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新闻评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新闻评论学课程代码0203开课学院传媒学院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数32周学时数2开设学期第5学期编写时间2014年8月编写人汪奇彬审核人适用专业新闻学先修课程建议使用 教材和参 考资料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 .胡文龙、秦珪、涂光晋:《新闻评论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2 .陈世寿、胡思勇:《当代新闻评论写作》,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3 .李德民:《实用新闻评论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一、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新闻评论学是一门政治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新闻学 新闻评论作为新闻宣传的基本手段之一,是新闻报道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应用和写作新闻评论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声音”,它的重要地位和独特功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 识本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 全面教授当代新闻评论写作的学与术, 涵盖新闻评论学的科学原理、写作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技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新闻评论的 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熟悉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的基本程序; 掌握新闻评论各类体裁、 样式的概念、特点及写作或制作的要求与方法; 能够运用新闻评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新闻评论作品,并为新闻评论拟制或改写标题,进行部分评论体裁(小言论、时评、编者按语、短 评、杂文、主持人评论等)的写作或制作。
二、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 能够掌握新闻评论学的基本原理、 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技法;能为将来从事的新闻工作提供思想理论指导, 可以掌握一定的新闻评论知识, 并通过各种评论形式的练笔提高实际写作能力三、课程考核形式和标准考试采取“开卷”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3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70%两者合计即为课程学习成绩, 60分为及格四、课程教学时数分配早 下教学内容教学 时数教学方式 或手段一绪 论1讲授二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 用4讲授三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 与发展3讲授、讨论四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 论4讲授五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 构4讲授六社论与评论贝文早4讲授七专栏评论4讲授、讨论八配发式言论4讲授九新闻评论的边缘体裁4讲授、讨论合计32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新闻评论学的学科性质、 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 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重重点难点】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 学科性质与基本内容一、新闻评论学 二、研究对象 三、学科性质 四、基本内容第二节学习意义与教学要求一、学习意义 二、教学要求第二章新闻评论的特点与作用【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本章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了解有关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新闻评论的主要体裁与基本样式, 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 新闻评论的特殊作用。
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重点难点】有关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教学内容】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新闻评论的特殊作用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一、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有关新闻评论的多种定义; 新闻评论概念的变化与新闻评论实践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二、新闻评论的传播系统新闻评论的主要体裁与基本样式;广播、电视及网络评论的特殊体裁与样式第二节新闻评论的特点一、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政治性或思想性,广泛的公众性二、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传播内容不同,传播目的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要求不同第三节新闻评论的功能一、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包括认识事物本质,了解事物因果,预测失误趋势,提高认识能力;教育功能,包括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社会规范,提高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文明;监督功能,包括监督权力机构,监督公权人士,监督利益团体,维护社会公正;协调功能,包括调节舆论温度,平衡社会心态,协调社会行为,避免传播误区二、新闻评论的特殊作用引导作用,包括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受众思想;解读作用,包括解释政策法规,解读新闻事件,分析社会现象,解除思想疑虑;表态作用,包括代表党或政府表态,代表媒介表态,代表公众表态,代表个人表态;深化作用,包括洞察事物本质,做出理性分析,把握普遍联系,指出变化规律。
