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章 审计、鉴证与注册会计师职业概述,主讲人:李治国,审计,鉴证,1,总体结构,讲授内容,第一节 审计与鉴证业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与种类 第三节 鉴证业务的含义、要素与种类 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2,第一节 审计与鉴证业务的产生与发展,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三、审计模式的演进 四、鉴证业务的产生与发展 五、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与与鉴证的发展,Assurance Service,3,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1),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随着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4,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2),萌芽时期,可追溯到16世纪的意大利,合伙企业出现以后诞生与确立,英国工业革命以后,股份公司出现1720年,英国爆发了南海公司破产事件,出现了第一份“会计师查账报告”,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诞生;,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在苏格兰成立,标志着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的诞生。
英国公司法确立了会计师的法律地位(1844公司法、1862公司法)5,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会计账目审计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20世纪的前30年),财务报表审计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今,),6,三、审计模式的演进,账项基础审计,内控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7,(一)账项基础审计模式,时期,账项基础审计(accounting number-based audit)存在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的这段期间,特点,审计对象是会计账簿;,审计目的是以揭弊查错、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为主;,审计报告的使用人也主要为公司的股东8,(二)内控导向审计模式,时期,内控导向审计(internal control-oriented auditing)存在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期间特点,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很大的相关性;,通过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决定审计方案,9,(二)内控导向审计模式,缺陷,有时进行控制测试并不能减轻实质性程序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内部控制的评价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容易产生偏差,对审计规划产生不良影响;,运用内控导向审计模式很难有效地规避三类审计风险:误报、违法舞弊和经营失败;,使用范围受限制,当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健全但执行不好时,就不宜采用内控导向审计模式,10,(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依据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进行的审计,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发布了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准则,要求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更深入地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审计风险模型做出重大改动。
修改后的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战略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方法反映了系统思考的观点:为了有效的审计认定,审计师必须了解客户的整个经营环境,从经营知识框架(这个广阔的背景给这部分注入了新的涵义)的角度解释重大交易的作用11,表11 风险导向审计与内控导向审计的比较,审计模式,比较内容,风险导向审计,内控导向审计,对审计风险考虑的内容和范围,会计系统和程序中存在的风险,控制环境中的风险因素,企业经营面临的外部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但没有考虑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风险确定重点审计领域的依据,对风险的评估结果,内部控制制度,程序,先分析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确定报表项目影响因素,从而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时间、性质和范围,先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再确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审计重点,审计风险的分析与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与评估,对内部控制的运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内容,对审计风险的处理,审计风险评估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抽取样本实施实质性程序时考虑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确认和测试的重点,管理部门为降低经营风险而采取的方法和行为,控制活动,通过测试内部控制,提出有关建议,报告的重点,风险降低的充分性、有效性,内部控制的充分性、有效性,审计结果,提出恰当的降低风险的建议,建议提出新的或改进的控制,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提出的建议直接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主要问题,建议加强内部控制或增加新内部控制,建议增加的控制点多,有阻碍正常程序运转的可能,审计的方法,既了解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又考虑内部控制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中存在的风险。
没有充分重视和运用分析性测试,只了解内部控制的局部,如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风险导向审计与内控导向审计的比较,12,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特征,责任前移,重心前移,从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出发,确立了战略审计观,分析程序作为最有效的审计方法,审计的目标是消除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增强财务报表的可信性,13,简化主义审计方法,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方法,交易导向,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可以通过检查部分来整体整体导向,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更加广阔的背景为部分注入了新的涵义集中在信息报告过程,通过了解所报告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形成一个可靠的绩效预期模型集中在经营过程,假定经营战略的目标是通过流程来实现的,因此,一个可靠的预期模型必须建立在复核经营过程和流程指标的基础上会计与审计的专门知识,依赖于对审计程序和会计准则的深入了解,主要是使审计师能够核实一致性,发现反常情况经营的专门知识,认为广泛的了解主体以及其环境非常有助于审计师核实一致性,发现反常情况离散系统,把系统理解为相互分离的,可以被独立工作的个人进行复核网络,把组织理解为动态的网络,它的系统不能被分离的检查审计风险,基于这样一种信念:财务报表的意见的出具可以与客户经营风险的评价无关。
