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要 内 容• 主 要 内 容 • 1、干部人事档案工作 • 2、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范围 • 3、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与鉴别 • 4、干部人事档案的分类 • 5、干部人事档案的提供利用 • 6、干部人事档案的转递 • 7、干部人事档案存在的问题和几点要求第一讲、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一、什么是档案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 、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 、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 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 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 形式的历史记录” 二、档案的种类第一类是文书档案第二类是科技档案第三类是专门档案三、什么是干部人事档案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 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 部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 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 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是历史地、全面 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什么是干部档案材料干部档案材料是机关、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 的载有干部有关情况并具有一定保存价值 的文件材料五、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干部 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贯彻执行 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选贤举能, 知人善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的一项专业性工作。
六、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负 责的管理体制 • 县及县级以下单位的干部人事档案实 行集中或相对集中管理各县(市) 、区 除中小学教师的档案可由教育局管理外, 其它干部人事档案,均由县(市) 、区委 组织部和人事局管理第二讲、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范围一、在职干部档案管理1、档案正本由干部的主管部门保管2、档案副本由干部的主管或协管部门 保管3、军队干部兼任地方职务的,其档案 正本由军队保管;地方干部兼任军队职 务的,其档案正本由地方保管二、退(离)休干部档案的管理1、干部退(离)休后,其档案仍 由干部的原管理单位保管2、易地安置的退(离)休干部, 因工作需要,其档案可转至负责管理 该干部的组织人事部门代管 三、死亡干部案的管理干部死亡后,其档案由原管理部门保管 五年后移交本机关档案部门保存或按同级 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规定进馆保存 四、其它干部档案的管理1、干部辞职、退职、自动离职、被辞 退(解聘)后,未就业的,其档案仍由原 管理单位保管另就业的,其档案转至有 关的组织人事部门保管,不具备保管条件 的,转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 保管,不准交给民办单位保管。
四、其它干部档案的管理2、干部被开除公职以后,未就业 的,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另就 业的,其档案转给有关的人事部门保 管 四、其它干部档案的管理3、干部在受刑事处分或劳动教养期间 ,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刑满释放或 解除劳教以后,重新安排工作的,其档案 由有关的人事部门或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 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保管 四、其它干部档案的管理4、干部出国不归(定居)、失踪、逃 亡以后,其档案由原管理单位保管5、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及其在本级 管理范围内的直系亲属的档案,由所在单 位指定有关部门专人保管四、其它干部档案的管理6、流动人员档案的管理应按照干部人 事管理权限,统一由党委组织部门、政府 人事部门及其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等 机构负责保管,其它机构不得承担流动人 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任何个人不得私 自保管他人或本人档案第三讲、干部人事档案的收集与鉴别一、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收集干部档案材料,充实干部档案内 容,为组织上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 正确使用干部提供依据,是干部档案工作 的根本任务,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 作,政策性很强,涉及的部门多,不仅是 干部档案管理部门的任务,也是各有关形 成干部档案材料部门的任务,因此,每个 单位都要重视并认真负责地做好。
一、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收集零散材料,非常重要,所收集的干 部档案材料是否合格和规范,直接影响到 一本档案的质量中组部新印发了《关于 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因此,各 管档单位在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时,一 定要严格把关,决不允许不合格不规范的 材料入档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的要求1、保证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 质量所收集的归档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 的正式文件材料,材料必须完整齐全、文字 清楚、对象明确、有承办单位和时间;手续 必须完备,凡规定经组织盖章的须有组织盖 章,凡须经本人签字的,必须有本人签字 要注意材料的体裁,档案材料须统一使用长 26cm,宽19cm的60--80克规格办公用纸,不 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及纯蓝色黑水和 复写纸书写,材料内容文字不得涂抹勾划 三、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一)什么是干部档案材料鉴别工作:就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 定和原则,对收集来的归档材料进行审查, 甄别其真伪,判定是否属于干部人事档案内 容和符合归档要求,确定其是否应归入干部 人事档案的工作这个定义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判定材料的真伪;二是判定材料是否属 于干部人事档案所需材料;三是判定材料是 否符合归档要求。
