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草稿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0.22KB
约7页
文档ID:509163283
江苏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草稿_第1页
1/7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标准草稿(三年制中职)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内涵资料要求1.专业群构建1-1构建定位1.学校专业建设规划有效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 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社会管理和生 态文明等重点领域,专业群建设在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中地位凸显; 2.专业群构建思路清晰,群内各专业定位明确,适应行业和地区经 济发展需求,面向特定的“服务域”;3.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学校 “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总 结、专业建设计划、专业 群设置调研才艮告、论证报 告及过程性资料1-2专业群结 构1 .专业群由3个及以上专业或专门化方向组成(至少 2个专业); 群专业组合科学,符合职业迁移能力需求特征,并且群专业结构稳 定,组合中至少两个专业招生 3年以上;2 .核心专业具有明显的区域行业优势,紧密对接地方支柱产业、优 势产业及新兴产业,与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 5年以上;核心专业 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 心作用,近5年内有省级及以上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荣誉、奖励或 立项。

专业群设置和资源配置情 况、专业(专业方向、对 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 证书)一览表、专业获得 荣誉奖项有关文件、反映 专业群设置科学合理的相 关材料1-3建设机制1 .建立了校企双方参与的专业群组织体系,配备了群负责人、专业 负责人、课程群负责人,职责明确,运行局效;2 .具有健全的群建设制度,适应专业群的需求;3 .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专业教育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 享与互补组织机构相关文件、管理 制度汇编及制度实施情况 的有关材料、反映实施成 效的相关材料2.培养模式改2-1人才培养1.校企共同制订科学、规范的群内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产专业开发机制、人才培养革方案业岗位细化新特点并具有一定前瞻性;2 .加强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切入点的人才珞养模式改革,积 极推进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行校 企一体化育人;3 .围绕专业群培养目标,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突出职业 精神培养,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全面发展与多路径成才、终身发展 搭建“立交桥”机制;专业群建设调研、 论证与剖析等过程性材 料;人才帮养方案、专业 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 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 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 方案。

2-2教学模式 改革1 .探索符合专业群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广泛 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完善分层教学制、走班制、学分制和导师制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 产过程,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2 .行业企业参与人才珞养全过程,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充分体现专业群的 技术创新能力S技术技能积累能力;3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 模式;4 .职业技能竞赛成果显著,技能竞赛活动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良性互动教学模式改革各项管理制 度、实施方案与考核标准 以及教学模式改革阶段性 成果2-3评价模式 改革1 .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成果显著,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 水平和就业质战为核心,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珞养质量评价标准;2 .广泛吸收学生、家长、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 质量评价,实现质量评价方式多兀化,积极探索第二方参与的教学人才将养质量评价标准、 多元化评价机制、就业质 量跟踪调查制度以及建设 性成果;评学评教的过程质量评价机制。

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3.应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诊断与指导,为科学 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3.课程体系建 设3-1课程体系 构建1 .普遍开展相应专业群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形成专业群岗位能力 分析报告;在专业群平台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中充分体现;2 .围绕特定的服务域,设置“群平台课程笺业方向课程”群选修课程”, 形成各专业间彼此联系、共享开放的课程体系;3 .群专业平台课程门数占全部专业课程门数 (不含综合实践课程与 专业技能拓展课程)比例A 50% (或2-3门平台课程)专业群岗位能力分析报 告,专业群各专业实施性 人才帮养方案,选修课程 手册3-2群课程开 发1 .确立以项目化为特征的课程和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着力开 发共享的平台课程或课程辅助资源(活页讲义、学习手册等),开发的课程能有效体现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中高职衔接,自主开发1门以上或参与开发2门以上校本专业群技能课程;2 .积极开发符合学生兴趣、专业拓展的群选修课程,在专业群学生中自由选择,群选修课程门数占专业选修课程的 80%以上;3 .组织开展除国家、省已有以外的课程课程标准或课程教学要求的 开发,所有课程均需有完善的课程标准或教学要求;4 .建立了 1个以上专业群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并实现资源共享,利用 教学网络平台,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在教与学中发挥良好作用。

课程开发方案及过程性材 料,群选修课程资料及选 修过程性资料,课程标准, 数字化资源库资料及网络 教学改革过程性资料3-3课程实施1 .开齐开足人才珞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有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 并严格执行;2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课程标准,学生 思想品德、专业技能达成度高;课程管理制度,教学安 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性 资料,教材选用统计表 重点观测专门化方向课程3 .建立了完善的校、系一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把控教学质量;4 .公共基础课统一使用国规和省荐教材,专业技能课按要求使用国 规和省荐教材,使用率70%以上的开出率4.教学团队建 设4-1团队结构1 .群专任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数与群专业在籍学生数比达到1:30以上;2 .群专任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本科以上学历 100%,高级职称25%以 上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8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 相关专业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40%以上;或获得有关行业 执业资格60%以上;3 .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占群专业教师比例 20-30%,均具有中级以上 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3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 技师职业资格。

