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业生产合同管理办法

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57KB
约31页
文档ID:614441344
农业生产合同管理办法_第1页
1/31

农业生产合同管理办法 一、概述农业生产合同是农户、农业企业或其他生产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就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等事项达成的协议为规范农业生产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农业生产合同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领域的合同 二、合同签订与管理 (一)合同签订的基本要求1. 主体资格:签订合同的各方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2. 合同内容:合同应明确以下内容:(1) 当事人信息:姓名或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2) 生产标的:农产品种类、数量、质量标准等;(3) 生产方式:自主生产、合作生产或委托生产等;(4) 生产周期:播种、施肥、收割等关键时间节点;(5) 费用承担:种子、肥料、人工等费用分摊方式;(6) 交付方式:产品交付时间、地点、运输方式等;(7) 违约责任:未按约定履行合同的赔偿标准3. 合同形式:鼓励采用书面合同,合同内容应清晰、完整,并由当事人签字或盖章 (二)合同备案与登记1. 备案要求:农户或农业企业可自愿将合同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备案,便于后续跟踪管理。

2. 登记流程:(1) 当事人提交合同文本及相关证明材料;(2) 主管部门审核合同内容,确认无误后予以登记;(3) 登记完成后,发放备案证明 三、合同履行与变更 (一)合同履行要点1. 按计划执行:当事人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数量、质量完成生产任务2. 沟通协调:如遇不可抗力或市场变化,应及时与对方沟通,协商调整方案3. 质量监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应建立质量检测机制,确保产品符合合同标准 (二)合同变更与解除1. 变更条件:出现以下情况可变更合同:(1) 当事人协商一致;(2) 合同履行存在重大障碍(如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2. 解除条件:出现以下情况可解除合同:(1) 一方严重违约,且损害另一方重大利益;(2) 合同标的无法实现(如土地被征用、政策禁止生产等)3. 变更与解除程序:(1) 当事人书面提出变更或解除申请;(2) 对方在合理期限内回复,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补充协议;(3) 如协商不成,可向仲裁机构申请调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四、争议解决与保障措施 (一)争议解决方式1. 协商解决:优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合同纠纷2. 调解解决:可请求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或第三方调解机构介入调解。

3. 仲裁或诉讼:协商或调解不成的,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保障措施1. 风险防范:鼓励当事人购买农业保险,降低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2. 信用管理:建立农业生产合同信用档案,对守信主体给予政策支持,对失信主体进行公示3. 技术支持:农业主管部门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帮助当事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附则1. 本办法由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2.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但不得与本办法相抵触3.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概述农业生产合同是农户、农业企业或其他生产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就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等事项达成的协议为规范农业生产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农业生产合同的签订与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领域的合同本办法旨在通过明确合同管理流程、规范操作环节、提供争议解决途径,降低合同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维护市场秩序 二、合同签订与管理 (一)合同签订的基本要求1. 主体资格确认:(1) 农户:需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拥有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基本条件,如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身份证明等。

2) 农业合作社:需依法注册成立,具有法人资格,成员需为从事相关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3) 农业企业:需为依法注册的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具备相应的生产资质和经营能力4) 其他生产经营主体:如个体工商户、农业服务组织等,需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和相应的生产能力2. 合同内容要素:(1) 当事人信息:详细列明各方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地址、联系方式、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2) 生产标的:- 农产品种类:明确约定生产的具体农产品名称,如“水稻”、“玉米”、“肉鸡”等 数量:明确约定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可以按“公斤”、“亩”、“头”等单位计量,并明确计量方式(如过秤、测量等) 质量标准:详细约定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品种、规格、等级、外观、内在品质(如糖度、蛋白质含量等)等可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双方约定的特定标准 包装要求:明确农产品的包装方式、材料、规格等要求,如“编织袋装,每袋25公斤”3) 生产方式:- 自主生产:由当事人自行组织生产活动 合作生产:由当事人共同投入生产要素(如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进行生产 委托生产:一方提供生产要素和标准,委托另一方进行生产。

