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网及信息系统事故重点要求及实施细则1.1 防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事故1.1.1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设备应采用冗余配置,互为热备,服务器的存储容量和中央处理器负载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主要功能的服务器宜配置2个及以上中央处理单元,对于厂站端设备,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的发电厂和枢纽变电站可采用主要模块冗余配置的远动系统1.1.2 主网500kV及以上厂站、220kV枢纽变电站、大电源、电网薄弱点、风电等新能源接入站(风电接入汇集点)、通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并网且装机容量40MW及以上的风电场均应部署相量测量装置其测量信息应能满足调度机构需求,并提供给厂站进行就地分析相量测量装置与主站之间应采用调度数据网络进行信息互换,为提高可靠性,WAMS主站应具备同时从调度数据网一平面和二平面接收数据的能力1.1.3 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应采用专用的、冗余配置的不间断电源供电,不应与信息系统、通信系统合用电源,不间断电源涉及的各级低压开关过流保护定值整定应合理交流供电电源应采用两路来自不同电源点供电发电厂、变电站远动装置、计算机监控系统及其测控单元、变送器等自动化设备应采用冗余配置的不间断电源或站内直流电源供电。
具备双电源模块的装置或计算机,两个电源模块应由不同电源供电相关设备应加装防雷(强)电击装置,相关机柜及柜间电缆屏蔽层应可靠接地1.1.4 厂站内的远动装置、相量测量装置、电能量终端、时间同步装置、计算机监控系统及其测控单元、变送器等自动化设备(子站)必须是通过具有国家级检测资质的质检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1.1.5 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应采用开放、分层、分布式计算机双网络结构,自动化设备通信模块应冗余配置,优先采用专用装置,无旋转部件,采用专用操作系统;至调度主站(含主调和备调)应具有两路不同路由的通信通道(主/备双通道)或一路专线一路调度数据网通道1.1.6 在基建调试和启动阶段,生产单位技术监督部门应在启动前检查现场调度自动化设备安装验收情况,调度自动化设备有关的运行规程、操作手册、系统配置图纸等应完整正确并与现场实际接线相符,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子站、调度数据网等二次系统(设备)必须提前进行调试,确保与一次设备同步投入运行1.1.7 发电厂、变电站基(改、扩)建工程中调度自动化设备的设计、选型应符合调度自动化专业有关规程规定,并需经相关调度自动化管理部门同意。
现场设备的信息采集、接口和传输规约必须满足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要求1.1.8 建立基础数据“源端维护、全网共享”的一体化维护使用机制和考核机制,利用状态估计等功能,督导考核基础数据维护工作,不断提高基础数据(尤其是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模型参数和运行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维护的及时性1.1.9 发电厂自动发电控制和自动电压控制子站应具有可靠的技术措施,对接收到的所属调度自动化主站下发的自动发电控制指令和自动电压控制指令进行安全校核,对本地自动发电控制和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输出指令进行校验,拒绝执行明显影响电厂或电网安全的指令,自动电压控制子站调节精度满足电网要求,在电压目标值3KV以内除紧急情况外,未经调度许可不得擅自修改自动发电控制和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和相关参数厂站发电控制和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更改后,需要对安全控制逻辑、闭锁策略、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全面测试验证,确保发电控制和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在启动过程、系统维护、版本升级、切换、异常工况等过程中不发出或执行控制指令1.1.10 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部门应结合本网实际,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必须制订和完善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考核办法、机房安全管理制度、系统运行值班与交接班制度、系统运行维护制度、运行与维护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等。
1.1.11 应制定和落实调度自动化系统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及完善修订和故障恢复措施,系统和运行数据应定期备份1.1.12 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一次设备检修,定期对调度范围内厂站远动信息(含相量检测装置信息)进行测试遥信传动试验应具有传动试验记录,遥测精度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遥测总准确度应不低于1.0级1.1.13 发电厂、变电站端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5号)及配套方案,确保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完整可靠,具有数据网络安全防护实施方案和网络安全隔离措施,分区合理、隔离措施完备、可靠1.1.14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策略从边界防护逐步过渡到全过程安全防护,禁止选用经国家相关管理部门检测存在信息安全漏洞的设备,安全四级主要设备应满足电磁屏蔽的要求,全面形成具有纵深防御的安全防护体系1.1.15 生产控制大区内部的系统配置应符合规定要求,硬件应满足要求;生产控制大区一和二区之间应实现逻辑隔离,防火墙规则配置应严格;连接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间应安装单向横向隔离装置;发电厂至上一级电力调度数据网之间应安装纵向加密认证装置,以上两装置应经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测试和安全认证,基本原则为“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
