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学科根底课--------------------人工智能原理--------------------课程编号:1课程类别:学科根底课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原理 英文译名:Principl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学 时:60学时 学 分:3学分开课学期:秋季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期末笔试适用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内容简介:人工智能是一门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脑及神经科学、语言学、教育科学等的综合性的穿插学科人工智能原理这门课主要介绍5个方面的内容,即知识与推理,介绍确定性知识、不确定性知识表示方法和推理机制;搜索与求解,介绍图的搜索与问题求解策略;学习与发现,介绍机器学习的根本原理和方法;感知与交流,探讨模式识别的原理与方法;系统与建造,主要介绍专家系统及Agen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参考书目〔文献〕:1. 廉师友,?人工智能技术导论?,XX电子科技大学,2007。
2. 涂序彦,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电子工业3. Nils J. Nilsson:?人工智能?,机械工业,2000年9月第一版4. 蔡自兴、X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清华大学,2000年5月第二版史中植,?高级人工智能?,清华大学形式语义学-------------------课程编号:2课程类别:学科根底课课程名称:形式语义学英文译名:Formal Semantics学 时:60学时 学 分:3学分开课学期:秋季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期末笔试适用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内容简介:形式语义学是程序设计理论的组成局部,以数学为工具,利用符号和公式,准确地定义和解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语义,使语义形式化的学科是对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程序采用形式系统方法进展语义定义的一门学问和技术形式语义学主要包括指称语义,用抽象的方法描述语言中每个成分的执行,通常用机器模型语言实现/解释;操作语义,使语言的每个成分对应于一个数学对象,考虑每个成分的执行效果;公理语义,程序正确性验证的根底上开展而来的,是给出一种方法,使得能够在给定的前提下验证程序的某种特性是否成立〔用公理系统定义〕;代数语义,采用代数的方法研究语义的定义和解释的方法,主要基于抽象数据构造。
参考书目〔文献〕:1.?程序理论? (金成植)局部内容 + 新增内容2.陆汝钤,?计算机语言的形式语义?,科学3.屈延文,?形式语义学根底及形式说明?,科学4.Formal Syntax & Semantics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 Kenneth Slonneger and Barry L. Kurtz,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pany,1995--------------------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课程编号:3课程类别:学科根底课课程名称: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英文译名:putability and plexity学 时:60学时 学 分:3学分开课学期:春季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期末笔试适用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两局部:可计算性局部主要讲述计算模型〔J语言、递归函数、图灵机〕和可计算函数的性质〔通用性定理、可枚举性定理〕以及不可判定的问题计算复杂性局部主要讲述时间复杂性以及空间复杂性以及计算复杂性类的有关定理。
参考书目〔文献〕:1.?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导引?,X立昂编著,大学2.?自动机理论,语言和计算导引?,J.E.霍普克罗夫特,J.D.厄尔曼著,科学3.?离散数学教程?耿素云,曲婉玲,王撼贫编著,大学--------------------多媒体网络技术--------------------课程编号:3课程类别:学科根底课课程名称:多媒体网络技术英文译名:Multimedia Network Technology 学 时:40学时 学 分:2学分开课学期:秋季开课形式:课堂讲授考核形式:读书报告+笔试适用学科:教育技术学内容简介:多媒体网络技术〔Multimedia Network Technology〕是涉及数字化信号处理技术、音频和视频、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通信和图像处理技术等综合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开展趋势;多媒体数据压缩与存储技术;多媒体硬件与输入输出设备;数字音频与数字视频的处理;多媒体的制作、流媒体的概念、特性、流媒体系统组件与处理过程以及多媒体的应用系统参考书目〔文献〕:1. X威?数字电视演播室?中国播送电视 2006年8月第一版;2. A. Murat Tekalp?数字视频处理?电子工业 1998年9月第一版;3.X大文?播送电视技术根底?XX科学技术 2003年8月第一版;4. 耿强?多媒体数字影视技术?电子工业 2005年3月第一版;5. 鲁业频?数字电视技术?XX工业大学 2006年5月第一版;6.李宏虹?电视节目制作与非线性编辑?中国播送电视 2006年7月第一版。
7.X瑜?多媒体技术?清华大学 2004年8月第一版专业主干课--------------------分布式数据库原理-------------------课程编号:1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名称:分布式数据库原理英文译名:学 时:40学时 学 分:2学分开课学期:秋季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期末笔试适用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内容简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分布于多个计算机结点上的假设干个数据库系统组成,它提供有效的存取手段来操纵这些结点上的子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在使用上可视为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而实际上它是分布在地理分散的各个结点上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本专业研究生的主要专业根底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概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查询处理和优化、分布式数据库中的事务管理和恢复、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并发控制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可靠性、分布式数据库的平安性与目录管理和分布式数据库与客户机/效劳器模式等内容参考书目〔文献〕:1.邵佩英:?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科学,2005年3月第二版2.X振楣,?分布式数据库?,科学,2000年6月3.原版影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原理?,清华大学,2002年6月第一版4.周龙骧,?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学,1999年7月第一版--------------------软件体系构造-------------------课程编号:2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名称:软件体系构造英文译名:Software Architecture学 时:40学时 学 分:2学分开课学期:春季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期末笔试适用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内容简介:本课程力求系统地介绍软件体系构造的根本原理、方法和实践,全面反映软件体系构造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并从实例出发,以理论为指导,分析软件体系构造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软件体系构造风格,软件体系构造描述,模型驱动软件体系构造,软件体系构造设计,软件体系构造评价,软件产品线。
参考书目〔文献〕:1.软件体系构造, 清华大学2.Software architecture –organizational principles and patterns, David M. Dikeletc.3.Pattern —orien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 Frank Buschmann etc.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4.Software Architecture in Practice. Len Bass etc. --------------------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课程编号:3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名称: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英文译名:Information Retrieval学 时:40学时 学 分:2学分开课学期:秋季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期末笔试适用学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内容简介:首先,介绍一些经典的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即文档索引的建立,用户检索模型的创立和查询语言的处理;然后,介绍基于网络的信息检索系统即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最后,探讨信息检索领域的一些高级话题,即自动摘要技术与方法、多媒体信息检索、分布式检索、信息过滤等。
参考书目〔文献〕:1、 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 苏新宁主编,科学技术文献, 20042、 搜索引擎 原理、技术与系统, 李晓明 闫宏飞 王继民著, 科学,2004〔北大天网〕3、 信息检索新论,焦玉英,温有奎,陆伟等编著,XX大学,20084、 R. Baeza-Yates, B. Ribeiro-Neto, Modern Information Retrieval, Addison-Wesley, 19995、 G. Salton, M.J. McGill, Introduction to Modern Information Retrieval, McGraw-Hill, 198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方法研究--------------------课程编号:1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方法研究英文译名: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urses 学 时:40学时 学 分:2学分开课学期:秋季开课形式:讲授、交流研讨考核形式:读书报告+笔试 适用学科:教育技术学内容简介: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开展以及全球教育改革地日益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根底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方法研究?作为本专业研究生专业主干课,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理论与根本方法、信息化环境及其教学功能、整合课教学设计方法、整合课题研究选题与方法等参考书目〔文献〕:1. X剑平、熊才平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XX大学,2006年版2. 赵星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XX科学技术,2006年版3. 王德华、X卫平、洪礼:?整合有道-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东南大学,2006年版4. 陆宏、孙月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2007版5. 何克抗: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1)6.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DB/OL].etc.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