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鉴赏(一)李白:菩萨蛮张志和:渔歌子白居易:忆江南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李煜:虞美人李煜:浪淘沙李煜:相见欢李煜:乌夜啼范仲淹:苏幕遮范仲淹:渔家傲柳永:蝶恋花柳永:雨霖铃菩萨蛮①【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王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作者】701 —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唐玄宗时供奉翰 林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安史乱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 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 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隆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尊前集》 收录“李白词”十二首,然颇多伪托注释】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 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品评】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 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黄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 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 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开头两句为远 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 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 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 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 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近景, 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 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 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 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 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 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 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 《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 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渔歌子①【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
③ 青箸笠,④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作者】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著书亦名 《玄真子》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 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 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 ④箸 笠:用竹蔑编成的斗笠品评】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 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 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
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 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 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 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 西塞山在长江边忆江南①【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能不忆江南作者】772-846,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 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 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 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注释】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 《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 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 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 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 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 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 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 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 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菩萨蛮①敦煌曲子词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②水面上秤金垂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③北斗回南面,④休即未能休,⑤且待三更见日头作者】本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 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是千年 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 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
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饶宗颐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辞总集》等注释】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 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②休:罢休,双方断绝关 系 ③参(音申)辰:星宿名参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 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 ④北斗:星座名,以位置 在北、形状如斗而得名⑤即:同“则”品评】此词写爱情的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它以不可实现 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 贞不渝汉乐府民歌中有一首《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命意与构 思或为此词所本但《上邪》是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此词中的誓言发 自男方抑或女方,却任人想象,因而更见灵动活泼不言而喻,此词的抒情主 人公是在两情最为浓烈与炽热的欢娱之际向对方陈词的发愿于“枕前”,表 明他们是已结连理的伉俚而所发誓愿多达'千般”,则见出主人公发愿时为 激情所驱滔滔不能自已,作者再现于笔端的只不过是其中的片言 语罢了:他 时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 时而引喻河流山川(青山烂、黄河枯),时而又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实例(“水 面上秤金垂浮”),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绝无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借以比况 拳拳爱心的坚贞不渝,是极为确切而又富于联想的。
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词,而 直接托出喻体,一气排开,直贯到底,不稍停顿,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际留下鲜 明而又深刻的印象这正是此词在艺术上显著特点同时,此词无意象文人词 那样追求含蓄蕴藉之致,其抒情方式以直率、热烈、大胆、泼辣见长,遣词造 句亦不假雕饰,形同白话,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辞的拙朴、自然的本色虞美人①【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②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③只是朱颜改④问君能有几多愁,⑤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 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 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 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 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 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 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品评】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 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 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 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 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 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 日叮”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 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 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 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 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 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 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 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Y一 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一“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 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 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浪淘沙①【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 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 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注释】①此词原为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