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邯郸战役及其历史作用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7.08KB
约3页
文档ID:35715043
邯郸战役及其历史作用_第1页
1/3

邯郸战役及其历史作用——纪念邯郸战役胜利五十周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顽固坚持独裁和内战反动方针的蒋介石竭力伪装和平,三次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谈判 同时又加紧调兵遣将向我解放区进攻,抢夺胜利果实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 ,双方协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 “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当时,重庆的报章一片欢呼雀跃,天真的人们以为蒋介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其实,蒋介石不过是为了欺骗舆论正是在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在1945年9月20日给各战区司令长官的一份密电中却说:“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 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 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作具体谈判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第67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版)根据蒋介石的命令,阎锡山先后调集13个师3.8万余人向我山西上党区进犯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号召部队,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用胜利支援毛主席在重庆的谈判。

上党战役一战,歼灭敌人3.5万余人邯郸战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邯郸,地处河北省南端, 是华北的南大门, 又是晋冀鲁豫边区的首府,是兵家必争之地我军若能占据邯郸,就能把冀南、太行、冀鲁豫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一个面积15万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全国最大的解放区;邯郸又处于平汉铁路中段,扼守着国民党军队北上的通道, 因此,邯郸是国民党军首先要抢夺的战略要点为取得平汉线上作战的主动权,按中共中央军委部署,我冀南部队主力于10月4日迅速攻占了邯郸10月14日, 国民党第十一战区的第四十军、第三十军和新编第八军共7个师4.5万余人在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高树勋率领下, 从新乡沿平汉线北犯,三十二军及伪军孙殿英部跟进,其后续部队4个军正向新乡开进,打算与进驻石家庄的两个军一起攻占邯郸粗略计算,蒋介石投入的兵力就达十二三个正规军,大有将我们一口吞掉的架势10月16日,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 晋冀鲁豫军区下达邯郸战役的命令,决定集中太行、冀南、 冀鲁豫3个军区主力共6万人,动员10万以上民兵参战,刘邓首长决定诱敌到漳河以北、邯郸以南的河套多沙地带,以一纵在平汉路东,我们二纵和三纵在正面和平汉路西,钳形攻击,准备以两个月的时间逐次歼灭敌人。

10月20日,国民党军先头部队渡过漳河,占领了邺镇、丰乐镇等地为了掩护我主力集结,刘邓首长命令一纵阻击敌军,迟滞其前进我一纵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率领指战员与敌人展开反复争夺,节节阻击敌人经4昼夜激战,使敌军深陷于漳河以北、邯郸以南、滏阳河两岸狭窄的河套地区,钻进我军预设的口袋阵10月24日,我参战部队日夜兼程,陆续赶到战场,陈锡联、彭涛率领的三纵集结于车奇关、 光录镇以西地区;陈再道司令员和我率领的二纵在邯郸及城东南、西南一带呈扇形展开; 韦杰独立支队控制了漳河各主要渡口,形成了对敌军的四面合围敌人一面收缩阵地固守,一面急电蒋介石求援石家庄之敌十六军和安阳之敌三十二军也在10月26日各以一部南北对进,增援被围敌人在此情况下,我军加强对南北增援之敌的阻击作战10月28日黄昏,我各部队开始对敌发起总攻与此同时, 争取高树勋起义的政治攻势也在抓紧进行10月29日, 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李达同志亲赴马头镇高部指挥所,以刘邓首长代表和西北军旧友的双重身份与高促膝深谈,在李达敦促下, 高于10月30日率新八军及由他指挥的河北民军共万余人在马头镇宣布战场起义高树勋将军率部起义, 敌部署出现缺口 10月31日黎明前, 马法五率主力向南突围。

在南北旗杆章村(今名章里集)、辛庄、马营一带被我军包围下午4时,我军对被围敌人发起总攻击马法五被我军活捉至11月2日,敌第三十军和第四十军均被我歼灭,俘敌2.3万人,仅第三十军军长鲁崇义率少数残敌漏网,蒋介石的北进集团4.5万余人被我歼灭石家庄、安阳出援之敌闻风而逃至此,邯郸战役胜利结束邯郸战役在解放战争中占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关系全局极为重大”的作用一、邯郸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利用平汉铁路运兵东北的战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东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工业和交通发达,余粮较多,又与苏联接壤,如能建成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使华北和东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全国革命战争就有了稳固的后方基地国民党政府也把“接收”、 “光复”的重点放到关外,妄图先集中力量抢占东北,再抓关内蒋介石要想 “开辟东北新天地” , 必须首先打通平汉线平汉线被我军切断还是被蒋军打通;邯郸城被我军占领还是被蒋军攻破,是直接关系着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显然,平汉线成了国共双方争夺的主要目标,平汉线上唯一被我军占据的重镇邯郸又是双方争夺的焦点邯郸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打通平汉线,利用平汉线运兵东北的战略阴谋,保卫了我华北根据地战略后方的大门,掩护了我东北野战军在东北的战略展开。

二、邯郸战役的胜利迟滞了内战的全面爆发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占领邯郸一则可以把我党手里最大最巩固的华北解放区分割为诸多小块,各个击破,逐个消灭,从而占领整个华北二则可通过平汉线迅速运兵东北,将东北地区完整地“接受”到他手里于是,他把兵家大忌置于脑后,派遣数万人马孤军深入我们的根据地里来玩弄战火,由于战场条件对他不利,兵力上也处于劣势,因此必败无疑邯郸的惨败, 在国民党政府及军队内部引起极大震动,蒋介石感到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准备工作尚有很大缺陷, 原来躲在后方消极抗日的大批军队还没能运到日伪军驻守的重要点线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求得准备进攻的时间,蒋介石不得不再次耍弄“和平”手段,1946年1月被迫同意召开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统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与我党签订了“停战协定” 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推迟了三、中共中央发动的“高树勋运动”动摇了国民党部队的军心,加速了蒋介石统治的彻底崩溃高树勋是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中第一位战场起义的高级将领,这对于全国解放战争,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高树勋起义的第二天,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司令员、薄一波副政委代表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亲自到马头镇向高表示欢迎和慰问第四天,毛主席、朱总司令给高树勋发了热诚的贺电,又任命高树勋为下辖三个军的民主建国军总司令。

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军队开展“高树勋运动”1945年12月15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九四六年解放区的工作方针》,十项工作中第二项就是“开展高树勋运动”毛主席写道:“为着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我党必须对一切准备进攻和正在进攻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分化的工作一方面, 由我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公开的广大的政治宣传和政治攻势,以瓦解国民党内战军的战斗意志另一方面, 须从国民党军队内部去准备和组织起义,开展高树勋运动,使大量国民党军队在战争紧急关头,仿照高树勋榜样,站到人民方面来,反对内战,主张和平 (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从高树勋起义到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官兵起义发生了120起左右,其中师以上重大起义就有60余起, 起义人数达114万(不含投诚) , 占蒋介石总兵力800万的1/7可见, 中共中央发动的“高树勋运动”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起到了特殊作用,动摇了国民党的军心, 瓦解了敌军的战斗意志,严重削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加速了其军事崩溃和政治危机,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和最终胜利,加速了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彻底垮台此外, 邯郸战役的胜利对我军的建设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邯郸战役是一次阻击战、运动战、 攻坚战相结合和持续时间较长的大规模歼灭战。

我军在平原村落中以运动战、攻坚战歼灭用美械装备的大量敌军的胜利,使我军大兵团积累和丰富了战斗经验,改善了装备, 推动了我军由抗日战争时期游击支队的分散游击战向正规军运动战的转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