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正文】一个国家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要具备相当的综合国力外,还必须保存和发扬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承载着衣食住行的工艺造物文化在国际化的大潮中,一旦失去本身应有的特色和风貌,其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将会受到消灭性的损伤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工艺造物文化和美学思想,是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众所周知,中国造物文化的悠久、兴隆、辉煌、丰厚,无与伦比、举世公认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未能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学科但是没有系统整理不能误解为没有系统的工艺美学思想存在为此我在1989年发表的?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述评?一文附图图示一:传统工艺文化造物——造形根本范畴〔一〕图示说明:(1)概念设立:循用旧名,但要汇通古今之义2)逻辑层次:由上至下,从普遍到特殊、从总体到个别,再到综合、整体3)逻辑顺序:以人为本位,统搅道、器、形;造物即造形,“形〞位居中心;由构思到构形,再由构形到统形〔型器、形象、形制〕4)此表为传统工艺文化造物——造形根本范畴和理论框架工艺美学的意匠美、造型美、色彩美、材料美、技艺美、形式美等根本范畴虽未列出,应为其中包含之义5)传统概念的包涵性、多义性和模糊性,义理解释紧扣造物宗旨,不务诠析详尽。
着重理解概念范畴的理论框架〔二〕根本范畴1、本体论对偶范畴:天人、道器、理气、文质(1)天人天即自然、造化;人是人文、社会;物是物质、物体天——人——物主要指人与自然物质变换之关系天人合一是传统文化的最高理想,也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自然与人的生命活动、生存方式休戚相关尽人性以尽物性,尽物性以“参天地之化育〞,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师造化自然天成,尽人功巧夺天工从而也标准了工艺美的两大根本类型2)道器从?易?开场,中国古代传统中道、器并举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总体看这里并非空说易道道者,器之道〞,无弓箭即无射道,无车马也无御道道寓于器〞到制器的“载礼释道〞,是作?易?者的本意,也是传统造物的一条规律和根本社会功能综观中华五千年的衣冠文物、宫室器用、典章制度,宗宗件件为既定的社会秩序形态提供着合法性的支持;为“大一统〞社会体制的形成,发挥过何等重要的作用!“器之道〞真可谓神矣!(3)理气理,通常指条理、准那么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诗?:“天生蒸民,有物有那么〞凡造物皆须“审理定那么〞,就是要符合物理、物性和规矩、法度。
气是宇宙和生命化生之元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外篇?〕故气又代表一种生命力传统工艺造物传神,讲究“气韵〞,是独具特色的概念范畴4)文质?说文?曰:“文,错画也,象交文〞段玉裁注:“像两纹交互也纹者文之俗字〞可知本义为纹饰它指的就是色彩、线条的穿插组合构造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美髹饰录?指出工艺造物要“质那么人身、文象阴阳〞,就是要求以人自身作为内在的尺度;外在形式要有阳刚和阴柔之美中国古代文“〞的宇源取象,肇自人体的文身孔子引申为仪表修养,提出“质胜文那么野,文胜质那么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对造物而言,就是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统一2、形象发生论范畴:意、象、形、法、技、意象、意匠、型器、形制、形象1)意有意图、意想的含义作动词指意会、料想、测度造物指创意2)象有二义:一是指形状象貌,“象也者像也〞〔易辞〕二是想象之象,作动词指象征3)形?说文?:“形,象形也从彡开声〞古人造“形〞字是从毛饰画文而来指形质、形状4)法?易·系辞?“制而用之谓之法〞,指方法、作法,也指标准、形式管子·七法?:“尺寸也、绳量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也指效法、遵守5)技?说文?:“技,巧也。
