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制约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71KB
约4页
文档ID:433473681
制约学习积极性的因素_第1页
1/4

制约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一、客观因素(一)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自发产生的,它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马克 思主义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按 着这一原理,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等乃是社会要求在学生头 脑中的反映在人类历史上,尽管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和阶层 对青少年一代的学习要求不同,但在要求社会成员学习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人 们反映了这种社会的要求,就有可能产生学习的需要社会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青少年提出学习要求,施加各种影响当前我国 主要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戏剧、报纸、书刊等等对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 态度进行正面教育,期望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学习,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一代新人这种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深远的,这可以从我国广大中学生的精 神面貌得到证实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某些消极的社会舆论诸如“知识贬值”、 “读书无用”等,对某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对此应 当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首先应是通过家庭提出来的父母的 影响在子女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形成中常常起着潜移默化的 作用。

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母的要求、态度和志向美国心理 学家凯尔(Kahl)和赫尔赛(Halsay)等人于1961年进行了一次研究,即对一组打算 上大学的男生和另一组不打算上大学的男生进行调查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父 母的期望和教育对子女学习动机产生很大影响一般说来,家庭关系比较和谐, 父母关心子女的学习,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就会提高子女的学习积极性 反之,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要求过高、干涉过多,家庭关系紧张,必然 会影响子女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积极性二) 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的过程,因而它能使学生 已初步形成的正确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得到巩固和深化,使不正确的 学习动机和态度得到改造和转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能 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反之,教师的教学水平低,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会受到影响,甚至受到挫伤苏联心理学家莫洛佐夫(M .0 .Mo 口 o q o b ) 对不同学习成绩学生选择难度不同的算术习题进行了研究冯忠良编著《学习心 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24页。

在实验中,提供两类习题:一类 是困难的习题,另一类是容易的习题,让学生选择结果表明,在学习成绩及格 以上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困难的习题说明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 容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凡是符合认识兴趣的学习材料,在探索活动中能体 验到最大的情绪满足的学习内容,均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莫洛佐夫的研究表 明,在内容相同的情况下,作业形式的新异性不同对学生的吸引力也是不同的 新异性强的作业形式,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此外,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一定程度 上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寄予殷切的期 望,会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学校的学习风气,课堂气氛和他人评价的影 响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如果形成了勤奋好学之风,就会产生一种很大的教育力 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和影响,并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与 校风班风都是学校心理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客观因素良好的课 堂气氛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产生高昂的学习热情他人评价对学习积 极性的影响是同中学生想成为成年人并希望得到别人承认的需要相联系的进入 中学以后,学生的独立意向开始明显表现出来,想成为成年人,渴望得到成年人 和同龄人的肯定性评价。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得到他人肯定 性的评价,不仅自尊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能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产生愉快的情 绪,而且在学习上能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为了防止学校、社会、家庭在教育上的脱节或不一致,学校领导者和教师应主动 创造条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做好净化小环境和争取各方面紧密配合同心协力 的工作二、主观因素社会的要求能否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家庭和学校教育会不会增强学习动机和 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这不仅取决于社会要求和教育本身,而且受学生对学习必 要性的认知、学习态度和个性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一)认知因素要把社会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首先必须使学生 对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较深刻的认识学校通过各种活动经常向学生进行学 习目的和理想教育,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把今天的学习同将来 参加祖国建设结合起来,以形成远景性学习动机通过各科教学,使学生了解具 体的学习要求,理解知识的意义,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教 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了解到知识本身的实际意义,才有可能把“要我学”的 要求转化为“我要学”的学习需要许多优秀教师所教的学科之所以能引起中学 生的喜欢,就是因为知识本身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当前,部分学生厌学、 弃学的原因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的还是由于学生受到各种不良的影响,对 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所造成的二)情感因素在学习中,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适当的满足,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学生有 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这种欲望得到满足,学生就会表现出愉快 的情绪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孔子倡导乐学,指出好知不如乐知,说明两千多年 前的古代教育家已经认识到情感因素对学习积极性的制约作用情感具有两极性, 消极的情绪会严重影响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避免学生产生 恐惧、焦虑和厌烦的情绪三) 意志因素意志对学习积极性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志向水平和意志品质两个方面志向水 平是指个人期望达到目标的水准心理学家勒温(K.Lewi n)和霍普(F.Hoppe)等人曾 对志向水平进行过实验研究高觉敷主编《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 社 1982 年版,第 353 页他们发现一个人的成败体验不是仅仅依赖于活动的结 果,也依赖于个人的志向水平比如一个被试在打靶时,自信能打中五环,可是 只打中四环,他就会产生失败的体验,以后继续打靶,常常徘徊于二环与三环之 间,一旦击中了四环,他就会产生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体验可以提高志向水平, 失败的体验则会降低志向水平一般说来,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满意的结果, 会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志向水平,产生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反之,经常失败的结果, 会在学习上降低志向水平,挫伤学习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 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使学 生在学习中取得良好成绩,以防止部分学生由于屡遭失败而产生焦虑情绪和退缩 反应四) 个性因素个性的各个方面几乎都与学习积极性有密切关系,其中自我评价,理想,信念和 性格对学习积极性起着更为直接的作用进入中学之后,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同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他们 开始自觉地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并越来越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学生在 与周围的人相互作用时,经常把自己和别人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在 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如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就能按照社会和教育 的要求,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从而产生较为稳定的学习积极性理想和信念不仅制约着学习积极性的性质,而且能给学习活动提供巨大动力一 个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信念的学生同目光短浅只考虑个人前途的学生,就学 习积极性和性质来说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远大的理想还是狭隘的个人理想都可以 为学习活动提供动力,不过,前者由于受到社会的鼓励和学校的支持,对学习积 极性的激励作用更大更持久,而后者的动力作用则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我国多数 中学生已逐渐形成了较为远大的理想,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已成为当代中学生 的主导学习动机性格对学习积极性起着直接的制约作用具有勤奋、认真、谦虚和自觉性、纪律 性等良好性格的学生,无论是在顺利条件下还是在困难条件下,有人监督或无人 监督,都能勤奋学习,认真听讲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困难条件下能表现出 顽强的毅力有的学生比较懒惰,做事马马虎虎,缺乏自觉性,比较散漫,在这 些学生身上很难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又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如何 把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由学习需要引起学习动机和认识兴 趣,并形成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产生符合社会要求的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这不仅要考虑制约学习积极性的各种客观因素,而且还要考虑影响学习积极性的 主观因素,以及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