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关于推进新领事馆区建设的若干思考晨 征省政府决定在满融规划建设新领事馆区,是和平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大契机,对于满融开发建设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国其他城市,领事馆区规划建设已有先例,但各市区情存在种种差异,新领事馆区不可能直接照搬,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科学统筹、整体推进笔者根据公开渠道收集的相关资料,结合实际就新领事馆区建设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详情如下:他山之石——国各市使(领)馆区规划建设的特点及经验教训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共有13个城市设有外国大使馆或领事馆,均为国家中心城市、省会或沿海开放城市从设馆数量来看,、、、等4个一线城市为第一集团,分别设有153个、117个、71个、44个大使馆(总领事馆、领事馆);、、、、等5市为第二集团,分别设有8个、8个、7个、6个、5个总领事馆;、、、等其余4市则分别设有2-3个总领事馆从使(领)馆区情况看,13个城市中,有4个已建统一规划的领事馆区,分别是、、、;另有6个正在规划建设使(领)馆区,除外,分别为、、、、;其他3市(、、)则暂无规划集中建设领事馆区的打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领事馆众多,但大多是以租赁办公场所方式设馆,散落分布于一些繁华街区(如的湾仔、中环和金钟一带,的淮海中路、西路、西路)的商务楼宇中,从而自发形成了相对集中的“领事馆区”,两市均无由政府主导、人为规划建设的领事馆区以上相关情况详见附件《国各城市使领馆及使领馆区信息对照表》从已启动或规划建设使(领)馆区的城市情况中,可以发现以下特点:一是各市高度重视在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致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大背景下,使(领)馆区建设得到了所在市的普遍重视其中,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更是早在25年前的1988年就明确规划建设赤岗领事馆区二是馆区选址考究基于对使(领)馆区地位的重视和作用的期望,各市均精心选择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环境良好的优质地块,以期尽快吸引使(领)馆入驻,同时以此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带旺周边地区如赤岗领事馆区选址位于城市中轴线旁边,紧邻地标建筑塔(俗称“小蛮腰”),与珠江新城CBD隔江相望;而其余各市领事馆区的选址(:彩云北路官渡古镇附近;:中国—东盟国际商务区;:环岛路与会展北路交汇处;:汉阳区墨水湖以南、江城大道东侧;:金融商务区),也无一不是综合条件极佳的区域。
三是注重周密规划对于使(领)馆区规划,各市都倾注了很大精力,多数将馆区及周边区域进行统一规划从馆区规划占地面积看,各市差异较大,最大的为第四使馆区(初步规划总占地1000多亩,未知其中用于馆舍建设的面积大小),但多数不超过10万平方米,其中最小的领事馆区占地仅2.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2万平方米,包含用作馆舍的8幢独立别墅);从馆区建筑形式来看,均规划为低密度、低高度,突出异域风情特色四是建馆模式各异从馆舍建设方式和领馆入驻过程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为代表的地方出让土地、馆方自主建设模式,双方洽谈入驻条件;二是以、为代表的地方代建馆舍模式,建成后由馆方租赁或购买入驻五是领馆入驻较慢已启动馆区建设的4个城市都出台了十分优惠的政策以吸引各国领事馆入驻(如赤岗领事馆区地价约600美元/平方米,合243.7万元/亩,仅相当于周边商业地价的1/10),但目前实际入驻的都不多以为例,赤岗领事馆区在空置了22年之后,2010年才迎来首个“住户”,目前已入驻的是国领事馆,还有泰国领事馆在建;、领事馆区现均有2个领事馆入驻,领事馆区则自2009年一期建成后尚无领事馆入驻由于缺少关于各市领事馆区建设的第一手资料,对其经验教训无从深入置评,只能根据以上情况作一粗浅判断。
个人认为,各市的主要经验在于:一是提前规划,坚决推进已有领事馆入驻的几个领馆区,当地市政府都结合实际制订了相应规划,虽然领事馆入驻过程漫长,但当地都表现出坚定的决心与足够的耐心如赤岗领事馆区苦等20余年,终于迎来总领事馆入驻高峰,除泰、两国已建馆外,还有10个国家选定了领馆用地二是依托平台,善借东风特别是依托本市重点功能区、国际性会展等重大平台推进领事馆区建设,如借力“中国—东盟博览会”,依托“中国--南亚博览会”(前身为南亚国家商品展),将领事馆区建设纳入“丝绸之路国际区”规划等三是配套先行,“筑巢引凤”已建馆区的几个城市均是先期启动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吸引领事馆入驻如在早年逐步完善赤岗领事馆区基础配套后,又于2009年开始建设建筑面积6639平方米的外交服务管理大楼;、、甚至预先建好馆舍,虚席以待拟入驻的领馆反之,各市亦有应当汲取的教训,最主要的就是由于对领事馆落地和聚集的规律认识不深,导致对规划建设领事馆区的时间、规模、方式等把握不准,如赤岗领事馆区长期闲置就是一个例子;此外,还有个别城市落实规划不够坚决,致使原定领事馆区建设计划无疾而终,如开设领事馆数量曾在西南地区一枝独秀的市,2005年就规划建设外国领事机构园区,后因多年无领事馆入驻而调整思路,改为优先吸引大型跨国企业的办事处入驻。
