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颜色词的文化意蕴研究【摘要】中华文明传承了五千多年,在这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出了既具有特色性的属于自身的文明汉语就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而在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汉语文化中,人们对于颜色词的运用更是代表了汉语文化的重要元素,而汉语中的颜色词也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孕育的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语言中的颜色词,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够反映出语言所承载的文化魅力本文就汉语中颜色词所承载的文化意蕴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剖析古今学者对于汉语言中颜色词的研宄,深入分析汉语颜色词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并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以及颜色词与宗教、五行等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研宄,通过多角度地对汉语中颜色词的解读,达到充分挖掘汉语颜色词的文化魅力之所在,并通过这种颜色词的文化传承来深刻解读中华K族深厚的文化心态和情感色彩,【关键词】汉语;颜色词;文化意蕴一、引言一直以来,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颜色词不仅仅是人们在语言的运用中所对于客观事物的描述和表现,更多的是人们在发展和认知事物的过程的感悟和提升通常情况下,透过对一种语言中的颜色词的研究往往更能够让人们深刻地了解到这种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兴盛而同?r也能够让人们了解到这个文化中所包含的宗教文化、风俗文化、审美文化等其他的文 化元素。
木文就汉语中的颜色词进行研究和阐述,并分别通过对中华民族 所特有的“红”、“白”、“黑”三种颜色文化以及颜色词对于宗教文化和五行文化进行分析,采用举例法、分类法以及参考文献等方法从多角度对中国汉语中的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进行归纳和表述二、关于汉语颜色词的概述(一)汉语颜色词的发展概述色彩文化的起源在中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甚至更为久远的时代,可以说,对于颜色词的运用不仅是人们在语言的运用中所对于客观事物的描述和表现,更多的是人们在发展和认知事物的过程的感悟和提升而在《论艺术精神》一书中,康定斯基(被成为现代抽象派艺术的奠基人)曾经说过,色彩可以直接对人们的精神感官和精神认知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如果想要深刻地解析传承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那么对于颜色词的研宄更是能够解析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精神领悟汉语言中,对于颜色词的表述数不胜数,其中最基本的颜色词则是“红”、“白”、“黑”三种,可以说,中国人对于这三个基本的颜色词寄予了更多和更深的情感而对丁这三种颜色词的研究则更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汉语以及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魅力按照朝代的发展来看,对于汉语中的颜色词的研宂在南北朝时期产生,经过历朝历代的变迁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从唐代开始,由于唐朝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诗歌也随着文人墨客对盛唐的赞扬而盛行起来。
文人们对子颜色词的运用更加谨慎和用心,通常为了表现诗歌中所描述的唯美意境,文人墨客们要反复凝练,通常对于颜色词的把握更是一丝不苟 以期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望庐山瀑布》中有这样一句诗:“日照 香炉生紫烟”,“紫”这个颜色词的运用就巧妙地描绘出了烟气在阳光照射下所展现出的颜色,而更是呼应全文中尊贵磅礴的气势,堪称完美而到了宋元明清时,由于不同形式的文体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对于颜色词的研宄也逐渐深入,在一些颜色词的运用上更加投入了自身感情的色彩,又如辛弃疾的《书江西造门壁》中有这样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竞东流去”,此处对于“青”一次的运用就充分地表达了词人的无奈和壮志未酬的情怀而到了近现代,人们对于颜色词的运用以及对于汉语中的颜色词的研究更是深刻,随着1959年第一篇对于汉语颜色词的研究的专文的发表,(《鲁迅作品中色彩词的运用》,作者朱永?D一大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汉语中的颜色词做了研究和表述而到了现在,人们对于颜色词的研究方向大体分为了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主要研究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的颜色词,其二是针对颜色词的虚实用法进行研究,其三是从修辞以及其他角度对汉语中的颜色词进行研究,其四是通过对比中外对于颜色词的运用所进行的研宄。
这些研宄都为人们充分了解和认识汉语言中的颜色词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二)学者研究及文献概述1、颜色词的产生构词来源很多学者也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汉语颜色词中所蕴含的文化魅力,但是归根结底,人们对于颜色词的基本来源的观点是一致的都是认为颜色词最初是人们用来描述客观事物所呈现出的某种色彩的特质,随后经过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熏陶,颜色词才有了现在这样多重的含义2、汉民族的精神文化及其对颜色词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的研宄有一个统一的诟病,就是理论过于宽泛而不能达到切入点的精确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对于颜色词的研宂将古代和现代混杂在一起其实这种分类方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在现代社会,随着颜色词数量的增加以及文化的创新性所赋予颜色词的新的内涵,都使得颜色词的含义发生变化因此,在针对颜色词进行研究时,以特定时期为框架更能够帮助人们理淸颜色词与文化发展的脉络3、 从词汇、语法、语义学角度探讨汉语颜色词的特点针对词汇、语法、语义等诸多角度去对言语颜色词的研宄是众多的,对于颜色词在词汇系统、语义关系以及语法特点中的作用可谓是不容忽视的通过诸多学者对实例句法的分析,对颜色词的分类等方法,使得汉语颜色词又得到较为突出的进步。
