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四种群生命表和年龄结构的编制及存活曲线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5.02KB
约8页
文档ID:386691679
实验四种群生命表和年龄结构的编制及存活曲线_第1页
1/8

实验四 种群生命表和年龄结构的编制生命表是系统记载和分析种群生死动态的一览表,是研究种群数量动态和进行预测预报 的有力工具通过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不仅可以直观考察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系列特征,如 种群各年龄的存活数和存活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死亡原因、出生率、生命期望等,而且可 以进一步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如分析种群的存活动态、估计特定条件下种 群的增长潜力和种群数量消长的趋势一、实验目的1、掌握生命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 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并对生命表进行合理 分析2、进一步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设计图表来处理复杂的生态数据的意识和能力二、实验方法与步骤(一) 种群生命表编制及其分析1、划分年龄阶段:根据研究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划分年龄组人通常采用5 年为一年龄组;盘羊、鹿等以1年;鼠类以1个月为一年龄组对于一年生昆虫等 则根据个体发育的特征(如若虫的龄期)具体划分年龄组2、调查各年龄段开始时的个体存活数,详细记录得生命表的原始数据n3、据原始数据n计算并填写生命表的其它各项特征值,完成表格(d、l、L、T、e),并得出研究种群的生命期望e。

现以一虚拟种群的动态生命表为例,说明其编制方法:许多生命表常采用以1000个体为基础计算,或经过标准化而将竹转化为1000 (如 表4-1),表中各栏数据的演算及其关系如下表4-1 一个假定种群的动态生命表结构年龄(X)期初存 活个体 数(n)X经标准 化后的 lx期间死 亡个体 数(d)Xx-(x+1) 期平均 存活数(L)X存活个 体的年 龄时间 总和(T)X个体的 平均存 活期望 (e)X死亡率(1000q)Xlog(lx)1100030085021802.183003270020060013301.902862.85835002004007301.464002.7043002002003301.16672.48510050751301.350026503035551.16001.707201015201.05001.3081010550.510001表中L表示从x到x+1龄期的平均存活个体数,「計]如L =x 1(1000+700) /2=850, L = (700+500) /2=600,余类推;2Tx 表 示 龄 期 x 及 其 以 上 各 年 龄 级 的 个 体 存 活 总 年 数 , T二L + L + L + L 如表中结果,由表L底栏逐渐向上累加L得到T值。

x x x+1 x+2 max x x x平均期望寿命e值是表示到某个年龄的动物,平均还能活多长时间的估计x值用T除以存活个体数目(n)就能得到平均期望寿命e值,如表中第一栏的x x x2.18表示1000个个体能平均活2.18年厂儿 八4、存活曲线绘制:以年龄x为横坐标、lgl为纵坐标作图进行分析x(二)人口年龄结构图绘制根据现有数据绘制人口的年龄结构(包括性别比)绘制(以人口统计数据为 基础)(见PPT)三、实验任务㈠请完成表4一2其余各列的信息,并根据表4一2给制出斑羚的存活曲线并进 行适当分析表4-2«据调查某地斑羚数据编制生命表年龄(X)存活数 标准化(lx)死亡数(dx)从x到(x+1) 期的平均 存活数(Lx)Tx期望平均 年龄(ex)死亡率(1000qx)log(lx)0100055972.557195.955.03.0194565912.54746.55.268.83.0288015872.538344.417.02.9386565832.52961.53.675.12.9480065767.521292.881.32.957353205751361.52.4435.42.96415166332786.52.4400.02.67249117190.5454.52.4469.92.4813233115.52642.3250.02.19993382.5148.51.8333.32.010663349.5661.3500.01.811333316.516.51.01000.01.5120000(二)、请根据表4-3数据绘制该群落各优势种群的径级结构图和存活曲 线,并适当分析(包括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

注意此处采用的是lg(lx)绘制 存曲线表4-3千岛湖某群落优势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种名年 龄存活 数比例lxig(ix)种 名年 龄存活 数比例lxig(ix)马尾 松120.110003石 栎1703565.81000.03.02321.0160004.22248423.2353.12.5337411.81870005.338177.6116.12.1479425.13970005.642982.842.41.6589528.34475005.75470.46.70.8663820.23190005.5650.00.7-0.172818.91405005.1青 冈1131631.81000.03.081494.7745004.92214751.81631.53.2古槠1164233.810003360314.6458.22.72214844.31308.23.14731.855.51.7384117.3512.22.7550.13.80.641873.9113.92.15320.719.51.3630.11.80.3级石栎个体数实验分析:马尾松优势种种群存活相对稳定,苦槠,青冈和石栎的存活曲线都呈 下降趋势。

表4-3背景介绍:千岛湖是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蓄水形成的人工湖,在新安江水电站兴建 清库时,库区的原生植被基本上被砍伐殆尽,形成大量次生裸地这些次生裸地经 过几十年自然演替后形成了大量次生林,是研究次生演替规律的理想场所(余树 全等,2002)在千岛湖的姥山岛,设置面积为5.76 hm2的固定样地,将样地分成 576个10 mX 10 m的小样方,对样地中的木本植物进行编号、定位,记录种名,测量 其胸径、高度、枝下高、冠幅, 并同时记录群落郁闭度、各层盖度和高度等指标, 计算乔木树种(DBH27.5 cm)的重要值,确定优势种计算公式如下:重要值=(相 对优势度+相对频度+相对密度) /3X100%种群的径级结构划分方法:由于乔木树种的年龄较难确定,所以在实际工作 中多采用立木径级代替龄级的方法关于立木径级的划分,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 的标淮根据各优势种的生活史特征以及全部样方所得数据,将DBH在2.5 cm以下 的幼苗定为1径级;DBH在2.5-7.5 cm定为2径级;以后每增加5 cm为增加1径级(上 限排外法)(林玥等,2008)通过对浙江千岛湖姥山岛优势种的种群结构、存活曲线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研 究,来认识这些种群在常绿阔叶林及其他亚热带森林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 种群更新特点,并以此了解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及其发展方向,进而研究我国亚 热带次生林的演替机理及其恢复规律,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退化植被恢复 等提供理论依据。

三)、请根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给制出人口年龄金字塔并做适当 分析单位:人年龄 别人口数合计男女总计12426122266402759696023362570-4岁6897837437648694313296805-9岁90152587483032084184937910-14 岁125396633653447396005189415-19 岁103031165528781705015299520-24 岁94573174479377664663540825-29 岁117602265602307585737150730-34 岁127314298653604566195384235-39 岁109147295561413915300590440-44 岁81242945422431873899975845-49 岁85521045439396034158144250-54 岁63304200328041253050007555-59 岁46370375240615062230886960-64 岁41703848216744782002937065-69 岁34780460175493481723111270-74 岁25574149124361541313799575-79 岁159283307175811875251980-84 岁79891583203868478529085-89 岁30306981056941197375790-94 岁78359422975855383695-99 岁16975651373118383100岁及以上17877463513242人口基本上是增长型的;0~10两个年龄组的横柱比较狭,说明2002~2012年计划生育有效;10~20年龄组和20~30横柱相当宽,说明1992~2002,1982 ~1992年计划生育 放松;35~40和40~45年龄组的减少是1968 ~1978年战争期间出生人口减少的结果。

55~70两个年龄组的横柱比较狭,说明1943~1958年人很少,说明此人口分 布是增长型的,此时还没有开始计划生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