1.1.16 发电厂、变电站端应配备全站统一的卫星时钟设备和网络授时设备,对站内各种系统和设备的时钟进行统一校正主时钟应采用双机冗余配置时间同步装置应能可靠应对时钟异常跳变及电磁干扰等情况,避免时钟源切换策略不合理等导致输出时间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被授时系统(设备)对接收到的对时信息应该校验,采用北斗卫星对时为主、全球定位系统GPS为辅1.1.17 对生产控制大区的远程维护禁止采用外网VPN方式,禁止使用未经安全认证拨号方式对生产控制大区的远程维护禁止采用外网VPN方式,禁止使用未经安全认证拨号方式1.2 防止电力通信网事故1.2.1 电力通信网的网络规划、设计和改造计划应与电网及厂站发展相适应,充分满足各类业务应用需求,强化通信网薄弱环节的改造力度,力求网络结构合理、运行灵活、坚强可靠和协调发展同时,设备选型应与现有网络使用的设备类型一致,保持网络完整性1.2.2 发电厂和重要风电场、重要变电站、集控中心(站)与其电力调度机构或调度范围内的上级调度机构,应具有两个及以上独立通信路由,应具有两种及以上通信方式的调度,满足“双设备、双路由、双电源”的要求,调度接入所辖调度管辖的调度交换机,且至少保证有一路单机。
省调及以上调度及许可厂、站必须至少具备一种光纤通信手段1.2.3 发电厂、重要风电场、重要变电站和通信枢纽站的通信光缆或电缆应采用不同路由的电缆沟(竖井)进入通信机房和主控室;避免与一次动力电缆同沟(架)布放,并完善防火阻燃、阻火分隔、防小动物封堵等各项安全措施,绑扎醒目的识别标志;如不具备条件,应采取电缆沟(竖井)内部分隔离等措施进行有效隔离,同时有醒目的文字或颜色标注新建通信站应在设计时与全站电缆沟、架统一规划,满足以上要求1.2.4 同一条220kV及以上线路的两套继电保护和同一系统的有主/备关系的两套安全自动装置通道应由两套独立的通信传输设备分别提供,并分别由两套独立的通信电源供电,重要线路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道应具备两条独立的路由,满足“双设备、双路由、双电源”的要求1.2.5 线路纵联保护使用复用接口设备传输允许命令信号时,不应带有附加延时展宽1.2.6 发电厂及重要变电站与电力调度机构调度自动化实时业务信息的传输应具有两路不同路由的通信通道(主/备双通道)满足“双设备、双路由、双电源”的要求1.2.7 通信机房、通信设备(含电源设备)的防雷和过电压防护能力应满足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和过电压防护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通信机房环境温度、湿度符合要求,机房空调工作正常;对机房空调、机房温、湿度具有控制措施1.2.8 电网及厂站一次系统配套通信项目,应随电网及厂站一次系统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投运,以满足电网及厂站发展需要,同时也应满足厂站通信需求1.2.9 通信设备应在选型、安装、调试、入网试验等各个时期严格执行电力系统通信运行管理和工程验收等方面的标准、规定1.2.10 应从保证工程质量和通信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出发,合理安排新建、改建和技改工程的工期,严格把好质量关,满足提前调试的条件,不得为赶工期减少调试项目,降低调试质量1.2.11 在基建或技改工程中,若电网及厂站建设改造工作改变原有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设备配置、技术参数时,工程建设单位应委托设计单位对通信系统进行设计,深度应达到初步设计要求,并要按照基建和技改工程建设程序开展相关工作通信系统选型应符合通信专业有关规程规定,并需相关通信管理部门同意后,才能实施现场设备的接口和协议必须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必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通信系统过渡方案1.2.12 用于传输继电保护和安控装置业务的通信通道投运前应进行测试验收,其传输时间、可靠性等技术指标应满足《光纤通道传输保护信息通用技术条件》(DL/T 364-2010)等的要求。
传输线路分相电流差动保护的通信通道应满足收、发路径和时延相同的要求1.2.13 安装调试人员应严格按照通信业务运行方式单的内容进行设备配置和接线通信调度应在业务开通前与现场工作人员核对通信业务运行方式单的相关内容,确保业务图实相符1.2.14 严格按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及其他光缆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架空地线复合光缆、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等光缆在进站门型架处的引入光缆必须悬挂醒目光缆标示牌,防止一次线路人员工作时踩踏接续盒,造成光缆损伤光缆线路投运前应对所有光缆接续盒进行检查验收、拍照存档,同时,对光缆纤芯测试数据进行记录并存档应防止引入缆封堵不严或接续盒安装不正确造成管内或盒内进水结冰导致光纤受力引起断纤故障的发生1.2.15 通信设备应采用独立的空气开关或直流熔断器供电,禁止多台设备共用一只分路开关或熔断器各级开关或熔断器保护范围应逐级配合,避免出现分路开关或熔断器与总开关或熔断器同时跳开或熔断,导致故障范围扩大的情况发生1.2.16 各通信机构负责监视及控制所辖范围内的通信网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通信网故障信息,指挥、协调通信网故障处理1.2.17 通信站内主要设备的告警信号(声、光)及装置应真实可靠。
通信机房动力环境和无人值班机房内主要设备的告警信号应接到有人值班的地方或接入通信综合监测系统1.2.18 通信检修工作应严格遵守电力通信检修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对通信检修票的业务影响范围、采取的措施等内容应严格进行审查核对对厂站内生产业务及通信产生影响的通信检修工作,需按照厂站内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对影响一次电网生产业务的检修工作应按一次电网检修管理办法办理相关手续严格按通信检修票工作内容开展工作,严禁超范围、超时间检修1.2.19 通信运行部门应与一次线路建设、运行维护部门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因一次线路施工或检修对通信光缆造成影响时,应提前上报年度、月度检修计划一次线路建设、运行维护部门应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通信运行部门,并按照电力通信检修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如影响上级通信电路,必须报上级通信调度审批后,方可批准办理开工手续防止人为原因造成通信光缆非计划中断1.2.20 通信运行部门应结合检修及改造等工程对复合光缆进行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上级技术管理部门通信运行部门应每半年对全介质自承式光缆和普通光缆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厂站内及线路光缆的外观、接续盒固定线夹、接续盒密封垫等,并对光缆备用纤芯的衰耗进行测试对比。
1.2.21 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线有无锈蚀、接地体附近地面有无异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