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劳动保障国际比较.doc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1KB
约45页
文档ID:519810610
劳动保障国际比较.doc_第1页
1/45

第一部分 社会保障基本范畴比较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念比较 第一节 各国对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解说 “社会保障”一词由英语“social security”来,直译为安全1944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十六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费城宣言》第6条,使用“社会保障”来代替“社会保险”一、国际上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解释1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它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和强制自助性原则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并把社会保障理解为社会公平与安全2、英国的社会保障以实现全民福利为目的,受历史济贫事业的影响,把社会保障理解为一种国家的经济保障3、美国把社会保障视为安全网4、日本:在国民生活中出现收入中断或永久丧失时,国家为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收入而制定的综合性的措施和制度二、中国学者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解释三、各国社会保障概念的异同(一)相同点:1、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2、 社会保障是一种经常化的经济安全制度或收入安定的保障计划,以保障任何公民在收入中断或不能工作时,都能得到维持最基本生活的费用3、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4、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要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通过保障能够生存下去(二)不同点: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而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但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在对象、范围、资金筹集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胡差别;社会保障不等于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是有福利特性,但福利概念比起社会保障,其内涵更为丰富,但又有更大的区别。

第二节 社会保障内涵探究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答1)答:综合各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在公民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遭遇各种风险致使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补助和非物质援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二、谈谈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理解(答2)1、 社会保障是国家主导的、共担风险的社会制度2、 社会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3、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的安全网4、 社会保障是具有福利性的再分配机制5、 社会保障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1、政府的职能范围取决于市场和社会的需要;2、政府承担社会保障立法执法等责任)6、 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7、 社会保障是关乎国运、惠及民生的伟大事业 第二章 社会保障起源比较包括;思想起源、行为起源和制度起源 第一节 社会保障思想起源比较一、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先秦诸子社会保障思想火花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答3)答:1、提倡富民济贫;2、提倡男女老少;3、提倡对残缺型家庭成员及残疾者的救济;4、提倡对灾民进行赈济二、国外在社会保障思想(一)简述早期空想共产主义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影响(答4)答:1、托马斯.莫尔(1478—1535)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主义奠基人。

1516年出版了《乌托邦》一书,意为“乌有之乡”莫尔的社会理想集中体现在他虚构的乌邦托岛上,那里废除了私有制,消灭了三大差别,商品和货币按需分配没剥削、没压迫、没穷人、财产公有、分配公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性使人“以人道主义的名义”尽量减轻别人的贫困和困苦,照顾到时别人的康乐和幸福这些是近代保障制度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2、闵采尔(1490—1525)是16世纪德国出现的早期共产主义思想家之一,恩格斯称他无产阶级萌芽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作为一种空想共产主义,却充满了一种社会福利的意识3、托马索.康帕内拉(1568—163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空想共产主义者著有《太阳城》一书他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在近代思想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也是19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总之,三位空想共产主义的思想宝库中,较为全面、系统、深刻地显示了社会保障之光,他们的某些主张和建议对后来唤起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主而斗争,推动社会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对后来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简述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影响(答5)代表人物:法国—圣西门、傅立叶;英国—欧文答:1、圣西门(1760—1825)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尖锐、无情的批判,认为竞争和无政府状态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灾难。

实行“实业制度”他的思想概括起来:“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无产者福利的提高”“保证社会的安宁”等三个方面,并把它作为社会制度的“唯一的和固定的目的”2、傅立叶(1772—1837)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他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认为它是“温和的监狱”和“贫困的温床”在他臆想的“和谐社会”中,基层组织是“法郎吉”,意为“具有共同目标的集体”,在这里人们投股集资,人人参加劳动,总收入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动、资本、才能三方面进行分配,实行以农业为主,农工结合,儿童实行免费教育描绘一个幸福、公正、和谐的社会3、欧文(1771—1858)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劳动公社”是他构思中的理想社会制度总之,三位思想都充满了社会福利思想,对后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三)简述讲坛社会主义者及费边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发展的影响(答6)答:19世纪70年代末,西方出现了福利国家论思想,代表人物—德国新历史学派“讲坛社会主义者”施穆勒(1838—1917)和布伦坦诺(1844—1931)等人在这一时期,对“福利国家”理论形成有突出影响的是英国费边社会主义其代表人物—悉尼.韦伯夫妇和乔治.萧伯纳由上不难看出,社会保障理论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它对西方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普遍指导意义。