第三章 中国新闻评论的演变与发展【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融合化趋势;个性化趋势;开放化趋势;专业化趋势了解中国新闻评论历史的简要回顾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原理:古代论说文;报刊政论;时评;报刊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多媒体发展重点难点】重点:中国新闻评论历史的简要回顾难点: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国新闻评论历史的简要回顾一、中国新闻评论的源头一古代论说文时期从先秦诸子,到秦汉、魏晋、唐宋、明清时期,中国的论说文历史的简要回顾及名篇介绍二、中国新闻评论的出现与演变 一一报刊政论、时评时期《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中国新闻评论的出现;王韬政论的历史地位及特点; 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及特色,时评的出现三、中国新闻评论的成熟一一报刊新闻评论时期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新闻评论的变化; 代表性评论家及其评论作品介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四、中国新闻评论的扩展 一一新闻评论的多媒体发展时期报刊评论的丰富与发展;广播电视评论的兴起与成熟;网络言论的出现与繁荣第二节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一、融合化趋势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不同媒介间评论样式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同一媒介不同评论体裁、样式间的穿插与融合。
二、个性化趋势评论栏目的个性化,评论文章(或节目)的个性化,评论员(或主持人)的个性化三、开放化趋势选题范围的开放性,选题方式的开放性,议论方式的开放性,结论方式的开放性四、专业化趋势评论内容与范围的专业化,评论主体的专业化,评论方式的专业化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基本概念: 选题;立论了解评论的选题来源; 选题的类型掌握有关理论、原理:选题的概念;选题的来源;立论的概念;立论的核心一一判断重点难点】重点:选题的概念;立论的概念难点:选题的类型;立论的核心一一判断【教学内容】第一节评论的选题选题的概念;选题是评论的第一道工序一、选题的来源政策文件的学习研究,作者的发现,媒介的报道,受众的提供,专门的策划二、选题的类型事件性选题;社会性选题;常规性(周期性)选题第二节评论的立论立论的概念;选题与立论的关系一、立论的核心 判断判断的概念;判断类型的不同划分;与立论相关的主要判断类型二、立论的前提了解论题所涉及的事实及背景;掌握相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收集相关的意见或观点;具备相关的知识或修养三、立论的要求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前瞻性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评论的结构原则与基本要求: 评论的结构原则;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评论的主要结构方式。
了解有关的理论、原理: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区别;评论标题的功能;评论的结构原则掌握一些基本概念:评论标题;新闻标题;评论的结构重点难点】重点:评论标题的功能; 评论标题的要求;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评论的主要结构方式难点: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区别;评论的结构原则【教学内容】第一节评论的标题一、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区别标题任务不同,拟题手法不同,标题结构不同,写作要求不同二、评论标题的功能提示论题,体现论点,表明态度,引发兴趣三、评论标题的要求贴切,具体,鲜明,精炼,生动使评论标题生动的做法有:变换标题句式,活用成语、俗语,巧用修辞手法等第二节评论的结构原则与基本要求结构的定义,评论结构的特殊内涵一、评论的结构原则根据评论的具体内容, 受众的实际能力与需求, 体裁、栏目及作者的个性与风格确定评论的逻辑思路和谋篇布局二、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布局合理,层次明晰,逻辑顺畅三、评论的主要结构方式归纳式,演绎式,并列式,递进式第六章 社论与评论员文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社论的重要地位;评论员文章的规格和形式了解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理论、原理:国内外对社论重要地位的论述;社论的立场;分工集议制度。
重点难点】重点:社论的概念;社论的立场;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基本要求难点:社论的选题程序:分工集议制度【教学内容】第一节 社论的重要地位一、社论的概念代表大众传播媒介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和指导性二、国内外对社论重要地位的论述表明报纸政治面目的旗帜; 社论方针的控制权寓于报纸的所有权; 社论政策取决于媒介发行人三、社论的立场代表报社;在我国,党报社论一般代表同级党委四、社论的选题程序:分工集议制度第二节 评论员文章的规格和形式一、评论员文章的定义与规格规格和权威性上介于社论 ( 本台评论 ) 和短评之间; 常以配合或结合新闻报道的形式发表或播出二、评论员文章的类型本报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第三节 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基本要求权威性与接近性的统一; 政论性与新闻性的统一; 面向领导与面向公众的统一; 严肃庄重与通俗平易的统一第七章 专栏评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基本概念:专栏评论;专栏小言论;时评明确专栏评论的分类:专栏评论的特征; 专栏评论的类型掌握专栏小言论的特点;时评的特点及写作要求重点难点】重点:专栏评论的特征;专栏小言论的特点;时评的特点及写作要求难点:小言论写作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目前时评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第一节 专栏评论的分类一、专栏评论的特征稳定性,开放性,时代性,公众性。
二、专栏评论的类型按存在周期分类,按作者构成分类,按评论体裁分类,按评析内容分类第二节 专栏小言论一、专栏小言论的发展与变化专栏小言论的概念;邹韬奋小言论与当代小言论的异同; 80 年代至今小言论的发展与变化二、专栏小言论的特点微型化,即兴式,群言性,形象感三、小言论写作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亲历小事与新闻事实的取舍, 大局着眼与小处落笔的处理, 篇幅短小与议论精当的兼顾第三节 时评一、时评的变化与发展时评的概念与由来; 90 年代中期以来时评的发展;公民社会与时评写作二、时评的特点及写作要求选题新鲜,讲求时效;选材具体,由事而议;议论集中,重在判断;直抒己见,张扬个性三、目前时评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选题的多样与雷同,就事论事与就事论理,精英写作与公民写作第八章 配发式言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基本概念: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