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7.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案(共3篇)

hu****a8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2.60KB
约15页
文档ID:134983776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7.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案(共3篇)_第1页
1/15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7.爬天都峰》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课文题目在“天都峰”前冠于一个“爬”的动词,就有了两个表达内容,一是“天都峰”形态内容,二是谁,怎样“爬”内容教学时要根据这个明显特点,抓住两大板块,因势利导,分层推进丰富对天都峰“险”的感性认识;角色体验,来自对方的鼓励;设身感受,攀爬的艰难和奋力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和内化语言,同时放飞想象,发散思维,陶冶情操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颤、攀、鲫”等6个生字;会写“辫、似”等11个生字2、在理解自然段意思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整体感知有所体会3、背诵第二自然段,积累语言,迁移内化4、学习从人物对话中品味人物性格和品质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天都峰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交流热身(一)课件出示:天都峰文字图片资料,游人爬天都峰片断二)学生交流、概述各自眼中的天都峰三)教师相机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观看和交流,对天都峰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爬天都峰》(相机板书课题)二、读题质疑(一)学生读课题二)抓住动词“爬”,名词“天都峰”,展开探究1、谁?怎样爬天都峰?2、天都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三)梳理疑问。

谁爬天都峰?怎样爬天都峰?(板书:谁爬天都峰?怎样爬天都峰?)三、循疑读书一)示范朗读课文二)师生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要点:爬天都峰人物,课文里的天都峰是怎样的要点:我和爸爸,老爷爷;高、险)(四)再读课文1、学生画出生字词,对照工具书,拼一拼,读一读1)指导读准“颤、攀、鲫”三个生字多媒体)(2)考察学生对生字的熟悉程度(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观察“辫、似”两个生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多媒体)2、整体感知1)用“谁”“做什么”的句式说一说课文内容提示: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2)怎样爬天都峰?提示:一会儿攀[pān]着铁链[lin]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3)以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思路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提示: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四、小结启思这节课我们通过“谁”“做什么”的句式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如何爬天都峰,用先写,接着写,最后写什么的思路理清了课文叙述顺序,收获不小五、练习1、给“爬、峰、辫、顶、仰、似”找一个以上的形近字,然后组一个以上的词,抄写1到3遍六、作业每个生字写5变,组两个词第二课时一、温故引新一)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

1、读句子想画面,修改完善“天都峰”画作2、背诵展示[设计意图]“温故引新”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第二课时的导入采用“温故引新”的方法尤其恰当在巩固了上节课重要内容的同时,为进入新的学习内容做好心理准备二)品句子,丰富语感1、抓住“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等句子品味天都峰的高,和“我”怀疑能否爬得上去的心情2、抓住“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等句子品味天都峰的陡和“我”信心不足的心情3、概括段意1)思维导航:这个自然段,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都峰的高和陡,二是“我”缺少信心的心情2)引导概括:天都峰又高又陡,我信心不足4、积累内化1)思维导航:先写看到的实在景物,然后写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象,把实在景物和感受想象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天都峰的险2)用“似乎”说说你看到天都峰后的感受[设计意图]从感悟的层面上说,抓住重点句,透过语言表面意思,探究其含着的意思,尝试着把簿书读厚,渗透从语言表面意思探究其含着意思的认知方法,从训练的层面上说,一是在思维引导下,让学生对文本把实在景物加上感受和联想的表达方法有所体会,在这个基础上用“似乎”进行想象和语言训练,使想象和语言训练相得益彰。

