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学研究-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1.98KB
约45页
文档ID:203848094
国学研究-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_第1页
1/45

国学研究-中国古典诗人的炼字、炼句、炼意 炼字  炼字,即是对诗中所使用的每一个字进行精细地推敲和创造性地搭配,使其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因为汉字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所以炼字往往也是遣词造句,运用字词的功夫前人曾有“一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字为句眼”和“日锻月炼”等说法意思是说有的诗句往往因为一字之异而决定一句的优劣,甚至看出这首诗的高下宋代范温在《潜溪诗话》专设“炼字”一条,其中谈到:“好句要须好字,如李白诗:‘吴姬压酒唤客尝’,见酒初熟、江南风物之美,工在‘压’字老杜《画马》诗:‘戏拈秃笔扫骅骝’,初无意于画,偶然天成,工在‘拈’字柳涛:‘汲井漱寒齿’,工在‘汲’字工部又有所喜之字,如‘修竹不受暑’、‘野航恰受二三人’、‘吹面受和风’、‘轻燕受风斜’,‘受’字皆入妙老坡尤爱‘轻燕受风斜’,以谓燕迎风低飞,乍前乍却,非‘受”字不能形容也清代贺贻孙在《诗笺》中也指出:“前辈有教人炼字之法,谓如老杜‘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是炼第三字法;‘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是炼第五字法之类”他的结论是“句法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正因为炼字对诗歌的高下起到如此的作用,所以因此中国古代诗人非常讲究诗歌字句的锤炼,所谓:“吟安一个宇,捻断数茎须”、“吟安五个字,用破一生心”;所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清诗丽句必为邻”;所谓“一句坐中得,寸心天外来”,“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所谓“险觅天应闷,狂搜海欲枯”;“生应无掇日,死是不吟时”等等  其实,炼字的作用并不止于诗歌创作方面,他在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吕氏春秋淫辞》中记载了战国时期的一件外交官司——空雒之遇当时秦、赵两国签订条约,条约中写到:“自今以来,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没多久,秦兴兵攻魏,赵欲救魏秦王不悦,派使者责备赵王说:我们两国间有条约:“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现在秦欲攻魏,而赵却要救魏,这违背了条约赵王问计于平原君,平原君向著名的诡辩家公孙龙求教公孙龙曰:赵国也可以派使者去责备秦王,因为赵国要救魏,“赵之所欲为,秦应助之今秦王独不助赵,此非约也”结果秦王只好撤兵公孙龙的妙策之所以得逞,就在于秦赵之约的措辞概念不明,表意含混:条约只笼统地规定秦与赵一方想干什么,另一方就要予以支持,给予帮助;而没有规定其欲干事情的背景条件,更没有规定碰到双方意图不同时应如何处置。

公孙龙就利用了这一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古代的一个外交案例另一个案例发生在近代:民国元年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有这么一条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约法》一出,众议纷纷:究竟是国务员对总统负责任呢,还是国务员协助总统对议会负责呢?这可不是一般性的语言歧义,而是牵涉到实行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的大问题,结果惹了不少历史麻烦这个条文直到民国十二年制定宪法时改为“国务员赞襄大总统,对于众议院负责任”这才算把歧义消除  炼字也是当代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高考试卷有一道试题是阅读王维《过香积寺》,要求学生从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中找出诗眼,这就是考炼字该诗的诗眼是“咽”和“冷”二字前者写出山中流泉由于形态各异的岩石阻挡而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后者写照在松林的日光,由于松林茂密幽暗而显得阴冷,于是,一个诗人眼中清寂幽冷、带着禅意的山中世界便展现出来,很好地表达了诗旨这就是诗中关键字即诗眼的作用,而这个关键字的产生过程就是炼字  一、炼字的作用  对诗歌而言,炼字究竟有那些具体作用呢?  1、使语言简洁、准确  刘勰“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善删者字去而意留”,炼字的结果能用最简约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作为一代诗文大家的欧阳修,在这方面堪为表率,留下许多炼字而使诗文简洁的佳话:如他的名篇《醉翁亭记》,首句是“环滁皆山也”有人看过原稿,上面罗列了四面山峰的名称,多达数十字,最后皆圈去,改为五字:“环滁皆山也”又有一次,一位士人匆匆跑来对欧阳修说,他在来府的路上马受惊狂奔,结果把一只狗踩死了欧阳修笑着对他说:你说了半天就六个字:“逸马毙犬于道”还有一次,一位士人写了首《鼓诗》献给欧阳修,是首五绝:“紧紧蒙上皮,密密钉上钉天晴和下雨,同是一样音”欧阳修看后笑道,其实每句四字即可,曰:“紧紧蒙皮,密密钉钉天晴下雨,同一样音”士人还未来得及说佩服,欧公又说,其实每句三字即可:“紧蒙皮,密钉钉晴和雨,同样音”士人听后也开玩笑说,还能再减吗?欧公说当然可以:“紧蒙,密钉晴雨,同音”(以上俱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炼字除了使诗文简洁外,还有一个功用就是使其更为准确李渔在《窥词管见》中就说到这一点:“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妥与确总不越一理字,欲望句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古代的诗话中有个“一字师”和“半江水”的故事,就是讲如何准确炼字使之合理一字师”说的是唐代诗僧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齐己携此诗来谒当时的名诗人郑谷,郑谷反复揣摩后对齐己说:其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句不准确,因为“数枝非早也,末若一枝佳”齐己不觉拜倒曰:“一字师也”计有功《唐才子传》)既然诗题是早梅,那么,“一枝开”肯定比“数枝开”要早,也更切合诗题诗意齐己也是著名的诗人,能拜倒称师,这是炼字的功劳  “半江水”说的是任蕃改诗的故事:任蕃是浙江会昌人,年青时举进士落第,从此游历江湖有次来到天台山巾子峰,在寺壁上题诗一首:“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题完后任蕃便离去,走了一百多里路后,突然想起用“一江水”不如用“半江水”,于是便赶回去想改过来,但到了一看,却早有人替他改过了这让他十分懊悔,大呼台州有人后来,这个山上再也没有人署名题诗所谓“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计有功《唐才子传》)一江水”改为“半江水”也是使诗句更加准确合理:因为天台山巾子峰,高峻异常江水在如此高峻的山峰下,只要不是中天之月,就会受山峰遮挡,断然无法照临一江水而只能是半江水  2、使形象生动  炼字不仅使诗句简洁准确,也能使诗句更加鲜明生动,更加形象地表达诗意。

