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 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 中国北京 2008.4.18-4.20 汉语朗读语篇的修辞结构和韵律表达汉语朗读语篇的修辞结构和韵律表达 陈玉东 吕士楠 摘要摘要 本文对记叙文、新闻评论和议论文三个 不同类型的汉语普通话朗读语篇从篇章修辞 结构和韵律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 为,语段的韵律表达是以语篇结构和语义关系 为依据的,语篇修辞结构中的主次关系在有声 语言的韵律特征上得到正确的反映这三种类 型的语篇之间,在篇章修辞结构和韵律特征两 方面都存在差异 1 引言引言 小句是语篇中的基本单元,语篇的 衔接和连贯依靠小句之间的有机组合 在语篇的语音研究方面,陈玉东[1]对新 闻播报语篇语段的构造和调节进行了初 步的探讨;王蓓等[2]、郑秋豫[3]等也对 语篇层面的韵律特征进行了探讨语音 研究的结论需要从语法和语义层面寻找 支持 语篇的语法研究, 国内外成果颇丰, 从 Halliday 和 Hassan[4][5]的功能主义语 法的,到后来的多个流派的话语分析理 论;汉语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多,例如 国内有关复句的研究[6][7] 、副词的衔接 功能的研究[8]、 汉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9] 的研究;屈承熹[10]的篇章语法更是系统 地阐述了汉语语篇的结构功能。
不过, 语法方面的研究对于语音实体的表现关 注还很不够, 迫切需要语音研究的支撑 在具有影响力的语篇研究和分析的 理论中, 修辞结构理论 (RST, 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11][12]是较为经典的语 法理论,而其理论体系主要也是建立在 以小句为基本单元(Units) ,以语义关 系为基本框架的在世界各种语言的分 析实践来看,对于书面语的分析是很有 价值的 本研究用 RST 理论对语篇的修 辞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韵律表达进行 声学分析,力图寻找语篇修辞关系和韵 律表达的关系线索 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2.1 语料的选取 2.1 语料的选取 本文选取三篇朗读语料: 记叙文 《背 影》 (作者朱自清,朗诵者方明) ;新闻 社论文 《香港回归百年盛世》 (中央人民 广播电台播出,于芳播送,后简称《香 港》 ) ;论说文《谈骨气》 (作者吴晗,朗 诵者方明) 三种体裁的文稿, 朗读风格 各不相同这是对不同体裁语篇的韵律 表达和语法结构分析的一种尝试 2.2 语法分析 2.2 语法分析 2.2.1 小句和语段划分原则 2.2.1 小句和语段划分原则 依据 Halliday[4][5]的小句概念和邢 福义[7]小句中枢,并参考 RST[11][12]小句 的确定原则,下面情况都属于小句:简 单句;复句中的分句;分裂的主从句中 的主句和从句;表示时间、条件等的从 句;引语标记;插入语。
语段是朗读者 以篇章结构和语义关系为内在依据,在 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 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 中国北京 2008.4.18-4.20 语音上实际划分的较大的节律单元,在 语法上相当于句群 2.2.2 篇章结构的分析 2.2.2 篇章结构的分析 采用修辞结构理论(RST)[11][12], 以小句为基本单元(Units)把小句之间 的组合关系分为单核心(mononuclear) 和多核心(Multinuclear)两个大类,对 小句之间的关系进行基于语义的结构分 析借鉴 RST 经典理论中的关系,并结 合汉语的特点融进了汉语复句研究[6]的 一些关系,我们称单核心关系为主次关 系,称多核心关系为并列关系 2.3 语音分析 2.3 语音分析 本研究采用 Praat5001 对语音进行 进行多层标注并用 Praat 进行数据采 集根据先前的研究,语段内小句的衔 接主要依靠小句首尾的音高变化和时长 变化实现,语段内的主次轻重配置是依 靠小句重音的重新配置完成的[1],因此 本研究主要提取小句的首尾音节和小句 重音的高低音点,重音处在小句首尾的 直接提取首尾的高低音点,重音处在句 中的, 另外再提取句中重音的高低音点。
数据采集采用手工提取依据沈炯的双 线模型[13] ,阴平提取高音点,阳平提 取高音点和低音点,上声提取低音点, 去声提取高音点和低音点;句首高音点 低音点提取时,首音高低音都有时,以 首音高低音为准,首音缺少高音或低音 点时,以后面相邻最近的音补齐;句末 高低音点提取时,如果尾音节高低音都 有,以尾音为准,当尾音缺少高音点或 低音点时,以前面相邻最近的音为准; 重音位置特征点的提取规则是:提取重 音词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缺少高音点或 低音点时以最近的音节的音高值为准 把以 Hz 为单位的基频转换为半音 st,转换公式是:st=12*lg(f/fref)/lg2,其 中 f 是目标基频;fref 为参考基频,男 声取 70Hz,女声取 100Hz 小句末音节时长和小句间停顿时长 最为关键,音长本研究提取小句后停顿 时长和小句末音节时长,单位为秒(s) 本研究时长也是手工提取的 3 语篇结构分析结果语篇结构分析结果 为了分析篇章层级上的关系,我们 采用了 RST 修辞结构理论, 对语篇层级 内小句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了分析在 分析中发现,在不同类型语篇之间是存 在明显的差异的 表 1 是三个语篇修辞关系的统计 表。
