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精品答案一、买礼物的小女孩1.妈妈去世了 2.比喻意思是水月非常难受、痛苦更加形象生动3.因为她误解了小女孩,并且没能挽回二、人间第一爱1、《新绿文丛》;序言 2、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 3、古今没有人将写母爱的文章搜集编辑在一起供人们阅读 4、B、C 5、遗憾父母过早的离世,古今的孝子们都无法很好地报答自己对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雨儿1.通 潮州对话 2.指从很早以前的事情说起 3.对母亲孝顺,而且很有耐心的人四、月光启蒙1.表达作者“为母亲失去记忆而悲伤”的心情 2.具体再现童谣的启蒙作用,点明母爱主题3. (1)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2)这种启蒙教育是充满着母爱和诗意的,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月光往往能营造美好境界与全文的情景吻合;(3)月光朦胧,给人想象的空间,激发人们的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月光本身对孩子也有启蒙作用所以用“月光启蒙”做课题! 五、白纸的传奇1、B 2、视觉、触觉、听觉 看见一箱上等白纸时欣赏、喜爱 3、C 4、⑴普通的白纸,竟在兵荒马乱之中被像金钱与珍宝一样带回并珍藏(来历不普通); ⑵普通的白纸,竟与一个人的成长、职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关系不普通); ⑶普通的白纸,竟能启发人们从中感受到深刻的做人道理(意义不普通)。
六、一方阳光1.特点:闭锁严密;黯淡阴冷 作用:⑴由黯淡阴冷的感受起笔为下文出现的“一方阳光”作铺垫; ⑵由室内阴冷的环境起笔为后文写母亲受寒积下的脚痛伏笔; ⑶由四合房的闭锁、严密起笔为后文写孩子必将“成长”、“远行”或“挣脱”奠基2.①母亲从儿子话语中感受到一种温馨和幸福②母亲希望儿子成器,又夹杂着牵挂和焦虑3.①焦虑,恐惧母亲担心在这个世界当中无法保护我 ②希望、安慰母亲希望我能在“一方阳光”的净土中迅速地健康地成长③牵挂、不舍儿子要长大要离开母亲,母亲心中对儿子有很多不舍和牵挂4. ①象征着母爱的温暖和家庭生活的惬意,形象地表达出作品的主旨 ②全文的线索,串起母子间的诸多温情 ③是为孩子走向远方铺设的起点,具有哲理意味七、父亲的秘密1.迷失方向(迷路) 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 (1)撕破衣服系在树干上作求援标志 (2) 寻找蘑菇充饥 2.当年森林历险时,父亲几乎尝遍了森林中所有的蘑菇3. 让儿子守在木屋里等待救援 不让儿子发现自己的秘密4. 开放性题目要点:感悟真切或联想合理、中心明确、语言通顺八、雪夜1.开头的雪景描写烘托孤苦老人苍凉的心情,营造落寞凄凉的氛围。
结尾的雪景依旧宁静唯美,暗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得到慰藉,比开篇多了一份温馨 2.文中用很大的篇幅写老人们极富生活气息的对白来塑造儿子还活着的假象:为儿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怕儿子学习辛苦而送热茶;祝愿儿子顺利通过毕业考试;恳求抢劫犯不要上楼伤害儿子 3.把雪花比做能通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作者对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4.如陌生人“从楼梯上滚落下来”与前文“ 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相呼应又如从开篇一直到陌生人抢劫,楼上一直安静,学习也不点灯为结尾真相大白作了伏笔 5.示例一:歌颂真挚的亲情,对儿子的极度怀念用活着的假象来安慰,表现“可怜天下父母心”主题示例二:鞭挞冷酷凶暴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意思对即可九、目送1.①表现母亲对年幼孩子的牵挂之情;②写孩子初涉世时的胆怯、弱小,为下文写他长大后内心的闭锁、渐行渐远作铺垫或:与后文对比,为表现孩子心理、情感随成长发生变化作铺垫2.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母子之间的隔膜3.(略)十、送花1、对比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只要写出2个即可)6分 2、(1)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6分)(2)儿子的死,让老妇人没有了精神寄托。