4) 生产周期:- 播种时间:明确约定播种的具体起止日期 施肥时间:明确约定施肥的具体时间、次数、肥料种类和用量 田间管理:明确约定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的时间安排 收割时间:明确约定农产品的收割或采摘的具体起止日期 其他关键节点: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生产特点,明确其他关键生产环节的时间节点5) 费用承担:- 种子/种苗费用:明确种子或种苗的提供方和费用承担方 肥料费用:明确肥料的种类、数量、费用承担方 农药费用:明确农药的种类、数量、费用承担方 人工费用:明确生产过程中所需人工的承担方式,如自行雇佣或按标准支付费用 水电费用:明确灌溉、照明等水电费用的承担方 其他费用:如机械作业费、运输费等费用,明确承担方6) 交付方式:- 交付时间:明确约定农产品交付的具体日期或时间段 交付地点:明确约定农产品交付的具体地点,如仓库、收购点等 运输方式:明确约定农产品的运输方式,如汽车运输、火车运输等,以及运输费用的承担方 验收标准:明确约定农产品验收的标准和程序,如由哪一方进行验收、验收的时间和地点等7) 违约责任:- 延迟交付:明确约定延迟交付农产品的赔偿标准,如按每日一定比例支付违约金。

质量不合格:明确约定农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处理方式,如退货、降价或按比例赔偿等 其他违约行为:明确约定其他违约行为的处理方式,如提前终止合同、支付赔偿金等3. 合同形式要求:(1) 书面形式:鼓励采用书面合同,合同内容应清晰、完整,并由当事人签字或盖章2) 电子形式:当事人可通过可靠的电子签名方式签订电子合同,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3) 合同附件:可附上与合同相关的文件,如产品标准、技术方案、图纸等,作为合同附件 (二)合同备案与登记1. 备案意义:(1) 便于管理:有助于农业主管部门了解当地农业生产合同的签订情况,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2) 风险防范: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合同风险3) 政策扶持:部分地区对备案的合同可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如贷款优惠、补贴等2. 登记流程:(1) 提交材料:当事人需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提交合同文本、当事人身份证明、土地经营权证明等相关材料2) 材料审核:主管部门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主要审核合同内容是否完整、当事人是否具备主体资格、合同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等3) 登记备案:审核通过后,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并在合同文本上加盖备案印章或出具备案证明。

4) 信息公示:主管部门可对备案合同信息进行公示,方便当事人查询和监督5) 档案管理:主管部门对备案合同进行归档管理,建立合同档案,方便后续查阅和跟踪 三、合同履行与变更 (一)合同履行要点1. 制定生产计划:(1) 根据合同约定:根据合同中约定的生产标的、生产周期、质量标准等内容,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2) 细化生产任务:将生产计划细化到每个生产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任务、时间安排、责任人等3) 合理安排资源: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土地、劳动力、资金、物资等生产资源,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2. 按计划执行生产:(1) 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按照合同约定和生产计划的时间节点,完成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割等生产任务2) 保证生产质量: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确保农产品的品种、规格、等级、外观、内在品质等符合要求3) 记录生产过程: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播种日期、施肥量、病虫害发生情况、用药情况、收割日期等,作为产品质量追溯的依据3. 质量监控措施:(1) 建立质量检测体系:根据农产品种类和生产特点,建立相应的质量检测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检测。

2) 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定期对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3) 引入第三方检测:可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4. 沟通协调机制:(1) 建立沟通渠道:当事人之间应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如、、邮件等,方便及时沟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2) 定期召开会议:根据需要,定期召开会议,沟通生产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协商调整生产计划等3) 及时反馈问题: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向对方反馈,并共同协商解决方案,避免问题扩大化5. 风险应对措施:(1) 自然灾害防范: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如防洪、抗旱、防冻等2) 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3) 市场风险应对:关注市场行情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降低市场风险 (二)合同变更与解除1. 变更条件:(1) 协商一致:合同变更必须经当事人协商一致,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变更合同2) 不可抗力: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如自然灾害、政府政策调整等,导致合同无法按原约定履行时,可变更合同3) 情势变更:出现情势变更情况,如市场行情发生重大变化、生产技术发生重大突破等,导致继续履行合同对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时,可变更合同。

2. 解除条件:(1) 严重违约:一方当事人严重违约,且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另一方当事人可解除合同2) 无法继续履行:出现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情况,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时,当事人可解除合同3) 合同标的不存在:合同标的物灭失或不再存在,当事人可解除合同3. 变更程序:(1) 提出变更申请:一方当事人需要变更合同时,应向对方当事人提出书面变更申请,并说明变更理由和具体内容2) 对方当事人回复:对方当事人在收到变更申请后,应在合理期限内进行回复,同意或不同意变更申请3) 协商变更内容:如果对方当事人同意变更申请,双方应就变更内容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4) 签订变更协议:双方就变更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应签订书面的变更协议,并经双方签字或盖章5) 办理变更手续:根据需要,当事人可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或乡镇政府办理合同变更手续4. 解除程序:(1) 提出解除申请:一方当事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