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曾祖暗名字沙来历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50KB
约3页
文档ID:41797421
曾祖暗名字沙来历_第1页
1/3

曾祖暗名字沙来历曾祖暗名字沙来历一、1909 年李准巡海时的命名情况 1909 年 5 月(清宣统元年,旧历四月) ,两广总督张人骏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水师官兵 170 多人,分乘伏波、琛航、广金三艘军舰到西沙群岛巡察,测绘地图,查勘岛屿 15 座,逐一命名,勒石竖旗当时命名的 16 个岛屿是伏波岛、甘泉岛、珊瑚岛、琛航道、广金岛、丰润岛、邻水岛、霍邱岛、归安岛、乌程岛、宁波岛、新会岛、华阳岛、阳湖岛、休宁岛、番禺岛这是一次有意义有影响的地名审定,可惜《李准巡海图》已散佚,后 10 个岛屿不知具体指何岛 1947 年旧内政部审定地名时,沿用甘泉岛、珊瑚岛和琛航岛三个地名,伏波岛改为晋卿岛、丰润岛改为和五岛(现在的标准名称为东岛) 二、1935 年水陆地图委员会定名情况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成立于1933 年,该会会刊第一期报道:“我国因向乏全国实测详图,故坊间出版书籍......类多抄袭陈编、以讹传讹,甚至翻印外国出版之中国图,不加审察,致国疆界域,任意出入,影响所及,关系非浅并拟定水陆地图设查委员会规则草案......至(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各机关再复会商,决意依照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规则第二条规定,由关系各部分别派定代表,成立本委员会,于二十二年六月七日正式开始办公” 。

1933 年 4 月法国入侵南海九岛,全国舆论哗然,群起反对、抗议,这推动了委员会的成立和展开工作1934 年 12 月 21 日第 25 次会议作出了审定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岛名的决议1935 年 1 月出版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会刊》第一期,刊登《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名对照表》 ,审定公布了 132 各岛礁名称,这是第一次较全面公布南海诸岛的命名,第一次将南海诸岛分成四部分:东沙岛(今东沙群岛)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今之南沙群岛) 其中大部分名称是从外国人擅自定名音译或者意译而来1935年 4 月出版的会刊第二期刊印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 《中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名对照表》和《中国南海各岛屿图》的发表公布,对维护我国南海诸岛的主权起了一定作用但当时没有广泛收集资料,征求专家意见,更没有注意到我国渔民早已为南海诸岛多数岛礁定了名也忽略了李准巡海时对西沙群岛 15 个岛屿的命名胡焕庸在《法日觊觎之南海诸岛》[1]一文中指出:“此等 ‘危险地带’之群岛,虽为我国人所住往来和经营,然迄今尚无综合之名称,鄙意拟用‘南沙群岛’之名以名此群岛,不然统称曰‘南海诸岛’其名殊混也” 。

另外此图中的“东沙岛”名称后来也改为“东沙群岛” ,暗礁为礁石岛1935 年这次公布的 135 个地名中绝大多数是完全翻译外文名称,因此沿用至今者只有 11 个:东沙岛(即今之东沙群岛之东沙岛) ,西沙群岛,北礁、高尖石、北岛、中岛、南岛、石岛、海马滩和司令礁基本上专名沿用、通名改变的有 8 个:南滩(今之南沙洲) 、西滩(西沙州) 、南石(南岩) 、曾姆滩(曾母暗沙) 、粽色滩(棕滩,注:粽疑为“棕”之笔误) 、方向礁(指向礁) 三、1947 年中国政府内政部命名的情况二战期间日本于 1938-1939年先后侵占我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擅自称西沙群岛为平田群岛(Hirata Cunto) ,程南沙群岛为新南群岛(Sinan Gunto) 1945 年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我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报》收回了包括台湾、澎湖列岛和南海诸岛在内的所有失地(钓鱼台列岛、琉球群岛除外) 1946 年秋当时的海军总司令部派兵舰前往接收南海诸岛永兴舰和中建舰接收西沙群岛,于 11月 29 日在西沙永兴岛登陆太平舰和中业舰接收南沙群岛,于 12月 12 日在南沙太平岛登陆永兴舰还巡视了甘泉岛和珊瑚岛等,太平舰还巡视了南钥岛、中业岛、双子群礁和中建岛等地。

1947 年 3月太平舰又奉命接收东沙岛 南海诸岛既已收回,当时内政部方域司审定南海诸岛地名 172 个,于 1947 年 12 月 1 日由内政部通过中央社正式公布,次日见报同年方域司又刊印《南海诸岛位置略图》 ,此举对于维护我国南海诸岛的主权起着重要作用 1947 年公布的南海诸岛地名 172 个(15 个群体,157 个实体) ,审定了“南海诸岛”和“东沙群岛”两个地名并把 1935 年公布的南沙群岛改为中沙群岛,团沙群岛改为南沙群岛从此南海诸岛按位置划分为东沙、中沙、西沙、南沙四个群岛 《南海诸岛位置图》中除了标明大部分岛礁名称外,还在 4 个群岛周围标绘了 11 条断续国界线(以后修改为 9 条) ,其最南端标示在北纬 4 度的曾母暗沙南面,这就是我们引用至今的南海 U 形国界线的来历此次较 1935 年公布的南海各岛屿名称既有所增加,也有遗漏1935 年公布的显然译自外国名称的地名,1947 年大部分已改掉又有以古代官职名、接受军舰名、恢复李准巡海命名、以忠孝、礼仪、仁爱、和平等命名这些中国式的地名,大都有积极意义,需加肯定但 1947 年命名的主要缺点是:一没有彻底根除外来名称的影响;二完全忽略了我国渔民早已为南海各岛礁命名。

172 个地名中有 79 个有渔民习惯的名称并广泛流传于海南岛渔民中,而 1947 年命名石完全未注意到虽然如此,1947 年命名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南海诸岛、由内政部向中外正式公布的,对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地名普遍得到国际承认,不少国外书刊采用我国公布的地名音译1948 年初,内政部将上述的南海诸岛标绘范围收入公开发行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中,向国际社会正式公布了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权范围在当时及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即便是 1958 年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海洋法 4 公约之后的七、八年时间里,南海周边的有关国家都对中国政府颁布的南海国界线保持了沉默(默认)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