《背影》是记叙文,叙事功能是第一 位的语篇结构中并列关系主要包括顺 序(占 25%) 、连接(占 10.2%) ,接合 (占 2.3%) ,递进(占 1.1%)等关系, 图 1《背影》片段 RST 结构分析 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 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 中国北京 2008.4.18-4.20 表格 1 三个语篇的修辞关系统计表 《背影》 《香港》 《谈骨气》 《背影》 《香港》 《谈骨气》 修辞关系 修辞关系 数目比例数目比例数目比例 顺序(Sequence) 2225.0%12.3%21.9% 背景(Background) 910.2%613.6%54.6% 原因(Cause) 910.2%24.5%10.9% 连接(Conjunction) 910.2%715.9%21.9% 详述(Elaboration) 66.8%920.5%54.6% 结果(Result) 66.8%24.5%21.9% 转折(Otherwise) 55.7%12.3%21.9% 目的(Purpose) 44.5%511.4%10.9% 证明(Justify) 33.4%12.3%43.7% 引语标记(Citation mark) 22.3%12.3%10.9% 补充(Complementarity) 22.3%12.3%32.8% 解释(Interpretation) 22.3%12.3% 接合(Joint) 22.3%54.6% 对立(Antithesis) 11.1% 环境(Circumstance) 11.1%12.3% 让步(Concession) 11.1% 对比(Contrast) 11.1% 10.9% 评价(Evaluation) 11.1%10.9% 动机(Motivation) 11.1%21.9% 递进(Progressiveness) 11.1%12.3%10.9% 总结(Summary) 24.5% 条件(Condition) 12.3%21.9% 推论(Inference) 12.3% 手段(Means) 12.3%10.9% 选择(Alternative) 21.9% 解答(Solutionhood) 21.9% 举例(Example) 10.9% 总体 88100%44100%46100% 总体 88100%44100%46100% 共占总数 38.6%。
《香港》是新闻评论, 《谈骨气》是典型的议论文,这两篇的 语义关系 (或逻辑关系) 相对比较复杂, 其中较少出现并列关系 《香港回归》 中 包括连接、顺序、递进三种关系在内共 有 20.5%, 《谈骨气》中只有 5.7%记 叙文并列关系的比例较大,使得语篇内 部的小句之间关系的主次关系降低,语 篇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这应该是叙事性 语篇的一个突出特点图 1 是语篇修辞 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 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 中国北京 2008.4.18-4.20 结构分析的一部分小句群 67-75、 76-79、 80-81 以及 82-84 构成顺序关系, 内部也多出现顺序关系评论和议论文 中,详述、原因、结果、动机、背景、 目的、转折等主次关系所占比重较大, 顺序关系很少,套叠关系多,显示了比 较复杂的逻辑关系和篇章结构 语篇结构是语篇韵律表达的内在依 据,我们期望通过韵律特征研究,找到 语篇结构和韵律表达之间的关系线索 4 语音分析结果语音分析结果 4.1 音高分析 4.1 音高分析 沈炯“双线”模型[13]认为,在语调 表达中,声调音域的低音线与韵律单元 的完整性相关, 高音线与语义重音相关。
本研究也同样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并 且这种现象在三种不同的语体中都是存 在的但是,在三种语体中存在的明显 程度是不同的 我们首先统计了一下三个语篇中焦 点在小句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如表 2: 表 2 三语篇焦点在小句中的分布情况况 焦点位置 语篇 句首句中 句尾 宽焦 《背影》 3 14 14 8 《香港》 5 29 7 6 《谈骨气》 5 18 11 5 一般认为,句中焦点的小句语调构 造比较典型,而且从表 2 看,句中焦点 在数量上最多,因此,我们以句中焦点 的小句为例来分析语篇的音高图 2 和 图 3 分别是三个语篇里句中焦点音高均 值和标准差比较由于我们在把 Hz 值 转化为半音值时男声参考频率取 70Hz、 女声取 100Hz,使得我们用半音值进行 比较时三个语篇的低音点下限基本持平 (0 值上下) 分析中我们发现,新闻评 论《香港》的特点是:低音点的下倾趋 势最明显,下倾幅度最大(平均 11.89 个半音) ;句中(焦点)高音点均值居中 (23.1 个半音) ,标准差却最小(1.97) 这一现象说明在新闻评论中突出地反映 了“双线模型”的特点,即低音线的明 显下倾,体现了新闻播音的节奏鲜明和 稳定,重音适度的特点。
在图 4 中,小 句“特别是没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 , 是低音线下倾在 小句前后的表现以及高音线体现语义重 音都很明显的实例 -5.00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st 高音点 16.55 20.60 12.66 19.66 23.10 12.89 16.13 23.99 11.29 低音点 9.25 7.18 0.65 12.07 6.36 0.81 7.62 4.91 -0.19 句首句中句尾句首句中句尾句首句中句尾 《背影》《香港》《谈骨气》 图 2 句中焦点音高比较图 0.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背影》4.96 4.65 3.98 4.66 5.32 3.95 《香港》3.12 3.23 1.97 4.83 4.22 3.60 《谈骨气》6.03 4.99 5.42 4.26 3.29 2.95 高音点低音点高音点低音点高音点低音点 句首句中句尾 图 3 句中焦点音高标准差比较图 从图 2 和图 3 我们也可以看到,记 叙文《背影》和议论文《谈骨气》中低 音点的下倾相对较弱,幅度较小(分别 为 8.6 和 7.8 个半音) ;在句中焦点的高 音点均值方面, 《背影》较低(20.60 个 半音) , 《谈骨气》较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