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一种有别于传统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袭卷了中国,这就是法国的“做中学” 那么何为是做中学?简单一句话:基于动手的探究式的教育方法在小学、幼儿园 科学教育中的运用 “做中学 ”科学教育就是让所有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儿童 有机会以符合其年龄特点,符合其认知需要,符合科学探究规律的方式, 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 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 探究的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质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动手做的过 程中主动探索、学习科学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正确把握科学知识点,确立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内容首先,我们确立的主题内容应该是来源于生活,从幼儿周围生活中取 材的,其实并不是涉及到高科技的深奥的内容才称之为科学,科学离我们 并不遥远,让孩子们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 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而且必须着眼于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系列有整体性 的连贯的研究,这样才能使孩子循序渐进地在每一次科学活动后逐步加深 经验,最终对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有较系统的认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 所选取的每个主题的目标,其科学知识点应该是正确、简单、明了、不容 置疑的,还要考虑每个年龄班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幼儿园老师是孩子 人生中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由我们直接传授给孩子的科学知识有可能会影 响孩子一生的认识,为孩子终身的学习,更为孩子学会生活奠定基础这 就要求我们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先充分正确地把握好每 个主题所要明确的科学概念和科学知识点是什么,本班幼儿能否理解这一 概念,达到一定的要求,再确立具体的内容基于此,我们经过认真、严 格的筛选、设计、确立了 “怎样把不同的东西分开 ”、“有趣的磁铁 ”、“沉与 浮”、“溶解”、“蜗牛”等一系列主题内容,让幼儿逐步了解、发现和认识了 自然界物体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教师要善于将教育主题的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孩子的需求,开发 和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让它成为幼儿教育的内 容这是因为孩子们天生好奇,对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学得更加积极主动, 能长时间维持学习兴趣并主动进行探究事实证明,由个别孩子或小组随 机发起的探究活动,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在日常活动中, 一名孩子偶然发现了一只蜗牛以后,和同伴一起七嘴八舌地提出了一系列 的问题: “蜗牛生活在哪里?它掉进水里会死吗?蜗牛吃什么?蜗牛有眼 睛吗? ”教师及时捕捉了幼儿这一感兴趣的话题, 生成了以 “蜗牛”为主题的 系列科学教育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又增长了幼儿的 见识。
二、提供能引发孩子探究并能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 首先,在明确了教育目标和内容之后,我们就围绕目标、内容提供了 相应的材料,让孩子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和学习,从而获得 更多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的材料 应该是丰富多样,生活中常见的,甚至可以是废旧材料,不要只拘泥于科 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投放,而忽略了科学区、自然角里的材料的投放,有 时候仅仅是小小的一条蚕、一片桑叶、一盒绿豆、一张晴雨记录表 …… , 就为孩子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机会和条件,它就足以让孩子长时间地观察植 物的生长变化情况和天气变化情况一般来说,教师提供的材料还应考虑 一物多用,可供孩子自由选择使用的方法,这有利于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 支配材料,通过动手做来解决问题,如:我们提供铁锤、扳手等多种材料, 让孩子砸核桃,结果有的孩子用扳手去敲核桃,有的用扳手砸,有的把核 桃放在扳手里面把它夹开,有些用法连老师也想不到可见,能一物多用 的材料可以激发孩子的独创能力另外,教师为孩子提供的材料要合适、 恰当,让孩子易于发现事物的变化,从而获得新经验,如:教师提供榨汁 器让孩子榨橙汁,孩子很快就发现橙汁榨出来了;提供透明的烧杯让孩子 观察鸡蛋在盐水里的变化,孩子很快就看出鸡蛋浮起来了。
教师可以根据 不同活动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投放材料,来服务于教育目标和内容其次,在科学活动之前,我们还精心地根据每一个主题内容设计了相 应的个人记录表,个人记录表一般是让孩子们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 现所以教师提供给孩子的实验记录表要一目了然,让孩子一看就明白,特别是小班的实验记录表,更要简单易懂,中班的记录表在难度上可有所 提高,孩子可以画图、打“〈”、写数字……,形式可考虑多样些,在记录表 的设计上,我们下了不少工夫,把记录表设计得富有儿童特点, 色彩鲜艳, 美观实用,如:科学活动《取橙汁》的记录表,教师把记录表做成橙子的 形式,涂上橙色,让孩子在橙子里面画出取橙汁的工具和方法, 《鸡蛋在 盐水里会怎样》的记录表,教师设计成鸡蛋的形状,让孩子在鸡蛋里面画 出鸡蛋的沉浮变化,孩子的猜想记录,教师用图画来表示,实验的结果则 用手的形状来表示,那生动的形象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动手记录的兴趣三、引导孩子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做中学 ”科学教育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识教 育,那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是不可取的 “做中学 ”科学教育不注重教育 的结果,不追求幼儿说出准确的科学概念,而是强调让孩子亲身经历探究 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要 做到:1.设置一个有趣的能够引起孩子探究动机的情境或方式来引入主题, 形成鼓励孩子探究的氛围。