3分)3、她从丧子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用处4分,意思对即可)4、活着就要对人有些用处5分意思对即可) 5、BC(B项“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文中没有这个意思,C项“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应为“主要通过语言描写”)(答对一项可得2分,多选则不得分)十一、幸福的味道1.(1)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文章用“味道”来表达,使得抽象的心理感受形象化;同时在行文中也是紧扣“味道”来写的,做到了题、文统一2)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这样几种“幸福的味道”:①父女单独相处自由聊天的情景;②女儿不用做功课,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生活的状态;③听哥哥讲故事的往事;④妈妈为家庭生活所做的事情(如用茶叶水洗草席、用波萝的香味去除屋子里的油漆味)2.①通过写父亲与女儿聊天,自然引出下文;②父女聊天,其实就是一种“幸福的味道”,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③为文章的主题表达作了有力的铺垫3.女儿是一个对生活有自己的认识的人,她热爱自由自在的生活,热爱家人,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她又是一个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相当敏锐的人,正因为她有一只“嗅觉灵敏的鼻子”,她才会体会到生活的自由、快乐、美好。
4.(1)“认识和感悟”;列举“幸福的味道”十二、假如记忆可以移植1、 由于母亲突然中风,什么话也没留下,加上三人以前从未照顾过母亲,对母亲的财产谁也不知底,他们为了分遗产,才要移入母亲的记忆 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母亲对他们的爱及他们对母亲的不孝2、惭愧因为后文写了“三个人都在‘回忆’中泪眼朦胧“、“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 “他们哽咽的声音” 3、应该是母亲为三个子女买的或做的4、歌颂母亲无私似的爱,批判了子女的不孝,也对他们的觉醒表示认同一、拜谒高原1.(1)因为人进入高原,常常产生高原反应;因为高原强迫你面对它,拜谒它,让你承认自己的渺小2)概括为“高原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存在着”,“人类只能贴近它,却不能征服它”2.(1)高原的无限广袤;(2)高原的美丽宁静;(3)高原的腾动、有生命力3.人应该尊重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关怀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4.B、D(B项“从仰慕到畏惧”的判断有误;D项“表现高原顽强向上、敢于斗争的精神”表述不当二、不见大雁1.喜悦:无奈(苦恼);悲伤(痛苦) 2.我“怦然”是因为大雁飞过的场面非常壮观; “肃然”则是因为群雁飞鸣所奏响的充斥天地间“如九天飘散的音乐”而心生敬意。
3.⑴远离自然,只能从书本上而不是身边感受到自然之美 ⑵喧嚣的环境,枯竭的溪流,树林的消失,甚至猎人的残害等生存困境所带来的种种感受4.文章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例如:①三十年前,溪流清澈,水面阔大,树林茂密,群雁齐飞;三十年后,溪流干涸,树林消失,大雁远离②“我”惊叹过雁群飞过的壮观场面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佳美景,而儿子只能从书本上知道这些5天空寂寞,是说大雁不再飞过;人寂寞,是说人们虽然建了“落雁公园”,却再也无法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孩子更只能从书本上认识雁阵作者以此昭示我们:人类过度伤害自然,其实是在自残和自毁,我们只有学会珍惜大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用此句结尾,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同时留下了无限思绪,引人深思三、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1. (1)"质感"指"云朵",而云朵并非完全是天空中的自然之云,还象征着西藏质朴的人文精神2)在西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西藏人民的质朴是别的地方无法比的,回到现在生活的城市,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勾起了作者对西藏的回忆 (3)把"云朵"比喻成"西藏人灵魂的知己"是恰当的"云朵"洁白而纯净,西藏人民的精神世界也是质朴而纯净的,因此,二者有相似之处。