这些理论主张涉及社会保障的一系列范畴,其中也包含了关于社会保障的原则、方法和政策主张等,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深度影响四)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基本内容(答7)答:1、满足人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内在动因与目的 2、社会保障与两种再生产理论3、国民收入再分配理论,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及通过再分配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4、工人最好的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5、 社会保障是社会改革的配套机制、动力机制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社会保障现象起源比较一、原始社会的社会保障现象二、奴隶社会的社会保障现象三、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保障现象四、欧洲中世纪的社会保障现象谈谈你对社会保障现象的认识(答8)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起源比较一、简述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原因(答9)答:1、产业革命是社会保障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18世纪60年代始于纺织业) 2、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不懈斗争是催促社会保障诞生的动力 3、各种进步的社会学说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理论先导(人文主义思想和自然权利学说;空想社会主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二、简述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答10)答:1、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883—1934):特点: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的出台,从保障的对象上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尚未形成,发端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障立法 2、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繁荣时期(1935—1979);表现为已有社会保障立法的不断丰富,1936年法国颁布《社会保障法议案》;1935年瑞典实行《失业保险法》;1935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3、社会保障制度制度的改革时期(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开始批评和攻击社会保障制度,主张对其进行改革。

三、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答11)答: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1951年建立发展起来的1、创始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草案)》2、调整恢复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基本没用和部分改进以往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包含劳动保险、民政救济、优抚三个层次3、较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和继续深化改革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已经初步形成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保障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章 社会保障理论比 第一节 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一、德国历史学派胡萝卜社会改良思想19世纪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新历史学派成为当时德国境内主导的“意识形态”,它非常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支撑点:一是从理论道德出发;二是国家至上1885年德国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二、 庇古的“经济福利”思想1、以马歇尔的均衡均衡价格作为依据在他看来,只有以货币计量的那部分社会福利,才可能称为经济福利。

2、其影响思想因素:一是国民收入的大小;二是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3、两个命题:一是对于一个人的实际收入的任何增加会使满足增大;二是转移富人的货币收入予穷人会使满足增大4、增进社会福利的两个努力:一是为增进社会福利就必须增加国民收入量,而增加国民收入量,就必须使生产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中的配置能够达到最优状态;二是政府通过税收机制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社会福利就会增大5、他的“收入均等化”主张的基本依据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简述庇古提出的一系列实施社会保障计划的准则与措施(答12)答:1、福利措施应当不以损害资本增值和资本积累为宗旨,否则就会减少国民收入和社会福利2、不论实行直接转移收入还是间接转移收入措施,都要防止懒惰和浪费,以便做到投资于福利事业的收益大于投资于机器的收益3、反对实行无条件的补贴,认为最好的补贴是那种“能够激励工作和储蓄”的补贴,在实行补贴时应附有以下条件,即先确定受补贴者自已挣得生活费用的能力,再给予补贴否则,那就会使某些有工作能力的人完全依靠救济三、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国家干预理论1936年,他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彻底摒弃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传统经济学信条。

其观点包括:1、 非自愿失业的成因是有效需求不足2、 通过国干预实现充分就业3、 社会保障是经济波动的“减震器”4、国家干预经济和提供社会福利是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社会保障理论流派一、简述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的主要理论依据(答13)答:强调平等与民主化,认为福利国家的发展是工业文明和政治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认为福利国家能够不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平等的社会目标,能够培养利他主义、互助精神和社会一体化思想;认为福利也是一个以国家的经济繁荣为目的的投资,可以刺激消费和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主张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其主要观点:主张由国家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为失业、疾病、工伤和年老者提供经济援助(社会福利)二、简述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市场化的主要观点(答14)答:福利服务市场化是最好的选择,应当减少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由社会成员自已为自已谋取福利三、简述中间道路论者的共同参与论的主要观点(答15)答:在社会保障领域,国家负责应当与个人负责并重,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是国、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