是多感官描写的方 法,先从的角度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