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叠词的表达效果彭生琼 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从古代的?诗经?到当代文学都存在高中课本的选文如?氓?、?声声慢?、?荷塘月色?等都有大量的叠词使用,使诗文读起来音韵横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鉴赏领会叠词的表达效果是不可忽略的教学内容之一关于叠词的形态格式初中已涉及,对于高中生来说,重点在于领悟叠词的表达效果一、领悟叠词的音韵美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上李清照的?声声慢?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其短促的节奏,轻细而凄清形成的的吞声饮泣的音韵美又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这段文字,叠词多是平声,声音清脆,节奏轻快,如河边飘过清幽的牧笛,欢快而悠扬大量叠词打破了单纯视觉上对无边静美的荷塘月色直观画面感受,继而从听觉上给读者营造了一个回环往复、不绝于耳、余音绕梁富有音乐美的荷塘风光,使读者从单纯的视觉感受,转到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艺术感受。
而?诗经?中就更多了,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小雅采薇?〕,“行迈靡靡,心中摇摇〞〔?黍离?〕,到达了“两字穷形,情貌无遗〞的地步,既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语气,也使语言的形式和声音的节奏更臻整齐和谐而我们在高中的教学中,语言形式的整齐和音律的和谐是较好把握的,可以不用多讲,和谐的音律中所蕴涵的情感才是最美的,最应该让学生去体会的二、领悟叠词的画面美叠词具有描绘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形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使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最熟悉的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不仅描绘出了路的弯曲,而且准确呈现了曲折之深和荷塘之幽,营造了传统中国文化中所欣赏的“曲径通幽〞的园林之美田田〞的叶子不仅说明荷塘的叶子多,一望无边,而且叶子的“密〞和长得茂盛,也都通过这个叠词表现出来,仿佛在读者的唇间留下了“甜甜〞味感这个词向我们展现的不仅是江南水乡的荷塘无边之美,还回应着南朝诗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浪漫和缠绵亭亭〞一词和舞女的裙连用,不仅荷叶美,而且还有出水芙蓉的女子娟秀之美,婀娜多姿,倩倩风情,语言鲜活、跃动,形象清新、宜人,促人联想,喜欢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又如?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用“青青、郁郁〞描绘出了一幅草木浓密的充满活力的春天图;后四句用“盈盈、皎皎、娥娥、纤纤〞将思妇的体态、仪容、妆扮等写得非常逼真: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娥娥〞与“纤纤〞同是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划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胧而明晰,衬托刻画了楼上女尽善尽美的形象自然界的青春,为少妇的青春作陪衬;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美到了极至只有领悟到了这种美,才能进一步悟到,开首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草树,早已抹上了少妇那梦思般的哀愁由此可见,叠词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又有真实感写景让人如在画中畅游,写人让人如与友交谈,感受自然的真谛,体会人生的喜怒哀乐三、体会叠词的渲染作用叠词往往可以渲染气氛,使人如身临其境,可以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有利于抒发作者的情感如?观潮?中用“浩浩荡荡〞渲染了钱塘江大潮不可阻挡的气势,突出了自然的伟大力量还有白居易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凄凄〞渲染了人内心的凄凉和感伤,“袅袅〞渲染了秋日苍凉的气氛,从而把作者的惜别之情表现得格外凝重。
而在?春闺思?中又是另一番景象,“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那么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词语,从而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情感四、领悟叠词的描摹性叠词的描摹性主要表达在描摹形态、描摹情状、和描摹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形态,是运用叠词形象的描绘人和景物的各种形状、形态,如“南沙峨峨〞,“峨峨〞就写出了山的“高〞,理解了叠词的这一作用,就可以更好的把握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更好的体会叠词的画面美 描摹情状,是指运用叠词生动、细致地描绘人物的情感和神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孔雀东南飞?中“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这里的“诺诺〞“尔尔〞就把媒婆油滑奉承的性格写得活灵敏现又如?长恨歌?中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绵绵〞一词写出了杨贵妃心中的“恨〞是永远没有尽期的。
描摹声音,是运用叠词来描摹自然界的各种声,再现事物运动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杜甫的?兵车行?中有“车辚辚,马萧萧〞的诗句,“辚辚〞,车行的轧压声萧萧〞,战马嘶鸣声两个叠词给我们展现了兵车队伍出征时的情形,场面真实,语言流畅,声韵铿锵有力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当然在听觉上也有一种韵律美 总的来说,叠词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使表达更加确切,情感的抒发也更为浓郁运用叠词,不仅能在形式上增添语言的韵律美,而且能在内容上突出事物的形象美,还能在情感的抒发上表达其感染力一直以来都备受古今作家的青睐有人作过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词的有二百篇而在今天的文学作品中,叠词也是频频使用,在高考中也屡次对叠词的表达效果进展了考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古典诗词鉴赏时,对叠词的表达效果的教学不容无视参考资料: 杜甫?兵车行?赏析 陈才智 中国文学网 ?古诗十九首?鉴赏 马茂元 赵昌平 ?诗歌鉴赏中叠词的妙用? 王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