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选】XXXX矿床地质报告

豆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8MB
约8页
文档ID:891935
【精选】XXXX矿床地质报告_第1页
1/8

庞家堡铁矿床地质报告矿区自然筒况( —) 矿区所处行政区划位置:位于宣化区东北,地处永定河与潮白河二水系的分水岭地区,也是全国闻名的龙烟铁矿所 在地东临赤城县、南接下花园区、怀来县,西北与宣化县接壤,距宣化城区31.5 公里全镇总面积127.184平方公里全镇下辖16个行政村因地理位置自然地将16个村分为梁南(坝口、李寺山、大段地、碾儿沟、花家梁) 、梁东(汤池口、蛤蟆口、申太庄)和梁西(小吴营、杨家营、白庙、张庄、庞家堡、杨家山、闵家窑、柳沟)三大块距镇政府所在地最远的村为15公里,最近的村为1公里图 1.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庞家堡镇地图 (比例:1:200 )(二) 矿区交通简况:庞家堡镇位于千年古城宣化东北25公里处,东临赤城县,南与下花园区相接,西与宣化县接壤庞家堡地理位置优越,112国道贯穿东西,宣庞铁路终点设此,张承高速经过北部3)矿床地质研究史: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是“宣龙式”铁矿的典型代表区域构造位置处在内蒙地轴与密怀隆起之间的燕辽沉降带内(图 2) 图 2 庞家堡铁矿地质图1.长城系白云岩 2.长城系石英砂岩 3.长城系砂页岩 4.长城系石英岩 5.太古界片麻岩 6.花岗岩 7.含矿层 8.实测及推测断层图 3 河北省西北部震旦亚代串岭沟世岩相古地理图1.页岩相 2.砂岩-页岩相 3.页岩-砂岩相 4.砂岩相 5.白云岩-页岩相 6.岩相界线 7.<100 粒等厚线 8.深断裂 9. 古陆界线 10.海隆 11.串岭沟期古陆 12.浅海砂岩相 13.浅海砂岩 -页岩相 14.浅海页岩- 砂岩相 15.浅海砂岩相 16.浅海白云岩-页岩相 17.中型铁矿 18.小型铁矿 19.铁矿点矿区地质概况(—) 地层:太古界桑干群:分布在矿区北部,岩性以强混合岩化片麻岩、变粒岩为主。

上元古界:为本区出露最广的地层,不整合于桑干群之上,自下而上分为:常州沟组:厚 170m可分为二段:一段:砂页岩,底部为薄层含砾粗粒石英砂岩下部为白色薄层至中厚层石英砂岩、含铁细砂岩、薄层砂岩与黑色—灰色粉砂质页岩互层上部灰白色—灰黑色叶片状粉砂质页岩夹薄层状含铁细砂岩及粉砂岩 二段:石英岩段,底部为薄层含铁细砂岩及粉砂岩下部为白色—粉红色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交错层发育中部紫红色薄层含铁石英砂岩、长石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及粉砂质页岩 ,夹中厚层至薄层石英砂岩上部灰白—粉白色厚层中粒石英砂岩夹少量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通称大白石英岩) 斜交层理及波痕发育具褐铁矿斑点,局部含砾串岭沟组:厚 62m、含铁矿层,可分为两段:一段:含矿岩段,由矿下砂页岩、含矿层、矿上砂页岩组成,厚 27—30m二段:页岩段为灰绿、浅灰色含钾页岩顶部夹含叠 层石的白云岩透镜体,平均厚25.61m,含氧化钾 10.15%本组上部黑色页岩(全岩)等时年龄为 19.22 亿年(铀-铅法),测定黑云母为 19.09 亿年(钾-氩法) 团子山组:厚 180m,可分为两段 一段:底部为含铁石英细砂岩及含粉砂泥质白云岩下部灰—青灰色中厚层—薄层隐晶白云岩与紫红色薄板状含铁泥质白云岩互层。

