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HFSS常见问题集锦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7.91KB
约36页
文档ID:389933068
HFSS常见问题集锦_第1页
1/36

因为HFSS里的是要在边界上的,不然就要用一个反射面1、HFSS 仿真结果的疑问我在做一个 0.3g--2.7g 超宽带天线,用 ansoft 仿真结果也差不多了, 可是同一模型当我把扫频范围设定为0.3g--lg,结果(方向图和 驻波)变化很大,我进一步细化又把频率范围设为 0.3--0.6g 时,结 果再次变化,一次比一次变化大我想问各位大虾,同一模型是不是每次频率设定范围不一样,结果就差距很大,那我仿真时该设定多大范围比较好呀? 欢迎热心同志给予解释 帮助,,,多谢咯!!!答:仿真频率范围无谓,关键是在不同的频段仿真的时候你的空气盒子大下得相应的改变,为你仿真中心频段的1/4波长•如果仿 真频段太宽,也可以分段仿真.2、请教:这个同轴是怎么加的图片:请问这个同轴是怎么加的垫片印刷在介质板上 使用 50ohm 同轴线馈电 请问同轴的内轴外轴都是怎么加到天线上的我只将内探针加到了介质上 结果有一个谐振点总是畸变 肯定是我 的同轴馈电出了问题 麻烦大家帮我看看 我想了好久了 答:建模时只要画出同轴与地板交界处端口就行了(内心不变),重 新画出地板(画一个面)从这个地板上讲端口和内心减去(克隆), 将内心从端口中减去(克隆),再在端口处设置激励就行了。

其实只要把你的模型发上来,一看就明白了,上面的回答应该是用集 中端口设同轴线的做法,附一个例子给你看看,模型比较大,把端口 放大就可以看到细节部分了下载 1fed by coax lumpedport.rar(6 K) 下载次数:313、提一个关于 Radiation Boundary 的问题如题,按照 full book 上的说法,只要将模型边界条件设置成 RadiationBoundary,就相当于不受边界的约束,波可以辐射到无限远空间,换句 话说求解的空间大小已经不会对求解结果产生影响 .但是我在做微带 模型时对空气层的大小设置不同值后发现结果不同.请高人指点迷津!关于这个,可以参考金建铭的电磁场的有限元方法一书,电磁场的有 限元方法中对于计算区域的截断的处理都不是非常的理想,辐射边界 也是近似,至于辐射边界与计算目标的距离说法更是不一,论坛之前 有帖子进行过大规模的讨论,我记得结果似乎是没有完全的定论,最 常见到说法是 0.25 波长就”差不多“,呵呵具体每种情况到底差多少也 不可一概而论而且这个0.25 的系数似乎不被金建铭很认可,书中的相关的有限元计算设置的都是0.3 倍波长,吸收边界对大角度入射的情况,吸收效果不佳。

0.25 波长是针对高增益天线对低增益,由于大角度大电场强度入射的影响比较显著,需要扩大到0.5 波长,从而减小入射角这些在 full book 里面是有的,宝典一定要多读几遍啊4、Hfss 求解和空气盒设置问题 我仿的一个超宽带天线,F为3.1-11,我设置的求解频率为11用fast 扫频,空气盒高度将近1/2波长,不知道这样的设置对不对,是不是空气 盒的高度高点更好,还有这求解频率 11有没错,希望高手指导下 答:求解频率设置为 11 没有什么问题,不知道"空气盒高度将近 1/2 波长"是按那个频率计算的,一般应选取最低频率 3.1 的四分之一波长 空气盒高度实际上是中心频率的6G的1/4*lamd,如果按照最低频率 设置的话,像我今天仿的另外一个例子是1-11G,那空气盒的高度非常 大,求解的速度非常的慢,甚至没法仿真,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设置呢, 能不能用中心频率来设置呢? 频率太宽的话,可以分段仿真,这样比较准确; 天线距离空气边界要求是1/4波长,和相距1/2波长的仿真结果相差 不大,我都用的是1 /2波长;求解频率不应该是11吧,应该是中心频率.其次波长也以中心频率 为准的5、HFSS 中的端口问题在 hfss 中何时设置 waveport 何时设置 lumpport ,他们有什么区 别?在端口设置时,有时提示画线有时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和哪里 的设置有关?那里新建的线是积分线吗?何时是终端线?还有何时 要画积分线,要画终端线?他们各代表什么意思?6、HFSS 中的求解器问题在 hfss 中何时用 drivenmodel /driven terminal / eignmode 呢?分别有什么区别?7、激励阻抗归一化的作用在设置激励时的默认阻抗是 50 欧,还有一项是 post processing 里 有两个选项 do not renormalize 和 renormalize 这个有什么作用,代 表什么意思?8、请问:交叉极化度是什么概念?请教各位:交叉极化度是什么概念? 谢谢指点!讨论:用于发射或接收给定极化波的天线不能发射或接收其正交极化 波,交叉极化隔离度为一个波束在给定极化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功率与 其接收的正交极化波在此方向上的功率之比。