三、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二)鉴别归档材料的具体作法及要求 :1、制定材料是否属于所管干部的材料及应归入 干部档案的内容 2、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完整 3、审查材料是否手续完备 4、鉴别中发现涉及干部政治历史问题或其它重 要问题,需要查清而未查清的材料及未办理完毕 的材料,不能归入干部档案,应交有关组织处理 三、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5、归档材料应内容真实、可靠 6、发现干部年龄、参加工作时间、学历 等项目填写不实的情况,各级组织、人事部 门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认真地复核、落 实,严格把关,未搞准确之前,材料不能装 入干部人事档案 7、档案材料必须统一使用长26cm宽19cm 规格60--80克的办公用纸,不得使用圆珠笔 、铅笔或红色及纯蓝色墨水和复写纸书写三、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三)怎样处理干部人事档案中的有关证件 、考卷及论文干部人事档案中有时出现毕业证、结 (离)婚证、学位证、准考证、户口转移证 、粮食转移证、短期训练结业证等不同类型 的证书以上各种证书,不应存入本人档案 ,可抽出退还本人考试试卷、论文不属于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如过去已存 入干部人事档案中,可抽出登记销毁。
第四讲、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分类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 规定,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应根 据其内容特征分为十大类 主要包括以反映干部本人自然情况 、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为 主要内容的材料注意,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 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 委员简历归入第一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包括:(1)干部、工人、教师、医务人员、 军人等各类人员的履历表(书)、登记 表、简历表;(2)个人参加革命活动及党委、人大 、政协委员的简历材料;(3)履历兼有鉴定等其它内容的履历 表、简历表及登记表第一类、履历材料包括: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及报告个人 有关事项材料自传是个人撰写自己家世、 身世和主要社会关系的自述注意:其归类应该以内容和用途为依据, 不能单纯按名称归类,如以自传为主的履历 或简历表也应该归在第二类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材料凡是各个年度、阶段或参加临时性 工作、学习、劳动以及工作调动等,由 干部本人或组织写的主要鉴定材料和组 织上做出的反映干部德、能、勤、绩情 况的正式考核、考察材料及民主评议综 合材料 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包括: (1)鉴定材料(包括自我鉴定); (2)标题不是鉴定,内容属于鉴定性材料; (3)无奖励审批表比较完整的事迹材料; (4)考核考察材料; (5)动乱和暴乱期间的考察材料及写实表;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6)民主评议干部综合材料; (7)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8)大中专院校考生政治思想品德审查表; (9)后备干部登记表(提拨使用后归档); (10)由组织做出反映“文革”中表现材料 ; (11)主审机关做出的审计结论(报告)。
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注意:1、此类材料的规范性,即属于个人 写的要有署名和年月日;组织上形成的 要有组织意见、组织落款并盖有公章和 年月日2、根据利用工作实际需要,干部提 职时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 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中组部新规定第四类分四小类: 第一小类:学历学位材料 (1)报考高等院校学生登记表、审批表; (2)选拔学生登记表、考生登记表、审批表; (3)保送学生登记表、审批表; (4)学习鉴定表、考核表; 第四类、学历、职称、培训材料(5)学生登记表、学生成绩单、记分册;(6)毕业生登记表、学籍档案表;(7)授予学位材料;(8)符合国家规定的学历证明 第四类、学历、职称、培训材料第二小类:职称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考试)任资格评审 表(呈报表)、申报表; (2)聘任、套改、晋升、解聘专业职务 (职称)的审批表、登记表 第四类、学历、职称、培训材料第三小类: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 (1)干部的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著作及有重 大影响论文的评价材料及目录; (2)干部本人写的业务自传; (3)反映干部业务能力方面的其它材料; (4)教师资格过渡申请表。
第四类、学历、职称、培训材料第四小类:培训材料等 (1)培训学员登记表、鉴定表、考核表; (2)业务培训成绩单; (3)肄业、结业、课程进修等学习材料注意:过去没有成绩的学生登记表归第 一类,学习(培训)鉴定表、考核表归第三 类,现统一调整到第四类第四类、学历、职称、培训材料包括:(1)政治历史问题的审查结论(批注)、调查报 告、主要证明材料、检举材料、本人交待材料;(2)甄别、复查结论(决定、意见)、调查报告 、有关的依据材料;(3)审干中形成的审干登记表、干部审查表、肃 反审查表、党员审查表和交待关系登记表;(4)上山下乡工龄计算审批表、 “三龄一历”认 定材料第五类、政治历史问题审查材料(5)一般历史问题结论材料和主要证明材料 ;因入党、入团、出国、参军而形成的政审 综合材料; (6)更改和认定干部姓名、民族、年龄、国 籍、入党、入团和参加工作时间的组织审查 结论以及所依据的主要证明材料; (7)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的平反决定、 通知或复查意见等 (8)“文革”前和“文革”期间,对干部一 个问题多次审查的结论(批注)、调查报告 及所依据的主要证明材料; 第五类、政治历史审查材料注意:一是材料的成套性;二是有关干部年龄和参加工作时间确定材 料的真实性和手续完备问题。
三是过去更改或认定姓名的材料归在第一 类,此次调整到了第五类;“三龄一历”认定 材料以前归第四类,现统一归在第五类 第五类、政治历史问题审查材料包括: (1)入党志愿书,申请书和转正申请书; (2)党员登记表、不予登记的决定、组织审 批意见及其依据的材料; (3)认定为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主要 事实依据材料和组织审批材料; (4)延长预备党员预备期的决定,取销预备 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 第六类、入党、入团及加入民主党派材料(5)补办的入党志愿书; (6)入团志愿书、申请书、退党、退团和超 龄离团的材料; (7)“文革”中突击发展的党员被取消党籍 的处理报告、上级组织意见、决定; (8)加入民主党派的有关材料第六类、入党、入团及加入民主党派材料注意:1、干部被开除党籍、团籍后,需在其入 党、入团志愿书的封面上注明开除党、团籍 时间、审批机关2、民主评议党员综合材料和民主评议党 组织意见表不再存入档案第六类、入党、入团及加入民主党派材料如何补办入党志愿书:1、查找吸收其为预备党员所在党委会议 记录;2、重新填写入党志愿书,封面写上补办 原因,盖现所在党委公章;3、填写当时吸收其为预备党员党委会议 记录内容、时间及现所在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