上部青灰色中厚层隐晶—微晶白云岩、含叠层石白云岩,含砾屑白云岩和似竹叶状砾屑白云岩叠层石主要为简单平行分叉叠层石及锥叠层石,顶部为紫色含铁泥质白云岩夹灰绿色薄层流纹质玻屑、晶屑凝灰岩(厚 0.3m) 二段:燧石条带白云岩段下部青灰色中厚层含燧石条带微晶白云岩、含燧石条带白云岩夹白—灰绿色薄板状—微薄层白云质粉砂岩及泥质白云岩上部深灰色厚—中厚层含燧石条带微晶白云岩,夹硅质白云岩及角砾状白云岩顶部为黑色薄层泥质白云岩及白云质砂岩此段下部见有石盐假晶及冲刷痕迹、含砾屑白云岩和似竹叶状砾屑白云岩上述三组地层统称为长城系,之上覆有震旦亚界南口系之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大红峪组:下部:硅质灰岩、厚 180—200m上部:钙质英砂岩,厚 200m高于庄组:下部:燧石白云岩,厚 250m上部:灰白色白云岩,厚 400m南口系之上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等长城系各组地层之间为连续沉积,且其厚度在宣龙坳陷中有显著变化(表 1) 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其含矿规模均有所不同(表 1、图 4) 庞家堡铁矿床赋存在震旦亚界长城系串岭沟组中含矿岩段由下而上为:矿下砂页岩:下部为薄层细砂岩、白云质粉砂岩互层,其上为灰白色厚层中细粒含铁石英砂岩、泥质铁质粉砂岩(通称小白石英岩) ,为铁矿层底板。

二)构造: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大致平行于褶皱轴,西部走向近东西,向东走向变为NE600 倾向南东,倾角由此向南逐渐变小(40 0~200).区内有正断层和逆断层两组前者对矿床东部破坏较大,使矿层呈阶梯状排列,在4km 范围内,矿层由标高 900m 递降到 600m3)岩浆岩:矿区内岩浆活动很弱矿床地质特征(1)矿休产状: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大致平行于褶皱轴,西部走向近东西,向东走向变为NE60°倾向南东,倾角由此向南逐渐变小( 40°-20°) 区内有正断层和逆断层两组前者对矿床东部破坏较大,使矿层呈阶梯状排列,在4km 范围内,矿层由标高 900m 递降到 600m矿体呈层状,分布稳定,走向 NE60°—70°,倾向 SE,倾角 30°沿走向长12km,倾向宽 2km有三层矿,自下而上为:第一层矿:鲕状赤铁矿分布稳定,厚度变化小,品位高,平均厚 1.77m,最大厚度5.38m,最小厚度 0.18m顶部有菱铁矿层(0 层) ,与赤铁矿呈过渡关系第二层矿:鲕状赤铁矿为主、偶夹肾状赤铁矿平均厚 1.27m,最大厚度 2.96m,最小厚度 0.26m厚度变化虽不大,但品位低,需选矿第三层矿:肾状赤铁矿为主,偶夹鲕状赤铁矿。

分布不稳定,厚度较小;平均厚0.82m,有夹灭现象二)矿体规模:含矿层:三层赤铁矿夹两层含铁细砂岩及粉砂质页岩,自下而上为:肾状赤铁矿(Ⅲ层) 1.0m细砂岩及粉砂质页岩 1.2m豆状和鲕状赤铁矿(Ⅱ层) 1.0m细砂岩及粉砂 质页岩 1.20m图 4 宣龙区北部坏安安家沟至赤城田家窑含矿带对比图1.白云岩 2.页岩夹薄层砂岩 3.含铁砂岩 4.菱铁砂岩 5.长石砂岩 6.石英岩 7.菱铁矿8.鲕状赤铁矿 9.肾状赤铁矿 10.块状赤铁矿 11.前震旦纪片麻岩表 1 长城系各组地层厚度表表 2 宣龙区北部不同地段矿层厚度表鲕状赤铁矿(1 层) 1.65m菱铁矿 0.35m砂岩夹层中泥裂、波痕、冲沟模、波状层理很发育。