经营风险,认为财务报表的意见不可避免的与更加广泛的评价客户的经营风险联系在一起简化主义审计方法与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的比较,14,四、从审计向鉴证业务的拓展(1),“鉴证业务,”(Assurance Service,),:“保证服务”、“签证服务”、“认证业务”和“可信性保证业务”它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际会计师行业对注册会计师专业鉴证性服务的一个新的概括和提法,既是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产品向纵深开发的结果,也是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从“审计”向“鉴证”的一次重大跨越15,四、从审计向鉴证业务的拓展(2),最早有组织地致力于鉴证业务研究与开发的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早在1993年,AICPA在探讨审计未来发展方向时便指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鉴证业务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澳大利亚会计职业组织(ASCPA and ICAA)、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等也成立了相关机构进行鉴证业务的研究16,四、从审计向鉴证业务的拓展(3),1997年8月,IFAC下属IAPC(IAASB的前身)发布信息可靠性报告的征求意见稿,得到积极回应1999年3月,IAPC发布鉴证业务征求意见稿,并于2000年月正式发布了IASE100鉴证业务。
2002年,IAASB重新划分CPA的业务类型,并将IASE100分拆为鉴证业务的国际框架和ISAE2000鉴证对象为历史财务信息之外的鉴证业务2003年,IAASB发布上述两个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建议取代ISAE100鉴证业务并废止ISA120审计准则的国际框架2005 年 1 月,IFAC正式发布了ISAE3000除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之外的鉴证业务17,四、从审计向鉴证业务的拓展(4),注册会计师职业是一种依附型职业,导致注册会计职业从审计向鉴证业务拓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执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受托责任范围的扩大,会计市场的激烈竞争,18,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与种类,主要内容一、审计的定义 二、审计种类 三、审计师的种类,审计的定义与种类,19,一、审计的定义,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的用户的系统过程,20,有关经济数据的认定,确认两者间相符合的程度,传达结果,具有利害关系的报告使用人,有关经济数据的既定标准,收集和评价证据,注册会,计师,图1-1 审计的系统化过程,21,理解审计定义的关键词,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客观地获取和评价证据,系统的过程,与既定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审计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用户,22,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的分类,财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经营审计,23,财务报表审计,审计依据:有关法规和会计准则,审计主体:多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目的:查明财务报表是否符合,既定标准(如会计准则),审计报告:书面报告对外发布,24,合规审计,审计目的: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合同和有关控制标准,审计主体:注册会计师、政府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审计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合约等,审计报告:书面报告、使用范围有限,25,经营审计,审计目的:评价经营业绩、寻找改善途径并提出建议,审计主体:注册会计师、政府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审计依据:没有固定的审计依据,建立评价标准是审计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审计报告:往往仅限于委托人使用,26,财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和经营审计的比较,审计种类,认定的性质,既定标准,审计报告的性质,例子,财务报表审计,企业个体的财务报表信息,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财务报表是否公允的意见,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合规审计,认定或资料是否遵照政策、法令政策、法律规定及规章等,管理层的政策、法律、规定或第三方的要求,发现偏差的汇总及对合规程度的保证,财经法纪审计,经营审计,活动或执行的资料,管理层或法令设立的目标,观察到的效率或效果;改进的建议,经济效益审计,27,三、审计人员的种类,注册会计师,政府审计师,内部审计师,法务审计师,28,第三节 鉴证业务的含义、要素与种类,一、鉴证业务的含义 二、鉴证业务的基本要素 三、鉴证业务的种类 四、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的区别,29,注册会计师业务类型,注册会计师业务类型,鉴证业务,相关服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其他鉴证业务,代编财务信息,商定程序,.,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内部控制鉴证,.,30,一、鉴证业务的含义,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主体:注册会计师,客体:鉴证对象与鉴证对象信息,用户:预期使用者,目的:适当保证或提高鉴证对象信息的质量,基础: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产品:书面鉴证结论,31,如何理解鉴证对象信息,鉴证对象信息是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如责任方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标准)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鉴证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而形成的财务报表(鉴证对象信息)鉴证对象信息应当恰当反映既定标准运用于鉴证对象的情况如果没有按照既定标准恰当反映鉴证对象的情况,鉴证对象信息就可能存在错报,而且可能存在重大错报32,二、鉴证业务的要素,鉴证业务旨在增进鉴证对象信息的可信性注册会计师通过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来评价某个对象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适当的标准,提出鉴证结论,从而提高该鉴证对象信息对预期使用者的有用性一)三方关系;,(二)鉴证对象;,(三)标准;,(四)证据;,(五)鉴证报告33,(一)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1、鉴证业务涉及的三方关系人,2、注册会计师,3、责任方,4、预期使用者,5、责任方声明,6、鉴证业务约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