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代品种选育和种子处理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02KB
约2页
文档ID:467845943
古代品种选育和种子处理_第1页
1/2

古代品种选育和种子处理作者:吕珊雁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2014年第9期吕珊雁农作物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提高作物单产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早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就懂得了用成熟饱满的种子下种,长出的植株整体粗壮,穗 大粒多大约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已经有了 “嘉种”的概念,嘉种就是良种,是带有优良遗传 基因的农作物《诗经》中也有关于黍、稷等作物良种的记载西汉《毛传》记载:“黄(丰 美的谷物),嘉谷也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的孔颖达说:“谷之黄色也,唯黍、稷耳 黍、稷、谷之善者,故云:黄,嘉谷也三国时期魏国曹植有诗《喜雨》:“嘉种盈膏壤, 登秋毕有成春秋时期,人们已选育出早熟和晚熟的品种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培育出丰富的作物品种 《管子•地员篇》就提到了黍、稷、稻、菽等30多个品种的作物为了让各种作物选择合适 的土地种植,当时还专门设立了 “司穑”这一专职官员来管理司穑”定期会派人去各地巡 视,考察农作物的品种、名称、适合土壤和种植方式,然后写出报告并公布,供农民阅读,指 导他们因地、因时种植合适的作物品种据《齐民要术》记载,北魏时期,先民们对如何保持 种子纯度、如何处理种子和农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已经开始采用穗 选法培育和繁殖良种。

明清时期,人们对种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当时“母强则子 良,母弱则子病”“择种不当,贻误岁计”等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可加上当时作物的复种指数 提高,对作物种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作物的选育工作明代《国脉民 天•养种篇》对当时的选种工作作了详细记载:“凡五谷、豆、果、蔬菜之种,犹人之父也, 地则母耳母要肥,父要壮,必先仔细拣种……既颗颗粒粒皆要仔细精拣肥实光润者,方堪作 种用……所长之苗,与所结之子,比所下之种必更加饱满……下次即用此种所结之实内,仍拣 上上极大者作为种子……如此三年三番之后,则谷大如黍矣之后也有清康熙皇帝在丰泽园(现中南海内)的水田中偶然发现有的稻谷提早成熟,于是 他每年都将早熟的稻穗留做种子待来年播种,终于以“一穗传”的育种方法,培育成了新的早 熟稻《康熙玑瑕格物篇》中是这样说的:“高出众稻之上,以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 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康熙培育的御稻米,除了米色微红、气香味腴外,还具有 早熟、抗旱能力强的特点但对于这种新品种,康熙并没有急于推广,只是先在宫内种植,供 宫廷内部食用经过北方地区30多年的试种,御稻米才被推广到江南一带种植,后来被称为 “康熙御稻”。

除了种子选育,古代劳动人民也通过对种子进行处理,免除一部分虫害、提高抗旱能力, 让种子更好地发芽生长《氾胜之书》记载的溲种法就是给种子包裹一层厚厚的骨粪层,可使 种子在发芽后长出的作物根系发达、植株粗壮溲种法有两种做法,分别被称为后稷法和神农 法后稷和神农都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农业生产的发明人后稷法就是用碎马骨和水1:3 一起 煮,煮沸3次之后,滤除骨渣,将一定量的附子放在内浸泡3~4天后,取出附子,将蚕沙、 羊粪与骨汁1:1混合搅拌成稠粥状待用播种前20天把种子放入其中搅拌,让混合物充分附 着在种子上为了让种子干得快,最好选择天气干燥时进行,可以多次搅拌,薄薄地摊开,让 它更容易干这样反复操作六七次后,随即晒干,妥善贮藏,不要使它受潮湿在播种前,用 剩下的稠汁再操作一次后播种经过处理的种子,不但可以使长出来的作物躲过蝗虫的侵害, 而且也更加耐旱,从而使人们获得加倍的收成神农法就是用碎的马、牛、羊、猪、麋、鹿等 的骨头和雪水1:3同煮,煮沸3次后滤去骨渣,用骨水来浸泡一定量的附子5天后,取出 附子,把等量的麋粪、鹿粪和羊粪捣烂后放入骨汁里,充分搅拌成稠状和后稷法一样,等天 气好的时候将种子放进去反复搅拌、晾晒、备用。

如果没有骨头也可以用煮蚕茧缫丝的水来代 替经过处理的种子,能够免虫、耐旱,从而保证农业稳产后稷法和神农法虽然在操作上有所不同,但原理基本相同,就是在种子上包裹动物粪便、 骨头和药物等为原料的混合物蚕沙、羊粪以及麋鹿粪质地细腻、黏性强,容易附着在种子上, 而且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同时,蚕沙和羊粪作为肥料营养丰富,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另外, 附子是一种有热性并有剧毒的中草药,对防治地下虫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主要作物中优良品种已经更换了 5~6次,每次都使产量增长一成以 上60多年以来,累计培育了 6000多个作物新品种,全国良种覆盖率已经超过90%我国的 科学家曾对溲种法进行了试验,作物平均增产达到了8.5%,并且分析了增产的三个原因:一是 溲种法能促进种子发芽;二是处理过的种子可以使幼苗的营养得到保障;三是溲种法可以使作 物根系发达,从而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现代作物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新品种的成功培育, 不但推动了品种的更新换代和质量的提高,还实现了我国粮食的基本自给,保证了国家的粮食 安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