2 .教师以有趣的情境引入,孩子的注意力能很快地集中,并被教师所 设置的悬念所吸引,这时候再适时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或让孩子们自己 提出疑问,鼓励孩子把自己想到的都大胆地表达出来,能使孩子感到他们 能提问,能发言,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为了认识磁铁的特性,教 师设计了 “谁是磁铁的好朋友 ”这一主题,并以 “奶奶掉了针,拿不起来,请 小朋友来想办法帮奶奶取出针 ”这一情境引入,引起了孩子的探究兴趣和 欲望3 .鼓励孩子运用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充分的猜想和假设并进行记录 作为孩子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们考虑到孩子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常常用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 考,不可能说出绝对正确的答案,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允许孩子出错, 耐心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即使孩子说得不着边际,也要尊重孩子间的差 异,接纳每一个孩子的观点,面向每一个孩子,力求真正了解到孩子的真 实想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形成个人猜想记 录,有的也可以改变由我们教师自己把孩子们的想法画下来,形成集体猜 想记录例如:孩子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下去, 教师又鼓励孩子进一步猜想,如果把鸡蛋放入盐水中,又会怎么样呢?孩 子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会沉下去;有的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浮 在中间。
孩子们还把自己所想的鸡蛋在盐水里的位置贴在了教师准备的 “烧杯”形状的大记录纸上,而后我们并没有马上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而是 说:到底鸡蛋在盐水里会怎样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吧!这样孩子就 可以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做实验4 .鼓励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进行操作验证,尝试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获得一定的科学概念,并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如果只让孩子猜想, 孩子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 或者一知半解这时最好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 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我们没有急于在孩子动手做之 前就把答案告诉他们,也没有在孩子的操作过程中左右孩子的思想,暗示 实验的结果,而是放手让孩子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孩子把看到的都记(画) 下来我们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通过提问、参与、建议等形式引导孩子 一步步迈向科学概念的原理,并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孩子在实验中的 表现,使用的材料、方法,语言表述以及观点和发现,便于进行有针对性 的概括和小结5 .让孩子依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汇报,并与实验前猜想进行比较,从而形成新的体验,引出新的实验 当孩子在实验操作中有了发现之后,无论他们探究的结果与设想是否 一致,我们都尽可能地为孩子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集体 面前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孩子可大胆提出质疑,把自 己的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我们教师再结合孩子们的观点,把 一些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科学概念进行简单的概括和小结,并将孩子 们提出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次实验要探究的问题,如:做 完《鸡蛋在盐水里会怎样》的实验,孩子们提出了疑问: “如果把熟鸡蛋放在清水、盐水里会怎样?把鸡蛋放在其他水里又会怎样呢? ”针对孩子的疑问,我们先让孩子们讨论一下,然后再提出建议:把这个问题留到下 一次实验来解决!这样无形中又为下次实验设置了悬念,为孩子们提供了 探究的空间和余地。
四、充分利用家庭的力量,动员家长支持科学教育,使家园同步对 幼儿实施教育孩子们往往会把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反馈到家庭,因此,家庭也是我 们开展“做中学 ”科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为了充分利用家庭资源, 动员家长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共同搜集最新信息资料,并为幼儿园提供科 学知识上的帮助,我们于三月份召开了 “做中学 ”项目的家长通报会,并开 辟了“做中学 ”家长专栏,及时准确地向家长介绍 “做中学 ”的进展情况,其 中开设了 “你了解多少 ”“ 请你帮忙 ”“ 反馈意见 ”“ 教学内容 ”几个小栏目,第 一时间了解教育的反馈情况,力争家园同步协调地进行教育同时,于 6 月份开展了 “家长开放日 ”活动,让家长在观摩活动中进一步了解 “做中学 ” 科学教育活动,同时,分发 “家长调查问卷 ”让家长真实地填写多数家长 大力支持该项目的开展,并与孩子一起在家里做实验,记录实验过程,把 实验中的发现带到幼儿园,与老师同伴一起分享,对我们工作的开展起 到 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开展 “做中学 ”科学教育活动,我们教师在自身提高了认识,积累 了经验的同时也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现在,孩子们对参加科学活 动十分有兴趣,也能用比较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凡事没有轻易地下结 论,总是要先猜想,再进行尝试,然后再得出结论,在科学活动中,孩子 更加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进行探究,还能边实验边记录,并能较完整连 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实验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惯有的旧思维模式, 而改用科学的方法去主动探索事物,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这是孩子们学 习科学的能力发展的一大飞跃,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都明显得到提高。
由此可见,我 们的“做中学 ”幼儿科学教育已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