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区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浙江省开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KB
约12页
文档ID:417528618
山区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浙江省开_第1页
1/12

山区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浙江省开化县实验小学课题组 负责人 江光华内容摘要: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也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促进学生个性开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我校自2003年5月开始实施“山区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课题,旨在从我校实际出发,立足于山区小学所特有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探索和实践,最终走出一条山区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好路子结题报告从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内容及成效分析、反思与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特别具体地表达了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和校本课程评价取得的新的研究成果文中既有我们通过研究获得的理论方面的认识和启示,更有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搜集的较为丰富典型的开发案例关键词: 山区 小学 校本课程 开发一、课题的提出:校本课程亦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地说,校本课程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局部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根底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长期以来,我国推行的是由教育教学行政部门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国家课程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学校教育教学中已全面展开,但是应试教育的阴影依然存在这导致了学校教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学生学得枯燥无味,缺乏自发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实践证明,国家课程常常无法到达预期的理想效果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开展不平衡,更难以到达国家课程的预期效果在推行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国家课程普遍暴露出诸多脱节现象,主要表现在:国家课程与地方教育需求之间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办学条件之间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教师之间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科开展之间的脱节等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基尔贝克早就指出:“设计课程的最正确场所在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指出,教师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应该直接参与到课程的编制工作中去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独特的实体,校本课程因校而异,更能表达学校的办学特色,它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形式及时间设置上都有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

我县地处山区,虽然经济及文化开展不平衡,但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具有山区特色校本课程的前景广阔在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学校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时间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工作的自发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也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促进学生个性开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基于上述认识,我校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山区小学所特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确立了本课题,试图通过探索和实践,寻找到突破口,最终走出一条山区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好路子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㈠概念界定:1、课程:主要指的是教师所教的和学生所学的学科或科目2、校本:指的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开发它强调课程开发活动是学校和教师发起的,并在学校中实施,强调对学校及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的利用,特别是与校外专家的交流与合作3、校本课程亦称“学为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简单地说,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地说,校本课程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局部教师或全校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根底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4、开发:?牛津英语词典?中,把“开发〞解释为“一切方案、方案的具体细节确实定或小说情节的完全展开〞而在课程开发中,指的是准备一项可操作的方案,以便去运用现有的教学大纲,包括教科书和教学材料的选择或者也可指编制出一套教学大纲及其配套资料,以供班级教学使用,特别是指教科书、教参的编写以及教具的配备,有时还包括课程目标和评价手段㈡理论依据:1、教育生态学提出了“教育生态系统〞〔ecological system of education〕的概念教育生态系统包括学校、家庭、同龄伙伴、社区等诸多方面它们内部各局部的联结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不能只考虑学校内部产生的教育影响,而应综合考虑其他机构、团体和个人的影响2、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比拟容易认识到教育政治学的影响,却常常无视教育人类学的影响教育人类学着重研究学习的文化条件、文化差异、道德形成、文化传递等问题它用相当精确的行为语言解释一系列重大问题教育人类学认为,学习的结果与学习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个人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必须带来所在社会的烙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社会根底。

3、著名的行为矫治法是在刺激——反响强化学习的理论根底上产生并开展起来的,它被许多教师看作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决策根底行为矫治法认为,通过四种途径可能引起行为的变化:⑴重新组织人的环境;⑵精心训练新的反响;⑶改变人的全部言语控制反响;⑷改变动机4、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基尔贝克早就指出:“设计课程的最正确场所在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校本课程因校而异,更能表达学校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能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程度,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的职业地位将日益得到成认,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开展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对山区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科学全面地分析具有山区特色的校本教学资源,组织编写以“魅力山乡〞为主题的校本教材并有效地开展实施和评价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教师素质2、强化学生独立能力、合作能力和非语言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生活方式、处世态度等产生效应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努力协调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校外的教育教学资源,鼓励和吸收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的参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筑适合山区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地域优势,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学校的“拳头品牌〞,全面提升学校的特色和品位四、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是按照原先制定的研究方案,在不断修改、完善的根底上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始终坚持科学性原那么、实践性原那么、区域性原那么、特色性原那么,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同时辅以调查研究法、文献总结法等,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㈠研究对象、方法1、本课题研究在小学四年级进行研究样本来源于小学中年级,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研究在教学常态下进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内容进行调控,以参与教师和学生在校本课程实施前后的认识和开展作为原始依据,组成研究对象,进行客观理性的总结和研究㈡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3年5月~2003年6月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前期酝酿、调查和分析的根底上,我们先设计了一个初步研究方案,然后成立课题组,形成了研究工作网络,之后通过召开课题组会议,进一步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同时制定了有关研究制度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03年7月~2004年5月⑴文献研究阶段:2003年7月~2003年8月本阶段,我们主要是利用暑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专著,如王斌华的?校本课程论?、崔允漷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等。

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召开研讨会,再次讨论、修改,完善研究方案⑵调查研究阶段:2003年9月~2003年11月主要是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结合山区特色及学校实际,精心对校内外的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具有山区特色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并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课程目标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并依靠各方力量,制定了完善的课程结构,并组织编写了以“魅力山乡〞为主题的校本教材⑶实证研究阶段:2003年12月~2004年5月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环节,我们遵循修改、完善后的具体实施方案,依照环境分析后所制订的校本课程目标及课程结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而务实的研究并开展评价我们要求各位课题研究教师必须在期初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期末写出研究总结,并在认真分析、总结的根底上,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4年6月~2004年8月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然后再实践、再论证、再修改,并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最后展示研究成果,在校内及校外推广研究经验和成果五、研究的内容分析:课题研究应该是务实而标准的按照既定的课题研究方案,我们课题组主要从以下五大方面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㈠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环境分析研究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进行环境因素分析的根本原因环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决定了校本课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斯基尔贝克曾经说过:“尽管选择目标的过程中涉及科目、学习理论以及对儿童的理解,但是课程目标不能仅仅从科目中推论出来,从学习理论中推理出来,或者从对儿童的理解中感受出来相反,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境着手,因为每一所学校都是不同的,从一所学校获得的环境分析结果不能照搬到另一所学校只有了解了本校的环境,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实践,我们对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了科学认真的分析我县地处钱江源头,是两届奥运举重冠军占旭刚的故土虽属浙江的经济欠兴旺地区,但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森林覆盖面积高达74%,在县境内,国家级的森林公园就有两处我县的林业、硅业、茶业、根雕业等系列产品享誉海内外,可以说我们开发山区特色校本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我校是浙江省示范小学,浙江省实验学校研究会会员单位,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衢州市名校,省围棋和举重传统工程学校,软件、硬件设施齐全。

学校的“少年林科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根底学生开发校本课程的兴趣浓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强㈡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目标设置研究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本课题组成员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设置的各种因素,认真、全面地考虑了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方向,既制定了比拟笼统的、宽泛的目标,又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的目标,使山区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因地制宜,有的放矢㈢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组织研究课程组织就是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我们在分析学校环境和确定课程目标的根底上,有针对性地设置了课程组织编写了一套以“魅力山乡〞为主题的校本教材以及围棋教材,内容包括钱江溯源、龙顶〔茶〕文化、走进根雕、山乡特产、山乡风俗及山乡体育等针对特殊的学生群体、特殊的教学目标和特殊的教育场所,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还编写出了相关的配套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