〞工部曰巧者技也二字互为转注指技术、技巧古代观念“技艺相通〞,因此,还包括艺术加工技巧技艺美是构成工艺特殊本质美的重要因素之一6)意象是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意象的形成是客观物象经主体意识的加工,糅入人的意志,情感,思想观念,带有理想化、创意化的形象它也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思维形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意象的获取乃是造型观念、审美心理最根本的部分7)意匠意匠是人心设想之象,心意如匠师之筹度与现代词构思、设计同义意匠是工艺形象发生论的中枢“大脑〞(8)型器工艺造物文化中“器物层〞之统称包括器皿、器械、工具、农具、仪器、兵器等9)形制工艺造物文化中“制度层〞之名词形制就是按规定的制作式样例如:宫殿、陵墓、服饰、舆仗等象征礼仪、等级的器用和式样10)形象工艺造物文化中“观念层〞之“工艺形象〞,通常指从艺术和审美表观的角度,涉及功能、材料、技术以及装饰兴趣与生活情感等方面,对于形象的塑造与评价3、造型要素系统范畴:形、色、材,位、向、数、时、比、应1)形此处指造形及造形要素点、线、面、体形乃谓之器〞,“成形曰器〞〔易辞〕人类对形的深化认识,主要是在制造工具的理论中,体察到各种形状变化与功能的关系,并在造物中形戍了物态化意识。
2)色即色彩传统创立了独特的“五原色说〞〔青、赤、黄、白、黑〕非常重视色彩的作用色彩成为地位、等级甚至国运的象征3)材材料、材质,造物的物质条件考工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工〞取材应时,因材施艺,讲究材美工巧4)位一指空间位置,也叫构图布局二指定位,当位,如图案的“四方八位〞成位立象,各得其位5)向指方向和变化的向度与趋势如发射、向心,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等6)数指与形象呈现有关的所有可数字化的要素如大小、长短、比例等也指数理易·系辞?:“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逐成天下之文;及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7)时指天时季节,也指时代、时尚造物应时,识时知变传统造物观念中,非常重视“时〞的要素,因为万物因时而变,形成一个动态时空系统8)比有比较、比和、比喻之义易·序卦?:“众必有所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物连类、比类取象、取类供喻无论形象、寓意皆因“比〞而得,故视其为造型系统必不可少之要素9)应指物与物、物与人的交感对应物与物同类相感、同声相应,或异质互补、相反相成;人与物的感应就是生理、心理作用以及精神对物质的“穿透性〞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易·系辞?〕。
三、传统工艺造物文化根本范畴的理论特色传统工艺文化有自己独特造型理念、创造心态、视觉形式和构形规律从形象发生学范畴讲求意、象、形三分,而不像西方“就形论形〞或追求所谓科学的视象〔如透视、光影等〕反映了中国造型哲学和艺术思维的独特性首先形、象对举而有别:“视之那么形也,察之那么象也〞〔王夫之?尚书正义·毕命?〕形是视而得之的客观形貌,侧重于客观性、空间性、静止性的一面;象是“心眼〞观察考虑得来的形象,与形的实体性相比,具有空灵性、意想性、象征性的明显特征,是对有形之物的超越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章?说:“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征〞不仅对“象征〞一词作了精辟的解释,同时指出象的意义生发构造是开放性的这也决定了“制器尚象〞类的工艺、建筑属于“象征性艺术〞第二,以象形取意、立象尽意的致思方式,突出“意〞的主导地位,树立了“意象〞和“意匠〞的核心概念,奠定了传统艺术注重心理意象创造的根本特征,也决定了传统美学偏向伦理或社会美学的价值取向制器的社会象征意义或祈福、纳吉等观念意蕴的表达,成为传统工艺美学显著的构形意识第三,比类取象的思维方法,立象尽意的思维逻辑,标准了取象构形的造型意识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易教下?中说:“物相杂而为之文,事得比而有其类。