不是不能接收正交极化波吗 怎么会有功率 那接收的功率是0 了假如线极化纯度很高,确实完全不能接收正交极化波,正交极化方向 分量的功率为 0但事实上天线极化都不可能这么纯,所以有些情况 就需要讨论交叉极化鉴别率了交叉极化鉴别率定义:在给定方向上(一般指主极化最大值方向)上, 天线辐射的主极化分量与交叉极化分量的功率密度之比如果主极化 是垂直极化,则水平极化分量为交叉极化,如果主极化是右旋圆极化, 则左旋圆极化为交叉极化交叉极化鉴别率越大,极化纯度越高 事实上没有天线能作到完全接收不到正交极化波,因此引入了交叉极 化隔离度的概念,以判断该天线接收交叉极化波的能力大小,当然接 收得越少越好弱弱的问一下:交叉极化隔离度和交叉极化鉴别率是一个概念吗 说实话,我以前一直以为是同一个概念的,多亏楼上问了,“催”我 去看了看,感觉不同的书定义有所不同这是摘自沈民谊,蔡镇远编著《卫星通信天线》中的一段话: 交叉极化隔离度 XPI:本信号在本信道内产生的主极化分量 E11 与在另一信道中产生的交 叉极化分量 E12 之比,由定义可知,由于天线系统本身的反射面所产 生的交叉极化分量,会影响到工作在同一频率的另一通道的正常通 信,这时的交叉极化可定义为交叉极化隔离度(XPI),它是天线自身 产生的。

交叉极化鉴别率 XPD:本信道的主极化分量 E11 与另一信道在本信道内产生的交叉极化分 量 E21 之比,由定义可知,由于天线系统中其他通道所产生的交叉极 化分量,会影响到工作在同一频率的本通道的正常通信,这时的交叉 极化可定义为交叉极化鉴别率(XPD),两种定义都是衡量交又极化分 量的大小,但两者的出发点不同, XPI 在单极化和双极化系统中都存 在,而XPD只存在于双极化系统中我上面说过的交叉极化鉴别率的定义感觉跟这里的交叉极化隔离度 同概念,有时间再研究研究了呵呵,也多谢你提出这个问题,对大家 都很有帮助任何天线都很难做到完全抑制正交极化波,或多或少会接受一些正交 极化波极化隔离度越好,交叉极化越小形象点说:设计一个圆极化微带天线,看仿真后的方向图,会有一个 RLCP, —个LHCP如果希望收发RHCP,则从方向图上看,LHCP 越小,交叉极化越小我也有個問題,那跟"軸比"有什麼差別???轴比是衡量圆极化程度的.把电场矢量的终点轭迹看作一椭圆,其长轴 与短轴的比.衡量圆极化的好坏.交叉极化度是衡量天线对两种极化方式的能力的.还想请教一下:在建立分析设置时,求解频率是不就是中心频率?求解频率应该高于你的扫频的中心频率 是剖分网格的依据在 result 中 solution data 里看的 Z :waveport1:1 和 Port Z0 分别是指天 线输入阻抗和馈线的特性阻抗。

解答:Zo指的是端口的特性阻抗,Z11应该是从端口向负载端看去 的端口阻抗,简单的说对 Zo 可以说是传输线的特性住抗, z11 是输 入住抗Z0可以取50, 75.100什么都可以,主要看你的传输线的情 况,z11嘛是你要匹配到z0的天线的住抗没有那么理想的情况即 便是你实测的匹配比较好的天线的输入阻抗也是有一点虚部的有没有人知道怎么在hfss中加隔离电阻啊加个面 画条积分线那那个阻值怎么体现 薄膜电阻呀? 选则集总参数的端口我还是不怎么懂啊,你有做过的实例吗,给以发给我看看吗boundaries--LumpRLC嘿嘿,我知道了,谢谢不用请各位高手指点一下,在 HFSS 10.0 中怎样通过仿真结果判断微带天 线的线性化、圆极化(左旋、右旋)还是椭圆极化? 怎样得出 S21 参数的图形?谢谢! 画增益曲线图,那个增益越大,就是那种极化例如,左旋圆极化增 益大于右旋圆极化增益,就是左旋圆极化天线我天线结构是采用共面波导馈电,所以,我就选用了 Lumped Port ,然后使用 Driven Terminal 模式,但是出现两个问题,一是 DrivenTerminal比Driven Modal仿出来的增益高很多,二是我在HFSS11版 本中使用 Driven Terminal 模式加 Lumped Port 的时候, HFSS 程序报 错关闭。

请问这些是什么问题啊?请问怎么在 HFSS 中看天线的极化特性 0 一直没有找到看天线极化特性的地方,请高手指导一下 可由 GainPHI GainTHETA GainGHCP GainLHCP 來看出極化是水平 垂直 左旋 右旋!!polarization ratio 和 axial ratio 到底是什么概念 0 有什么区别,分辨一个天线是圆极化还是线极化应该看哪一个参数 polarization ratio衡量交叉极化的axial ratio 衡量圆极化的如果能用 waveport 就用 waveport,lumped 是个模拟的端口,在很多 情况下结果不是很能保证精确性gain 与 realized gain0 请问看天线增益时 gain 与 realized gain 有什么区别啊?谢!Gain=4piU/Pacc U is the radiation intensity in watts per steradian in the direction specified.Pacc is the accepted power in watts entering the antenna.Realized Gain=4piU/PincidentU is the radiation intensity in watts per steradian in the direction specified.Pincident is the incident power in watts. 这几个值的大小可以在 antenna parameters 中查看. 对于你说的线馈微带贴片天线而言 RealizedGain 就是考虑上馈线损 耗后的增益,Gain则不考虑。

gain 可能是指不考虑馈电电路网络损耗时的天线的增益,而 realized gain 是指包括馈电电路网络损耗在内的天线的增益关于 Er 的讨论 这个不奇怪!天线剧烈小型化的产物/er=90甚至er=100+的,都有人在做,而且已经产品化!各位,起初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一般做天线的最多用到er=20的材 料,当 er 继续增大时,天线的效率会降低,为了保证天线的效率, 抑制surface waves必须保证,介质厚度h/lambda小于0.3/2*pi* (er) 0.5,才可以忽略表面波的影响但是这个er,100+的天线已经产品 化导航问题是,高er材料必然导致高Q,和很窄的BW,很高的LOSS,很 低的效率希望与大家探讨,高 er 天线应用问题 有介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