  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除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郁顿挫的文学风格外,语言的准确生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杜甫非常讲求语言的锤炼,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清诗丽句必为邻”都是他终生的追求,因此,他的诗歌语言生动而形象,有力地表现了诗意和主题如《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就很见炼字上的功力:正因为“平野阔”,方见星星遥挂如垂一个“垂”字又反衬出平野的广阔;因“大江流”,故江中月影流动如涌一个“涌”字又烘托出大江奔流的气势《咏怀古迹》中的“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赴”字,逼真地描摹出山势蜿蜒流走之势《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一个“潜”字把春雨写得有知有感,也写出了雨丝绵绵,悄临人间的春雨特征再如《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中的“红入桃花嫩,春归柳叶新”,用“入”、“归”二字,把红、青颜色写成动态,不仅是从无到有,而且是从外到内———不说红色是由桃花生出来的,也不说青色是由柳叶生出来的,而说红色、青色是由外部归入其中的,这样写就颇富情趣,而且紧扣题目“早春”二字,把桃花初开和柳叶新生这瞬间的景物征象表现出来,写出春归大地的盎然生机《月》中的“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二句,本是写月亮从山凹之处升起,却炼出一个“吐”字,此字一出,则山立即具备了人的形体、姿态和行为。

以上诸字的锻炼,均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当然,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炼字使得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绝不止杜甫一人,诗例也不胜枚举:如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二句,通过“引”、“衔”二字使雁和山拟人化,似乎连这些飞雁、青山都能成为他的知己,带去诗人之所憎而送来诗人之所爱,从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诗意再如两个宋词中炼字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和“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著一‘闹’字境界全出”,“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因为通过“闹”字和“弄”字,把春意和花枝变得好像具有知觉,给人以动态感和生命青春的感受,唤起人们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周邦彦作为词坛大家,他的词摹情状物堪称一流词论家强焕曾称赞他“模写物态,曲尽其妙”(《题周美成词》);王国维称赞他“言情体物,穷极工巧”(《人间词话》),获得如此盛誉与他长于炼字琢句有紧密关连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美成词于浑灏流转中,下字、用意皆有法度”陈说的“下字”即是炼字,如其代表作《兰陵王柳》开篇两句:“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此词借咏柳起兴,引出离别主题,寄寓词人倦游京都却又留恋情人的凄惋心情。

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离情别绪所以周邦彦落笔即写柳荫其中“直”字是词人精心锤炼的诗眼,一则词中写的是汴河堤岸上的柳树汴堤为人工开筑,故其上所栽柳树笔直成行再者柳树阴浓,沿堤展列,不偏不斜,又显示出时当正午,日悬中天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以直线和弧线勾勒塞外的荒凉寥廓,气象壮阔,笔力雄劲粗犷,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誉为“千古壮观”周邦彦把王维诗中的这个“直”字移用来描状春日正午汴堤上的柳阴,状物切实逼真,又渲染出一种寂寞、单调、苍凉的情调氛围,可谓用字大胆出奇第三从视觉效果上看,“直”字画出一道色彩由浓变淡、由近到远的直线,使画面有一种深远的视觉效果另外,笔直成行的柳阴与婀娜起舞的柳丝,构成了直与曲、刚与柔、静与动的对照补充,所以“直”字用得确实精妙下面,作者以一个“愁”字,直贯“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四句,以疾速的语言节奏,表明所愁是风快、舟快、途远、人远,令人感到愁绪之多、之长其中“一箭风快”与“半篙波暖”,以名词“箭”与“篙”用作数量词,从而组成两个对仗精工的四言句,使句子紧凑、浓缩,又有具体生动的意象风快”正衬人心之愁,“波暖”反衬人心之寒。

回头”句写的是路程遥远,便用一个七言长句来表达而“望人”五字,句法明快疏朗,质朴无华,直写其思念情人之行为意态,却言浅意深,包含着无限的怅惘、凄楚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评这四句是“酷尽别离之情”另如《琐窗寒寒食》一词,抒写客中寒食节对雨怀人之感,炼字上亦颇有功力: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此词可能是周邦彦早年旅居汴京之作开篇“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三句,唐圭璋评曰:“起句点梁,次句入事,第三句记地”其中“暗”、“啼”、“单”、“小”、“朱”这五个字作为形容词修饰名词意象,都很准确、精妙,点明此时、此地、此人、此情、此景,字字切合(《唐宋词简释》)接下来的“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二句,写春夜之雨明明是词人自己“愁”,却移情于景,营造出“愁雨”的意象,将雨拟人化,说是雨愁愁雨”这一意象新颖、强烈,显出炼字之妙静锁”二字更妙雨已是“愁雨”,还被“静锁”在这小院之中,好像它只是洒落在词人独处的空间内。

这两句化用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其实被锁的不是“清秋”,也不是“愁雨”,而是“愁人”静”字着意渲染寂静的环境氛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