1 .教师业务档案;2 .兼职教师名册及相关资 料4-2团队素质1 .学校或系部围绕专业群建设单独制定群专业专任教学团队(含兼 职教师)规划,明确专业群教学团队目标任务、政策保障、经费保 障和考核评价;2 .群专业专任教学团队年均师资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的10%以上;3 .群专业专任教学团队成员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教 学竞赛;或与企业合作取得专利;5 .群专业专任教学团队成员80%开设教学空间;6 .群专业专任教学团队成员具有国外先进职业教育学习经历的比例 5%以上1 .相关文件2 .财务报表3 .教师业务档案4 .学校教学空间4-3核心专业1.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讲师,从事本专业教学 4年以上;1.教师业务档案负责人2 .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每学年参加行业企业活动 4次以上;3 .主持省级以上课题研究并结题,或有 3篇以上论文在省级以上刊 物公开发表;主持或参与技术研发或技术服务并获得市级以上奖 项,或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信息化比赛中获三等奖以上奖项;4 .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或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或省职 业教育领军人才,或省级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或特级教师。

2.相关材料证明5.实训基地运 营5-1基础条件1.生均仪器设备值:理工医类专业A8000元,其它类专业A5000元;2.实训场所建成数字化教学环境,实现信息点全覆盖,百兆带宽到 桌面,计算机数量满足实训教学和管理需要有与专业群教学配套 的信息化实训资源平台1 .学校资产管理系统2 .现场查看5-2运营管理1 .专业群实训基地资产采用信息化管理,设备使用采用网络信息化, 可信息化预约,可视化监控,信息化统计使用课时和教学设备完好 率;2 .实验实训开出率100%,自开率95%以上,实训基地各实验(训1) 室平均利用率50%以上(含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利用率计算办 法:各实验(训)室学年平均实际使用课时数 /学年总课时数1000 课时);3 .实验实训室共享率达到60% (共享率计算办法:各实验(训1)室 平均服务专业数/本专业群专业数)1 .学校资产管理系统2 .学校实训基地管理系统 或办公系统6.建设成效发 挥6-1办学规模1.群内核心专业连续招生4年以上,年招生30人以上,群内其他 专业连续招生3年以上,专业群在籍学生规模 210人以上;在籍学生统计表及可供核 对的学籍管理信息库;培2.每年承担专业群相关领域的社会培训人次达到在籍学生数的90%以上。

训通知、花名册、培训计 戈I」、考勤考核资料等6-2培养质量1 .毕业生95%以上取得本专业群相应的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0%以上获得本专业群相应的 2个及以上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 书;或70%以上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个别特殊专业除外); 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相关应用水平等级考试取证率70%以上;2 .开展校级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本专业群学生参赛率 100%; 本专业群学生在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奖 项;3 .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起薪较高,就业满意度较高,毕业生就业率 95%以上,对口就业率70%以上,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教育, 有本专业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4 .在校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 满意度90%以上毕业生名册、职业(执业) 资格证书获得情况统计表 及证明资料,应用水平等 级考试相关资料及统计表 等校级技能竞赛、创新 大赛方案及实施资料,参 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或创 新大赛获奖情况及证明资 料等毕业生就业情况统 计表,劳动合向、高校录 取通知书复印件,就业创 业教育、创业实践基地和 项目的相关资料,就业创 业典型事迹,反映就业满 意度的资料等。

学生满意 度调查表,用人单位对毕 业生满意度调查表及相关 统计表等6-3社会服务1 .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实际到账资金20万元以上;2 .利用专业群的设施、设备、师资等资源,承担本地区行业部门或技术项目研发与服务取得 效益的证明资料,收入凭 证,反映专业资源共享和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职业资格鉴定,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发 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发挥不范、引领方面的资 料等特色创新1 .专业群建设各项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充分体现出专业群建设的信息化、国际化、 终生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并形成了原创性的范式和经验,在省内乃至国内同行中 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专业群与产业群及产业链的对接度,人才珞养模式、课 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产学研结合、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培养、 学生能力培养、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2 .凝练1—2个建设成果,并示范推广经认定确有推广示范意义 的专业群建设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