二是扎实进行段的训练二、由新深入(一)小结过渡通过研读第二自然段,我们从字里行间似乎也看到了天都峰又高又徒,似乎走进了作者由于畏难而信心不足的内心世界接下来的故事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3至7自然段二)深入研读1、学生自由朗读3至7自然段2、汇报感受3、根据汇报,相机指导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在此基础上扮演人物展开对话,感受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内心世界4、思维导航(1)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尚且敢爬天都峰,“我”怎么不敢?(2)“对,咱们一起爬吧!”老爷爷的话深深地鼓励了“我”5、品读想象(1)在老爷爷的鼓励下,“我”是怎样做的?课件出示:“我奋力向山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揣摩“我”攀爬的样子,用“一会儿……一会儿”句式说说“我”或老爷爷攀爬的样子抓住“像小猴子一样……”展开想象,“我”还可能像什么?(2)课件出示:“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抓住“终于”一词,再现攀爬情境,体会攀爬时的艰辛和奋力三)小结过渡“我”在老爷爷的鼓励下,经过奋力攀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按说课文到此就该结束了。

可作者为什么还要用2个自然段来写他们互相道谢呢?[设计意图]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本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在品味人物攀爬的动作行为中,体会攀爬的艰难和奋力同时放飞想象,再现“我”和老爷爷攀爬时的各种动作形态,并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加于表述,在发散思维的同时,内化语言,丰满人物形象四)探究升华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至10自然段2、学生汇报这个问题,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难,用两个预设分散难点)3、预设1:课件出示下列对话:老爷爷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我”回答说:“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4、让学生扮演角色多次对话一边对话,一边体会5、汇报读对话体会6、预设2:思维导航(1)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天都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要点:a自身的努力b都从对方的身上汲取了力量2)他们都说要谢谢对方,那到底该谁谢谁?要点:要感谢自身的努力,也要感谢来自对方的鼓励[设计意图]继续在角色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情感,继续学习从语言表面意思中体会其含着的意思,提升感悟理解能力。

对“作者为什么还要用2个自然段来写他们互相道谢”之问题,若遇到解读困难,可用两个预设加于引导,化解难题五)升华拓展1、带着感情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2、思维导航(1)“我”老爷爷真有意思,体现在那些地方?(2)回顾第二自然段有关“我”缺少信心的句子3)回顾“我”在老爷爷鼓励下奋力攀爬的句子4)想象老爷爷奋力攀爬的样子要点:努力奋斗,向他人学习,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3、例说从别人身上受到鼓励的故事4、学生自由发言,说实例,谈体会[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获得语感,通过思维导航,化解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难度,提升理解质量,通过例说,提高理解的广度,升华文本主题,使学生受到人文熏陶三、教师相机小结,布置练习一)、小结:小朋友们,老师相信你们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去战胜困难,夺取胜利二)练习1、根据课文中“我奋力向山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的描写,展开想象,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写“我”或老爷爷攀爬时的样子2、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习课文后的体会[设计意图]把阅读和放飞想象,发展思维,习得语言,陶冶情操结合起来,落实语文教学该当之任。

特别建议】《爬天都峰》是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里的课文,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教法学法时要注意学段之间的衔接如识写生字的教学,既要顾全到二年级孩子识字的习惯和能力,又要适当提高自我识字写字组词的要求就阅读理解重点而言,要从理解句子,学习句子,提升到理解自然段,在实践中建构自然段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学习概括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概括自然段主要内容的能力像《爬天都峰》这类写景叙事的课文,最少要在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有比较明确的感知认知一是景物特征,二是绘景叙事时的基本表达方法,三是事件的生发、过程结果,四是事件中人物活动方式及情感品性,五是景与事的联系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无非是要通过例子让学生积累些语文材料,获取些语文养份,习得些语言表达形式,学到些语文学习运用方法,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陶冶爱国情感,同时兴趣得于浓厚,想象得于放飞,思维得于发展,学习例子本身并不是目的因此,教学《爬天都峰》这类课文,首先要思考的就是,依凭其内容和形式,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得意,在实践中得文在得意得文中放飞想象,发展思维通过想象和思维促进得意得文的深入这就要处理好感悟与训练的关系,发挥感悟与训练各自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悟中训练,在训练中感悟,让感悟和训练相得益彰。

《17.爬天都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