2.写"满眼是灰"的城市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引发文章的主体内容,这满眼是灰的城市令作者感慨万千,引起了作者对西藏的云朵的回忆;二是从反面衬托西藏那湛蓝的天空中飘过的云朵的洁白纯净 3.客居的满眼是灰的城市;府南河;中秋夜让月光陪着入睡的浪子 4."飘过"意为"曾经有过""逝去的";"云朵"象征没有遭受破坏与污染的自然环境和西藏人没有受到世俗污染的原始精神状态文章标题用含蓄的方式表达了主题思想,起到了统领全篇的作用;传达出作者的环保思想以及返璞归真的人文思想四、菊有黄花1. 正衬野菊花,表达作者对淳朴、本真、和谐生活的想念与追求之情2. 年少时家乡的野菊因为野菊更具有淳朴、本真、和谐的寓意,也和少年时那种淳朴、本真、和谐的生活紧密相联这更能表现中心主题 3. 不太喜欢反衬下文对黄色菊花的喜爱 4. 因为“菊花最地道的颜色,是黄色”,代表了最淳朴、本真、和谐的生活,代表了作者高洁的品质五、雨的四季1、拟人,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春雨的洗淋后树叶的美丽 2、热烈而粗犷 端庄而沉思 自然而平静 3、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灵魂得到净化或者:雨给作者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雨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
六、风雨1.词语:忽聚忽散;赏析:文中用了连词,形象而贴切的讲述了风雨来时,树林的姿态,把无形的风化作有形了词语:撩起一角;赏析:用这词,说明雨大水急,很好的让人联想到了大雨时池塘中的情形 2.孩子们之所以惊奇,因为在这样的天气可以什么都不做,在没有多少玩具的农村,一只只纸船就是很好的玩具他们或许会到池塘边抓抓鱼,或者再把放出的纸船一只只收回来,贫穷纸也是珍贵的七、雁1.一只母雁受伤了,公雁为之哀痛,因对母雁的依恋而不肯离去 2.大雁是美丽、漂亮,高贵、执著、坚贞而又向往自由的艺术形象她的神态,漂亮的羽毛显眼,使周围的鹅黯然失色,她夹在鹅群中,她的心中装满了屈辱和哀伤,她高昂着头是她的美丽、漂亮和高贵;那只孤雁“长久地不愿离去”,天色近晚了,才“犹豫”着向南飞去,当听到她的呼唤时,“毅然”地飞向了她的头顶,是执著和坚贞;“她在一天天地等,一日日地盼,盼望着自己重返天空随着雁阵飞翔”,“两只雁头颈相交,死死地缠在一起”既是执著和坚贞,又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3.本句主要是表现大雁不屈的品格,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围绕这个意思谈,从此意思出发,谈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或谈对“人们”“自私、冷漠和残酷”的批判,对人性弱点的揭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大雁和人的对比,揭示人性的弱点,提醒人民关爱自然、关爱自然界的其它生命,警醒人们克服自身弱点,培养高尚的品格;拟人化的心理描写和动作、语言的描写也是本文的重要写作特色 八、野狼1. (1)示例:与狼对视(或:不期而遇)与狼共舞(或:人狼共舞)(2)示例:不再孤寂(或:放下戒心) 快乐疑惑(或:以狼为友) 2. 充满机警与好奇,知恩图报,与善良的人性有某些共通之处 3.能根据上下文合理想像当时的情景,用较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语言通顺即可 4. 因为作者认为前两种说法不足表达他此时此刻的心情,第一种说法只是交待了一个事实,强调狼的“善良可爱”和“拯救了我的生命”;第二种说法强调野狼的知恩图报,强调它所做出的牺牲而最后一种说法,在交待了狼是“我”的救命恩人的同时,更强调了“我”内心的极度的悔恨、自责,从而点明了作品的主题:呼唤人与其他生灵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共处 5. 示例:狼的特点凶残,食肉,它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如果不是因为饥饿生病被逼无奈,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如果没有狼,食物链必然裂断,目前许多地方的狼已经灭绝,这个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九、中华鲟1.不能。
因为中华鲟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在其他水系也有分布主要”一词删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