4、 颜色词运用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李玉芝于2008年发表《色彩词的文学功能浅析》一文,分析了色彩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并在前人总结的两个“敷彩功能”和“表情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 “文化象征功能”和“修辞功能”两个功能;韩国的金福年也发表博士论文《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宄》,对各种特殊的修辞现象、修辞手法及其规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宂在诸多文章中有许多通过运用颜色词来实现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修辞手法是最简单、最实用也最容易让人理解的手法通过学者对文学作品中颜色词使用的分析,我们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更为简单,对于颜色词的使用也更为赞许 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颜色词研宄通过对诸多学者对于颜色词在词汇系统中的分析,我们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对于颜色词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对于颜色词在诸多视角的发展是有着突出贡献的以上所提到的诸多学者对于汉语当中的颜色词的相关研究可谓是斑斓多彩,而针对汉语颜色词的研宄也呈现出越发多样性的进步,所研究的方向也俞演愈多,近年来,针对汉语颜色词在外语翻译中体现的意蕴的相关研宄成为该领域的热门研宄,国内外学者都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我对于汉语颜色词在外语翻译中的意蕴研究也有着较为浓厚的趣味,由此便对其文化意蕴进项相关探讨。
三、中国传统的色彩文化(一)“红”文化不管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祌上,中国人对于红色历来是情有独钟中国人喜欢红色,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早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在过春节的时候,燃放的烟花爆竹,基本上都用红纸包裹,而贴的春联也是红色的在中国人开來,红色不仅能够驱邪去恶,更是一种兴盛和红火的象征,而红色也代表着喜庆,人在庆祝的时候也大多用红色来表达喜庆的意思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推祟太阳和火,而红色正是这两种事物客观的描述由此,中国人对于红色的喜爱也广泛地运用到语言中,例如:“红红火火”、“开门红”等,这些表达美好祝愿的词汇通常都会添加“红”这个颜色词另外,汉语中对红色的另外一种表达“赤”也广泛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红色在文化中还具有正义、真诚的含义,所以“赤子之心”的运用就极大地说明了中国人对于红色的喜爱中国人对于红色的喜爱有着历史的传承,也有着文化的内涵二) “白,,文化白色在汉语中表达的含义多种多样,这也说明了中国人对于白色所倾注的感情也很多一般情况下,白色作为最单纯的一种颜色,是光明和正义的象征现在人们常说的“0色收入”、“0纸黑字”中的白,就是正大光明的意思,是合法的,正义的白道”就是指代表着正义的一个群体或组织。
另外,白色还有“纯洁”、“完美”等含义例如“白玉无瑕”、“阳春白雪”等,这些成语中白色都被赋予了纯洁的含义,白色己经不仅仅是一种颜色的表述,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很多人喜欢白色,追崇白色,将医生这一职业称之为“0衣天使”等,这都表达了中国人或者汉语中对于白色的褒奖而在的传统文化中,对于白色的表述还有另外一层含义,被称之为“死亡之色”在这层含义中,白色与红色相对,象征着“死亡”和“不详”人们所说的“红0事”中的白事就是指丧事或葬礼等,而在丧事或葬礼中,人们都会穿白色的衣服,例如在古代,君王去世,就有“天下缟素” 一说,这里的“素”在汉语中就冇“白”的意思三) “黑”文化汉语中,人们对于“黑”所寄托的感情与白想对应,都具有多重性的文化内涵,有褒有贬,通常情况下,人们对“黑”比较厌恶,因为汉语中对于“黑”的表述大多是贬义词,认为黑是“邪恶”、“不光彩”的代表,例如“黑名单”、“黑市”等词,都将“黑”赋予了这一层含义,而在我国的佛教中,一般情况下会用“黑白”来象征“善恶”,这里的黑就是“邪恶”的意思另外,人们称IH社会为“黑暗时期”,用“黑心”“下黑手”来形容一些阴险狠毒的行为当然,在汉语中,“黑”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在某些情况下,“黑”也代表了一种正义和严肃。
例如人们在出席某些重大的场合的时候,通常会穿黑色的衣服以显示庄重另外,“黑”在汉语中也通常被形容比较美好的事物,例如“乌黑发亮”可以形容人的头发或者眼睛,这里的“黑”就是一种褒义,而我国北方所特有的“黑土地”也被形容为肥沃的土壤四、汉语颜色词与中华文化的关联表述汉语中的颜色词很多,对同一种颜色也有很多种表述人们在日常的语言运用中对颜色词寄托了不同的情感,使得颜色词也具有了不同的文化寄托而汉语中的颜色词在其他方面与中华文化有着更深的关联一)颜色词与宗教文化在中国,颜色词不仅与哲学文化相对应,而与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道教推崇黄色,认为黄色具有神圣、尊贵的含义而在东汉末年,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又被成力“黄老道”,而一些道教中的术法也被成为“歧黄之术”,道教中的道服大多是黄色(在当今的很多影视作品中,道教的鼻袓太上老君的道服就被设定为黄色),这足以说明黄色在道教中的重要地位,而道教中也通常称吉利的日子为“黄道吉日”这里的“黄” 一词,则充分说明了道教中赋予其的神圣、吉祥的含义另外,道教中所用的符咒通常是画在黄色的纸上,这也说明黄色被宗教赋予了正义和驱邪的含义相反,对于佛教而言,则比较看重于青、黑、红等颜色,这并不是佛教比较钟爱于这几种颜色,相反,佛教认为这三种颜色为不正之色。
而僧 人在僧袍(袈裟)上所染的这三种不正之色,正是佛家讲求“苦修”的真 谛僧人们认为,只有经?V重重磨难才会涅??成佛,因此,将“不正之色”加于身上正是修行的一部分而佛家也通常将灯称为“青灯”,这些都将青黑等颜色词与佛教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而通常,人们也用“黑衣”来指代僧人而白色则用来代表俗人,于是也有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诗句二)颜色词与诗词歌赋上文中提到,颜色词在汉语中的发展自唐代开始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诗词歌赋中对于颜色词的运用更是凝练例如诗句中“春风有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对于“绿”这个词的运用,将整句诗的意境极大地提高裾说诗人当时在绿字上曾反复推敲,最终确定,成为现在的千古绝句,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对于颜色词的把握也是十分的精确像这种巧妙运用颜色词而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