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 单 元 四则运算教材第212页知识梳理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运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2.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3.有 关 0 的运算一个数与0 相加,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一个数与0 相乘,得 00 除以一个非0 的数,得 00 不能作除数,例 如 5+0 是不存在,没有意义的4.四则混合运算方法一看(看数字,运算符号,想想运算顺序是什么)二画(画线,哪一步先算,就在哪一步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没有计算的要照抄下来)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四检验(检验运算顺序是否错误,计算是否算错)复习目标1.巩固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能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复习重难点复习重点:应用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了解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复习难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复习方法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复习过程一导入复习1.回顾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2.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3.揭示课题:四则运算学习完本单元,你都有什么收获和提高?学生充分说出已有的知识品析:通过介绍引入课题,使学生能很快地回顾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上来二、知识整理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边归纳边进行简单的举例:(1)算式里没有括号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运算;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2)算式里有小括号的:只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有小括号和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品析:用系统的方法进行归纳,学生便于理解记忆三 课堂练习1.计算34+15X4-20 12X34-9+56300-55X124-20(44+16)4-4X232.仓库有水泥150吨,运了 3 次,每次运2 4 吨,还剩下多少吨?3.修一条长1600米的路,前4 天平均每天修150米,剩下的要在5 天内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品析: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这一单元中的知识点,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
参考答案】1.7 4 6 0 2 6 7 3 4 52.1 5 0-2 4 X3=7 8(吨)3.(1 6 0 0-1 5 0 X4)+5=2 0 0(米)四、总结提升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品析: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整理学习思路,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教 材 第1 3 1 6页知识梳理1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各不相同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Bin cm E注意:观察物体时,观察的结果并不是相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就完全一样2 .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复习目标1.巩固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不一样的2 .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3.能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复习重难点复习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复习难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方法1.整理归纳法,把学过的知识按模式予以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的复习与提高。
2.讨论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复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复习效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巩固了学生对观察物体方法的理解和记忆,解决了作业中出现的差错复习过程一 师生谈话,整理复习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整理和复习 观察物体(二)这一单元板书课题)说说你想到哪些内容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让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可能的答案:(1)观察物体一般从前面、上面、侧面观察2)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结果不同3)不同形状的物体,从同一个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归纳整理: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这两个部分:(课件出示知识网络图)观 察 物 体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各不相同不同形状的物体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二 练习拓展谈话: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做好准备了吗?(课件出示)1.填一填,找出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m ma 开从()看从()看 从()看2.填一填,找出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在上面的几何体中,从()面 看 到 的 是0_ 从()面看到的是从()面看到的是4.如图 从()面看到的图形是5.仔细观察,找一找。
小明通过观察上面的四个几何体看到了 A、B两种图形,如下图:Q I I(1)从前面看,是图A的有()o从前面看,是 图B的有()从左面看,是 图B的有()o从上面看,是图B的有()参考答案】1.左 面 前 面 上 面2 .上 面 前 面 左 面3.上 左 前4 .上5 .三、总结提升我们今天重新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复习了观察物体回顾这节课的过程,先回顾知识点,再归纳整理网络,还要把不明白的问题弄明白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尝试着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对知识的整理复习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教 材 第1 7、31页知识梳理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 6 5+9 3+35=9 3+(1 6 5+35)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二 乘法运算定律1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a X b=b X a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a X b)X c=a X (b X c)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 2 5 X 7 8 X8=7 8 X (1 2 5 X 8)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用字母表示:(a+b)Xc=a Xc+b X c 或(a-b)X c=a X c-b X c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a 4 b +c=a+(b X c)复习目标1.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 .提高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复习重难点复习重点: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复习难点: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复习方法复习本单元的知识时,教学中采用整理归纳法,把学过的知识按模式予以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的复习与提高;学生学时采用讨论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复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提高复习效果。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巩固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记忆,解决了作业中出现的差错复习过程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1.课堂提问,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三单元,谁能告诉大家第三单元的课题叫什么?揭示课题:运算定律2 .师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定律和性质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3.汇报交流:其他人补充4.展示、汇报、交 流,师生共同评价,并进行总结5 .知识结构网络:运 算 定 律力 法 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 +a1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交换律: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Xb=bXa乘法 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axb)xc=ax(bxc)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i(a+b)Xc=aXc+b X c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a-b-c =a-(b+c)或者等于这个数先减第二个数再减第一个数a-b-c =a-c-b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或者等于这个数先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个数。
a-r b-j-c=a-i-(b X c)a-j-b-j-c=a 4-c-j-b【品析:让学生经历复习的全过程,掌握复习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并使学生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二 典型例题,沟通联系1 .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填在括号里b +c)3 5 X 1 2+1 5 X 1 2=(3 5+1 5)X1 2 运用了(2 7 4+5 8+2 6=5 8+(2 7 4+2 6)运用 了(3 X 8 X 1 1 X 1 2 5=(3 X 1 1)X (8 X 1 2 5)2.简便计算2 5 X 4 4 3 0 0 0 4-8 4-1 2 59 8 5 0 4-(9 8 5 X 5)5 9 1-2 3 8-2 5 2)运 用T【参考答案】1.乘法分配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1 1 0 0 3 2 1 0 1三 评价总结,提升能力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不懂之处吗?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师生共同总结乘法和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运用后,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本单元学习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中适用吗?第四单元复习教案复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第3 2 5 8页。
知识梳理1.小数的产生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2.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 0、1 0 0、1 0 0 0 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 别 写 作0.1、0.0 1、0.0 0 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 0 o3 .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 去 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一个小数的1 1小数点如果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G、诉、1而;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为原数的1 0倍、1 0 0倍、1 0 0 0倍4.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5.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应都读出例如:0.4 5读作零点四五;5 6.0 3 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L 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6.小数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即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
因此,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