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生源及小专业招生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随着高考规模的扩大,高考生源数量的逐渐减少,高职院校招生出现了严 峻的问题,特别是有些专业甚至找不到学生,有效应对和解决高职院校招生难问 题,是关系到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结合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 下简称我院)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高职院校招生难问题的有效应对措施标签: 高职院校;招生;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考招生规模的日益擴大,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别)高等 学校的兴起和发展;而高考生源数量却逐年减少,加上传统认知观念的偏差,处 在高等教育链末端的高职院校面对较大的竞争压力,高职院校出现招生困境,生 源短缺,办学规模缩减生源问题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和生 存,所以如何应对和解决生源问题,是高职院校当前和今后的一个主要问题,也 是关系到学校生死存亡的核心问题一、高职院校招生困境现状1、招生规模扩大,高职教育生源总量相对减少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招生规模比例逐年的提高,但生源总量却逐渐下降, 导致的结果是使高职院校生源量减少,对高职院校招生影响较大以湖北省 2014 高校招生情况为例,湖北省2014年普通高考报名总数 402709人,比2013 年减 少35414 人,下降8.1%,但录取率达到80%,比2013 年增加 5 个百分点。
各批 次招生计划中,本科招生计划达到了招生计划的四成在生源减少,录取率提高 的情况下,本科的录取数量是比较稳定且相对增加的,减少的生源数量往往是压 缩了高职院校生源的总体数量2、传统观念歧视,学生和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认可度较低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对高等教育的层次有明显的界限划分和区别, 本科和专科两种层次高职比传统上的专科评价和接受度更低,因为高职院校多 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软件和硬件条件相对较薄弱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 式和本科院校是不同的,但是由于传统办学思维和机制的影响,高职院校在一定 程度上都还受到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培养模式的束缚,没有真正凸 显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和普通本科毕业 生的差距显现出来了,优势却没有表现出来加上用人单位、社会本身对高职毕 业生传统观念上的认识,高职毕业生就业和择业相对普通本科生较困难,反过来 影响到学生对高职院校本身的接受和认可度较低,使得部分学生不愿意报考高职 院校,放弃了高等教育机会,选择其他出路3、高职院校发展不均衡,院校之间招生竞争较大高职院校数量众多,在全国有 1300 多所,紧湖北省就有 56所。
高职院校由 于各个学校背景不同,发展历程不同,高职院校之间实力相差悬殊,使得部分骨 干院校、示范院校招生较为火爆,第一志愿填报人数往往超饱和,而且录取分数 线较高,基本达到三本及以上录取分数线;而其他职业院校招生较为困难,招生 计划一般很难完成,部分高职院校都达不到招生计划人数的一半,使得部分高职 院校的维持和发展面临困境二、寻求解决高职院校招生困境的有效途径1、在政策许可内开辟新的入学模式和生源途径随着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发展和推进,一些新的入学模式也应运而 生例如单独招生考试、五年一贯制和注册入学制度等新的招考入学制度我院 在 2014 年招生工作中也采取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单独招生考试,水利水 电工程和发电厂专业实行五年一贯制招生单独招生考试报告条件为中等职业学 校(含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应届、往届相近专业毕业生为 了扩大单独招生的规模,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和中等职业学校间的联系,特别 是专业对口的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间的合作和交流,力争实现无缝对接,实 现友好合作办学注册入学制度,注册入学方式在形式上解决了 “一考定终身 ” 的固定模式在那些分数不在统招范围之内的学生,采用学生申请和学校考核的 方式进行双向录取方式的决定。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模式在部分 地区高职院校已经试点,应加大这种模式的探索,推进实施的步伐2、拓款办学思量,延伸服务领域竖立“一足两翼”教育理念一足”就是以学历教育为主,“两翼”一是为校企 合作,一是对外培训服务高职教育首先要立足于学历教育,否则没有立足之本 其次还要在本位之外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径校企合作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 平,扩大学校、社会和行业知名度,与社会接轨的有效途径对外培训服务是扩 大学校与外部交流,增加学校收入,利用学校优势资源为社会、行业服务的有效 途径发展一足两翼的高职教育模式必须要坚持一种何为本的问题,那就是时刻 把握住学历教育这个本源,否则两翼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面向市场办学,专业课程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下进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高 职院校要提高竞争力,需要强化高职教育理念与特色,应该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 向,思考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因此,高职教育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 求,以及考生家长的心愿和考生求学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改 革教学和实践模式,从而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例如,可以与一些效益较好、知 名度较高的企业和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行订单培养模式,进行量身定做, 为企业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从而实现以高就业率吸引高质量的生源的目标。
4、真正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高等职业教育应突出“职业性”特点一是要在师资队伍上要有一批既有专业 理论知识水平又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高 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具备社会所需要技能人才的前提,所以应引入企业里高级 工程师、工程师到学校给学生上课,同时把教师派到企业去锻炼,提高教师实践 技能二是加强学校的实训设施、设备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课程应 该是实训课程,应该在实训室完成,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环节来达到对知识技能 的掌握5、加强高职院校的招生宣传工作要实现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提高招生宣传 理念全院各部门都要重视招生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招生宣传工作成为向考生和 家长提供升学和就业信息的服务平台,从而最大效果地獲得社会的高度认可职 业院校的形象一方面靠媒体的宣传与报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校园里的学生 们、毕业校友们的口口相传高职院校招生宣传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简单地为了 招生而宣传,而是需要将院校的内涵形象宣传与招生宣传相结合,从而有效地进 行战略宣传部署,高度重视院校整体形象的宣传三、小专业生源难问题探索途径(以我院工程地质勘查专业为例)1、分析专业设置,有针对性的投放招生指标全国上千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仅有 27 所,仅有的27所院校又仅分布在 19个省市,全国13个省没有开设此专业的高 职高专院校,所以在招生计划投放时应重点投放到未开设次专业的省份。
比如该 专业应投放到宁夏、湖南等地2、通过高就业率和较好的待遇吸引学生对该专业的关注度工程地质勘查专业是国家统计发布的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我院工程地质勘 查专业毕业生也是最容易就业的专业之一,而且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国家 企事业单位就业,在当今就业难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能进国家企事业单位就业 是比较罕见的事情毕业生的待遇和同届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待遇相对较高 目前高职毕业生刚进入单位的待遇基本在 1800 元左右,工程地质勘查毕业生刚 进入单位的待遇基本在 2500 元左右3、加强工程地质勘察专业建设与改革3.1 更新观念,增强专业的开放性在教学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提 高专业的开放性,要走出去,广泛建立与地勘单位的联系,搭建专业建设的平台, 尽最大可能与地质、水利、煤田、冶金、交通、城建等单位或企业合作,使我们 的教学与工程地质勘查行业接轨,或进行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走产教结合的 道路3.2 课程改革按照“必须、够用”和“加强基础、突出重点、强化技能、学以致用”的原则设 置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职教特色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高度重视 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课程内容紧 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大力推进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 书工作。
4. 做好专业宣传突出我院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的特色,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工程地质勘查 专业是我院的传统专业,与我院的水利水电工程、工程测量、水文与水资源等专 业形成了工程勘测的专业群,依托我院的水利特色,毕业后主要服务于水利行业、 建筑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地质勘查类相关工作参考文献:【1】章小莲,钱虹,陈静文.关于高职院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3):85-87.【2】黄宁.论高职院校女何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J】.科技文汇,2008, (3):6-12.【3】唐岚,左建国.高职院招生工作探讨【J】.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3):13-15.作者简介:何伟,(1981-),男,陕西兴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建筑 相关生产、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