矿上砂页岩:底部为含碳粉砂质页岩中部为黑色页片状粉砂质页岩夹薄层石英细砂 岩透镜体,常形成波状层理上部为灰褐色薄层含铁石英细砂岩及长石质粉砂岩,含褐铁矿结构三)围岩:(1).角闪石、斜长石片麻岩:灰黑色,片麻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和石英,斜长石,白色,粒度约为 0.5~1mm,含量约为 25%;角闪石为黑色,粒径约为 0.5~1mm,含量约为 75%;石英为灰色,具油脂光泽,粒径约为 0.2~0.5mm.含量约为 5%2).石英岩:肉红色(为含铁砂质沉积形成) ,砂质结构,块状构造石英含量在 90%以上,石英:半自形,中细粒结构,具油脂光泽,粒径为 0.2~0.5mm (3).黑色页岩(具波状):灰黑色,片状构造,其中可见波状结构泥质含量约为70%,炭质含量约为 30%反映了动荡的水体沉积环境4).硅质灰岩:灰色,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方解石含量约为 90%,硅质含量为 10%中等硬度5).交错层理石英砂岩:红褐色,泥质结构,具层理构造,可见交错层理和层状层理,反映了原岩在形成时受到了单向流水沉积作用和稳流沉积作用,为含铁泥质沉积物沉积形成,岩石中泥质含量大于 80%,并因含铁呈现出红褐色。

6).板岩(具泥裂结构):红褐色,板状构造,变余泥质结构,内部发育泥裂结构,主要成分为泥质和粉砂质,并含有少量的含铁矿物标本侧面可见 V 字型的泥裂填隙物,可根据 V 字型判断地层层序四)矿石物质成份:1.矿物成份:赤铁矿矿石,菱铁矿矿石、褐铁矿矿石及磁铁矿矿石(受岩浆侵入影响,赤铁矿变为磁铁矿) 2.化学元素成份:平均含全铁 45%,造渣组分: SiO215—20%,Al 2O3<0.4%,MgO1.5%,CaO0.5%,TiO 220.15%有害杂质 P0.15—0.2%, S0.05—0.06%属酸性矿石五)矿石结构构造:鲕状、肾状构造为主、尚有豆状、块状构造和少量角砾状构造鲕状赤铁矿为单个同心圆状鲕粒的集合体鲕粒直径一般 0.59—1.65mm,鲕核为单独或聚集的石英颗粒,亦有长石、绿泥石或磷灰石碎屑鲕核之外有多层同心层,成分主要是赤铁矿和菱铁矿鲕粒之间胶结物多为碳酸盐,且含有石英颗粒鲕粒加大则成豆状构造肾状赤铁矿为单个管状或钟乳状叠锥的集合体顶部突起,底面呈凹坑状叠锥之间充填有石英颗粒和鲕粒并为菱铁矿或赤铁矿所胶结块状赤铁矿为细粒赤铁矿与石英或菱铁矿互层角砾状的矿石为块状矿石沉积时在强烈动荡环境下遭受破坏再经胶结而成矿床成因根据矿物生长环境分析,矿区先发生断裂构造,然后再经胶体化学沉积作用成矿。

将成矿过程分为一个成矿期 2 个成矿阶段:(1).水体动荡下,鮞粒赤铁矿的形成(2).随真溶液蒸发,胶体聚集,形成肾状赤铁矿该矿体为胶体化学成因矿床根据矿石和围岩的结构构造,可判断形成矿体的环境推测成矿的条件成矿物质来源于胶体溶液;搬用介质为溶液中的胶体;能量为流水的动力;通道为由构造作用形成的构造裂隙成矿空间为区域沉降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