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业绩预告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3.66KB
约13页
文档ID:246609969
业绩预告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_第1页
1/13

    业绩预告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杨孙蕾+邹彩芬【摘 要】 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信息披露,而业绩预告是信息披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国外对业绩预告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随着我国资本市场1998年预亏制度的推行,我国学者也积极对相关研究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但有关业绩预告的基本理论研究、业绩预告信息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以及自愿性与强制性业绩预告的差异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关键词】 业绩预告; 信息披露; 文献综述:F272.5 :A :1004-5937(2014)11-0016-04业绩预告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层在正式收益报告公布之前的一个关于收益暂定数的披露由于业绩预告信息能提前告之投资者本年度业绩的概况,提供与投资者决策更相关的信息,因此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基于业绩预告信息对于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开始对业绩预告进行大量研究本文拟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业绩预告的相关文献,对其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全面解析,以探求我国业绩预告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一、国外业绩预告研究动态在国外,业绩预告大多属于自愿性披露,因此,对于业绩预告信息的披露动因是其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之一,此外对于业绩预告的经济后果,学者们也进行了不同维度的研究。

一)业绩预告信息的披露动因1.宏观层面的研究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是从业绩预告信息所属的法律法规环境、投资者和分析师的行为等方面对其披露动机进行的研究Johnson等(2001)证实高科技公司在《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简称为PSLRA)发布后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增加公平披露制度(Fair Disclosure,简称为FD)对业绩预告信息的影响则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在FD通过之前,以前的研究证实很多经理人广泛地使用私人渠道(Ajinkya and Gift,1984;Hutton,2005)然而,Bailey等(2003)研究表明在FD后公开的业绩预告增加,暗示监管者可能错误考虑了FD的影响Wang(2007)则报告在FD之后业绩预告是否继续发布依赖于公司特定的特征Baginski等(2002)检查了两个不同的法律政治体制下业绩预告信息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美国经理人相比,通常加拿大经理人发布更多的预告,尤其在盈利上升期,且他们发布的预告期限更长、更精确,然而在盈利下降的期间,加拿大经理人更少发布中期预告除法律法规环境外,投资者和分析师的行为也影响管理层是否发布业绩预告。

Ajinkya等(2005)研究显示投资者和分析师探寻包括业绩预告在内的前瞻性信息的披露,他们倾向投资更多现有披露政策的公司,而且由于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数量的增加,提供业绩预告的公司数量也从1990中期的10%~15%增加至2004年的50%左右2.微观层面的研究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是以披露业绩预告信息的公司层面为研究视角对其披露动机进行的研究总体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诉讼风险、管理层的特有动机以及产权成本等都是业绩预告信息披露的动机第一,信息不对称程度许多管理层发布业绩预告的动机与股东的动机是一致的,即预告的供需被假定为主要由股票价格报酬驱动随着管理层发布预告,分析师和投资者要求管理层减少在管理者与分析师和目前或潜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低信息不对称被看作是必要的,因为它与高流动性和低资本成本相关Coller和Yohn(1997)研究发现,与不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相比,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有更高的信息不对称尽管管理层不是一直想要自愿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因为低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更多的追踪,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发布预告之后信息不对称减少,这表明预告有高影响力第二,诉讼风险公司特定诉讼风险是决定公司是否发布业绩预告的另外重要因素,特别是当公司卷入坏消息或为避免随后的诉讼及诉讼成本时。

Cao和Narayanamoorthy(2010)通过研究发现,高的诉讼风险与更多的预告相联系在控制诉讼风险水平后,与好消息的公司相比,坏消息的公司显著地更可能发布预告第三,管理层动机Nagar等(2003)认为管理层以权益为基础的补偿程度越高,业绩预告越频繁地发布以避免权益的错误定价而Aboody和Kasznik(2000)证实管理层的动机可能导致业绩预告拉低公司的股价Rogers和Stocken(2005)发现内幕交易与不利的业绩预告有关他们的研究认为管理层有动机择机他们的坏消息预告以获得更低的股价上述研究都显示特定公司管理层动机在发布业绩预告的决策时起了重要的作用第四,产权成本经济理论认为产权成本会抑制充分的自愿性披露,包括管理层业绩预告Wang(2007)的结论证实了这一理论Wang(2007)的研究发现在发布FD后高产权成本的公司由原来的发布业绩预告变成不披露预告信息,产权成本还会影响预告的特征然而也有学者得出不同的结论Ajinkya等(2005)发现产权成本与公司发布预告的决策之间不存在关系二)业绩预告信息的经济后果学者们关于业绩预告信息的经济后果主要围绕业绩预告信息的市场反应和业绩预告信息对资本成本、盈余管理、分析师行为、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1.业绩预告信息的市场反应Penman(1980)早期的研究发现,管理层业绩预告由于影响股价有信息含量在证实管理层业绩预告有价值相关性后,随后的研究转为研究业绩预告信息的特征是否影响预告的信息含量或股价考虑到预告特征,Hutton和Stocken(2007)构建了一个反映以前预告准确性和频率的预告声誉,以检验公司预告声誉对业绩预告市场反应的影响他们发现当公司建立了预告声誉时,股价对好消息预告的反应更灵敏此外,还有许多研究关注于预告的形式特征如何对市场作出反应,但在这一点上并未形成一致的结论Baginski等(1993)报告点估计相对于其他形式的预告更有信息含量,但Pownall等(1993)和Atiase等(2005a)却发现股价对于预告的形式反应上无差异股票市场反应的方式也依赖于伴随管理层预告附加信息的类型与和收益公告同时公布的预告相比,单独预告更具有信息含量(Atiase et al.,2005a),然而单独预告并未比包含归因或详细解释的预告具有更多信息含量(Baginski et al.,2004)类似地,伴随着可验证前瞻性信息的预告被认为更具有信息含量(Hutton et al.,2003)。