知事物名义之杂出而比处也,非文缺乏以达之,非类缺乏以通之;六艺之文,可以一言尽也……故学者之要,贵乎知类〞比类取象就是通过提取具有一样特征事物的理想“范型〞,共理相贯,据形系联,通过比喻、象征、联想、推类等方法,建立起形象符号与意蕴传达的普遍联络,即所谓“立象以尽意〞更通过类型化、程式化的艺术语言,取象构形塑造形象这种方法的形象思维,使人的视觉经历和审美表现上升到理性而不趋于概念,〔程式化不是概念化〕“意象造型〞成为传统造物最典型的本质特征第四,传统工艺造物文化有自己独特的造型哲学造形是如何发生的?根据?易?的解释:“精气为物〞,“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是自然界蕴藏的精灵之气,相荡相摩,辟阖相循,赋形以生命的呼吸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山川草木可见其形而不称其为器,何故?物质的自然形式就其不合适人的需要这点来说,还是一种“无形式的物质〞,工艺造物赋予其使用价值、文化涵义和功能形式,方成其为器成形曰器〞——成形就是造型传统观念视物为“有机生命体〞,各种造型互相连锁互相照应,这是贯穿了古代中国探颐索隐之“造型哲学〞的大原理〔见〔曰〕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钱钟书也说:“盖吾人观物,有二结系:一以无生者作有生看,二,以非人作人看。
鉴画衡文,道一以贯〞〔?管锥篇?卷四1357页〕传统哲学和艺术中的直觉方法讲“体物〞,“此是置心在物中究见其理〞〔?朱子语类?〕因此从不脱离人谈造物,也从不把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孤立地分开而“就物论物〞而是兼顾物理、数理、心理,使之具有人格化的人文特色和感情色彩从而防止了物质与精神的对立而能做到和谐统一,这是非常高明的造物观第五,传统的造型机制即造型要素的组合和形式构造的生成,可以说是见解独到,自成体系从造型要素而言,形、色、材是造型的外显层面,主要在造型的整体把握和特征的强调;位、向、数是造型的内构层面,着重空间、构造、数理、秩序和程式格律;时、比、应是造型的演化层面,强调造型的意义和形式随着不同的文化场景、时态环境而变化尤其是“比——应〞作为造物构形“系统〞的两个“软件〞,盘活了形色材等所有硬件要素突出了传统造型“以意举、以类求、以比显、以应和〞的构形特色外部形式构造化的过程,也就是形象实体化的过程三种根本心理图式决定了相应的形式构造的生成和根本形态:(1〕摹仿造型图式——由自然形到工艺形;(2)抽象造型图式——由根本形到详细形;(3)综合造型图式——由功能形到装饰形与精神观念象征性和审美欣赏性目的,是详细形态发生和演化的内在动力。
第六,传统的造物机制,是一种动态的、有机的、整体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有机生成论和时空一体化动态形式的宇宙观念,对于传统造物观有着极为深化的影响造物讲究物态系统和物态环境的和谐,特别强调适应机制和调节机制既包括对自然的适应,也包括对其他文化的适应同时注重稳定性原那么,达就是传承沿袭的各种典章制度和形制式样形成观念系统的调和持中与保守性扬弃其中封建迷信的糟粕,传统工艺造物的多维、动态、有机的文化生态观念,是值得我们很好继承和发扬的学习这些将对中国的设计思想得到本质的进步四、传统工艺文化与工艺美学思想体系工艺文化是工艺造物活动及其物质、精神成果文化内涵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工艺文化观念、工艺历史衍变、工艺显型式样、工艺文化符号诸方面的复合整体〔见图示一〕工艺美学思想体系是以工艺的立美、审美为主干,以工艺造物论、工艺形象论、工艺鉴赏论为网络,融汇设计思想、技术思想、美学思想和传统文化思想为一体,广泛涉及消费、生活方式和社会文明建制的思想体系这是一个由历史衍生、选择、建构和不断丰富开展的浩大“工程〞而传统工艺造物文化根本范畴,就是这一理论大厦的“基石〞所谓工艺美术优秀“传统〞,不是指保存至今的大量古代工艺美术珍品,也不是传统图案或某种风格式样,而是传统工艺文化一种内在的思想定势和定向开展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