现实条件——满融建设新领事馆区的优势与劣势按照省政府批准并报经外交部同意的规划方案,新领事馆区选址位于和平区满融浑南大道北侧,规划占地64.26公顷(963.9亩),这也是满融地区综合条件最佳的优质地块在满融规划建设新领事馆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区位优越领事馆区北临浑河、东接长白岛,距街商圈、桃仙机场分别仅7公里和15公里,浑南大道已通车,地铁9号线在建,馆区对外大交通较为便利二是环境优良馆区是市区的“绝版滨水宝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美易受各国领事馆青睐三是各级重视近一年多来,省、市、区三级积极推进新领事馆区规划建设,特别是省政府明确了馆区选址满融决策,基本排除了市其他各区主动吸引领事馆入驻的可能四是便于借力相对于十三纬路的老领事馆区,新馆区虽然与市中心距离稍远,但仍位于和平区,有利于就近享受完善的信息、商贸、金融、教育、娱乐等商务和生活配套,从而让各领事馆更容易接受搬迁到此重建同时,满融新领事馆区建设也面临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基础配套薄弱现满融仍处于土地整理阶段,未达到“七通一平”的状况,特别是迎春街、南堤西路、领事馆路等主干道路还未启动建设,满融受铁路线阻隔,尚未形成与长白岛无缝衔接的格局。
如不尽快完善基础配套,则可能重蹈赤岗领事馆区多年闲置的覆辙二是土地成本较高满融地区村屯较多、高压电线密集,土地整理成本高而规划建设用地少,将可能导致领事馆区的净地成本和出让价格严重倒挂三是缺少重大国际性平台虽然市历年举办的全国或国际性会展也不在少数,但缺少类似广交会、哈洽会、中国--盟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之类的高规格、永久性平台,在吸引各国开设新领事馆方面的渠道不广、层级不高四是推进机制有待强化目前,尚未形成任务明确、分工明晰、相互配合、运转协调的组织推动机制,领事馆区建设的具体工作开展不够顺畅对策建议——推进新领事馆区建设的相关措施新领事馆区建设,关键在于由“虚”变“实”(即由规划变为现实),难点在于领馆落地建议针对前述情况,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组织推进领事馆区建设涵盖外事、规划、财政、城建、融资等方方面面,需要省、市、区三级联动,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促、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应努力争取市乃至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如建立联席会议、成立领导小组等),以高层意志、高端资源来推动馆区建设,重点是要争取省市在资金和重大项目上予以倾斜,争取省市外事部门的指导与支持建议区里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外事、规划、发改、财政、外经等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具体组织推动馆区建设。
二是密切联系领馆应加强与驻各领事馆的直接交流沟通,并积极接洽有可能新设馆的澳大利亚、泰国等国使(领)馆,及时通报新领事馆区的规划、建设进展,全面地掌握各领事馆的真实意图和需求据称,一些欧洲国家由于财政制度很严,设立领事馆时较少在海外购地,一般都是租用因此,需要准确了解各国设立领事馆的原则、惯例等信息,分析预判其领事馆有无入驻满融计划、有无购地建馆可能,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为吸引入驻打好基础三是细化优化方案领馆区建设和领事馆入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应根据馆区总体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分步推进的建设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责任部门、具体措施等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在必要时还应对总体规划和具体建设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优化例如,关于领事馆区的规划占地面积,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调整仍以赤岗领事馆区作参照,该馆区共划分为18个地块,大约可容纳10—12个领事馆,单馆占地面积2000至4000平方米不等按此推算,新领事馆区偏大,建议适当缩小馆区用地面积,增加配套商务及住宅区用地面积至于远期(10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如确有更多领事馆提出建馆需求,也可参照对领馆区建设实行分期规划的做法,再启动“第二领事馆区”规划建设。
四是做好前期工作馆区条件越成熟,领事馆入驻的可能性越大首先,应坚持基础建设先行,加快完善配套,尽早实现“七通一平”,而不能坐等领事馆落地其次,应适时适度造势,比如在馆区地段设置广告牌、指示牌,面向领事馆区宣传推介馆区优势等此外,对暂无领事馆选址的馆舍地块,可建成临时绿地、美化环境,或考虑短期租赁,以避免土地闲置浪费五是利用重大平台充分利用重大国际会展、示园区等平台,借机、借力、借势促进馆区建设应积极参与现有的4大国际性会展(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东北高新技术博览会、中国国周和中欧经济峰会),争取在满融设立分会场,或举办、参与专场活动,借以加强宣传推介应积极向上争取重大项目或优惠政策,如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为领事馆区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六是注重整体开发将领事馆区及其周边配套功能区及产业拓展区视作一个整体,统筹推进开发建设在领事馆入驻方面,对拟拿地自建的领事馆要尽快落实,力争今明两年有2-3家馆启动建设;对无力或无意自主建馆的,积极探讨代建或租赁馆舍的可能性在配套功能区和产业拓展区建设方面,根据领事馆区的配套需要和带动作用,配置相应资源,引进相关产业,近期积极接洽推进“绿地∙国汇”城市综合体、万科高端国际社区等项目。
七是充分学习借鉴认真学习借鉴他人经验,方能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建议组织考察调研组,赴、、、等地,对其领事馆区规划建设、日常管理、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以为我所用同时,积极与相关各市建立联系,加强日常交流和沟通,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更好地推进新领事馆区建设 .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