然而市场对归因和伴随可验证前瞻性信息预告的反应不是绝对的例如,外在归因即管理层把外在的归因用来解释他们的预告被认为是有信息含量的,而内在归因即管理层把内在的归因用来解释他们的预告被认为无信息含量(Baginski et al.,2004)可验证的前瞻性信息提高了好消息预告的信息含量,而坏消息预告却不是如此(Hutton et al.,2003) 2.业绩预告信息与资本成本经济理论预示自愿性披露尤其是披露承诺能减少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减少反过来会导致低的资本成本Coller和Yohn(1997)直接检验管理层预告对资本成本的影响,他们证实买卖价差的减少(作为信息不对称的代理变量)是提供管理层业绩预告的后果其他研究提供了间接的关于预告信息与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的证据Frankel等(1995)研究显示更高频率的预告者进入资本市场的数量更多,这提供了发布业绩预告能影响公司提升资本的证据3.业绩预告信息与盈余管理管理层不能直接影响他们的股价或资本成本对业绩预告作出的反应,然而能影响他们最终报告的消息这种对随后收益数字的控制恰好导致许多人关心提供业绩预告的管理层为满足他们的预告目标而稍后从事盈余管理或潜在地操纵盈利项目(Fuller and Jensen,2002)。

Kasznik(1999)的证据表明管理层使用正向的可操纵应计去向上地修正盈利以满足他们的预告此外,有学者提供了发布业绩预告的管理层可能从事尽管合情合理但短视的商业行为方面的证据例如,Cheng等(2005)发现更有规律的预告者投资在R&D中的金额显著少于不太有规律的预告者,有规律的预告者的长期盈利增长比率显著低于那些不太有规律的预告者4.业绩预告信息与分析师行为很多研究发现分析师根据公司的业绩预告去修正他们的预测Graham等(2005)报告因为公司提供更多的业绩预告,覆盖一个公司的分析师的数量变得更多近期的证据表明大约60%的分析师在管理层发布预告的5天内修正他们的预测(Cotter et al.,2006)研究还显示分析师行为被某一预告特征所影响Libby等(2006)实验研究显示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不同程度地被预告形式影响(Hirst et al.,1999),然而当收益被报告后,预告准确性与预告形式互相作用以决定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修正5.业绩预告信息与投资者行为经济模型预示公司扩大包括管理层业绩预告的披露将与公司股票的增长投资有关Healy等(1999)也证实业绩预告的持续增长导致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增加。

然而,不是所有的机构投资者持股都与公司披露正相关Bushee和Noe(2000)的证据表明短暂的机构投资者和专注机构投资者对扩大的披露有积极反应,而在公司的少数股权中有大而稳定持股的专门用途的投资机构与扩大的披露不相关二、国内业绩预告研究动态我国的业绩预告披露制度不同于国外,更多的是强制性披露,也有少量自愿性披露我国特有的、不同于西方的业绩预告监管制度使得我国学者与国外学者相比,在业绩预告的研究视角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国关于业绩预告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业绩预告披露的总体描述、业绩预告披露策略的影响因素、业绩预告信息的经济后果等方面也有少量学者专门针对自愿性披露的样本公司研究了自愿性业绩预告的披露动机,如张然和张鹏(2011)对自愿性业绩预告的披露动机进行实证检验一)业绩预告信息披露的总体描述张维迎(2002)以2001年度业绩预告为研究样本,来评估上市公司执行业绩预告制度的状况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上市公司在执行业绩预告制度方面总体表现良好,并在规范性、偏差性和及时性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王惠芳(2009)对深市上市公司年报业绩预告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制度整体实施效果良好,但也存在披露内容缺乏信息含量、公司自愿披露动力不足、不愿或迟延披露坏消息(预亏、预减)等问题。

杨孙蕾和许慧(2012)对比2008年、2009年的深市业绩预告年度样本,发现业绩预告的准确性逐渐增强但同时及时性在减弱,而与之相关的偏差性并没有因此得到普遍的提高二)业绩预告披露策略的影响因素1.公司内部因素高敬忠和周晓苏(2009)检验了信息不对称程度、董事会特征与管理层业绩预告选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业绩预告值表达方式精确程度和及时性均随着董事会规模增大及董事会会议频率提高而降低,随着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管理层业绩预告值表达方式越精确在考虑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交互作用后,董事会会议频率与管理层业绩预告值表达方式的精确程度之间的负相关程度以及独立董事比例与管理层业绩预告值表达方式的精确程度的正相关程度均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而提高而董事会规模对管理层业绩预告偏差的作用程度以及独立董事比例对管理层业绩预告偏差的作用程度都会因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2.公司外部因素刘成立(2010)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注册会计师审计能提高上市公司业绩披露的质量,是会计信息的把关者,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促使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变脸”发生的重要原因但同时也发现可能存在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串通的情况,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高敬忠等(2011)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对业绩预告信息披露的治理作用,研究结果发现:随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