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中计算易错题的解析研究 摘要: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部分学生由于数学知识过难,而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这对其数学知识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不利影响小学三年级属于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时期,进入到这一时期的学生,一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很容易出错,从而使得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本文便针对小学数学三年级计算易错题做出分析和探究,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关键词:计算易错题;解析;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前言:小学三级的数学教学当中,会出现很多的计算题,学生在解答这些计算题的过程中,计算的准确性可以直接决定自身解题的正确性,从而影响到学生是否可以建立起良好的计算信心,如果计算总是缺乏准确性,学生的自信心便会受到打击,进而引发畏难以及抵触情绪但是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错误,而这些错误大多数都是低级错误,所以使得很多小学生的计算信心很难建立起来因此,作为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便需要注重对计算易错题的分析和研究,找准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以此来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计算信心,提高其学习效果。
1. 小学三年级学生计算易错的成因研究1. 未能拥有良好的计算习惯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部分小学生在实际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未能养成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往往喜欢走捷径,不善于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这导致其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很容易产生错误问题二是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未能重视对学生开展强化训练,造成学生逐渐养成了书写不规范以及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从而容易出错例如:在实际开展计算时,小学生写字速度很快、随意打草稿以及字迹潦草或者是不检查计算过程等,这些都会导致其计算出错,比如在计算132÷[(412+68)÷16]这道题时,有的学生会将6写成0,或者是忘记写小括号等,从而使得原式的计算顺序出现了变更,就会得到一个错误的答案[1]2. 小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想要有效解答小学三年级的计算题,基础知识属于一个关键内容,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如果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在计算过程中便无法对相应知识进行较为灵活的运用,从而导致出现差错除此之外,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仍然较为有限,虽然所学的数学知识都较为基础,但仍有很多学生对数学概念以及运算规律等知识有着不够深入的理解,从而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计算易错题当中,有这样一道易错题“9吨500千克=()千克”,很多小学生在面对这道问题的时候会出现分不清“吨”与“千克”的概念的问题,进而导致计算结果出错,部分小学生也有可能因为单位换算掌握不够充分,而无法计算出正确结果,其正确解题思维应该是先明确“吨”与“千克”概念及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明白“1吨等于1000千克”,然后再运用乘法计算出“9吨=9000千克”,在此基础上与500千克相加,最终得出正确结果“9500千克”2. 小学三年级计算易错题对策研究1. 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实际开展计算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与小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有着密切关联,教师应认清这一问题,然后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例如: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规范书写计算过程,保证字迹清晰工整,避免在视觉上给自身造成解题困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对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计算题来开展引导工作,督促学生严格依照运算规则,实施一步一步的计算,同时每完成一步计算都应该要求学生回过头开展检验工作,如此才可以显著降低计算出错的概率。
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一个较强的口算能力对小学三年级计算题的精准解题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其可以显著提高小学生计算速度以及准确性,帮助学生更为高效地进行解题,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计算易错题当中,有很多题目都对小学生口算能力提出了要求,如“估算以下算式当中哪一个乘积最大”:一是248×3,二是101×8,三是299×2教师可以借此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推动其口算能力不断提高2. 注重夯实基础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必须要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唯有如此学生才可以在遇到问题时灵活地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解题[3]同时知识的扩展通常都是围绕基础知识开展的,所以当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时,无论这一知识如何进行扩展,小学生都可以准确地找出知识的本质,了解和掌握教师讲解的一些内容所以,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夯实基础,强化基础知识的讲解以此来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应该结合相应的题目来开展讲解,同时在讲解完毕之后组织学生开展习题练习,以此来巩固这部分知识内容,促使小学生计算准确性可以得到显著提高比如:在对396÷[(24+75)÷3]这道题进行计算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先对小括号当中的内容进行计算,然后再去计算中括号当中的内容,最终再依照先乘除以及后加减的顺序来开展括号之外内容的计算工作。
也就是396÷[(24+75)÷3]——396÷(99÷3)——396÷33——12,借助实际例题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的方式开展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整个运算过程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具有针对性习题训练,学生再遇到此类计算题时便会很少出错结语:综上所述,对于小学三年级的计算易错题而言,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计算习惯问题,二是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问题,所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同时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如此才可以有效降低甚至避免小学生计算出错,不断提高其计算精确性,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 韦翠明. 提高小学数学三年级中计算易错题的对策[J]. 读与写,2021,18(7):174,176.2. 王丽.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策略探究[J]. 读与写,2021,18(8):151.3. 商青山. 关于小学生计算题错题因果分析以及解决策略的讨论[J]. 数码设计(上),2020,9(9):200-20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