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犬猫常见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犬复孔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细粒棘球绦虫,1,、成虫寄生于狼、犬动物的小肠,引起动物绦虫病2,、幼虫(棘球蚴)寄生于的牛、羊等动物 和人的组织,导致棘球蚴病一)细粒棘球绦虫形态,1,、成虫:,大小:长,2-7mm,结构:头节、颈部和链体头节:梨形,有,4,个吸盘,顶突及小钩颈部:具有生发能力链体:幼节、成节、孕节,各,1,节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头节,虫卵大小为,32,4028,30m,外层是具有辐射状的线纹较厚的外膜,其中为六钩蚴2,、细粒棘球绦虫卵,3,、棘球蚴,(,1,)形态:似圆形的囊状体2,)大小:几个毫米,-,数十厘米,囊壁,囊内容物,(,棘球蚴砂),子囊 孙囊,生发囊 原头蚴 囊液,外层:角质层,内层:生发层,棘球蚴,(,3,)结构:,(,1,)来源:,母囊、子囊、孙囊,等芽生出育囊,,原头蚴,中心液化转变为育囊,(,2,)发育方向:可发育出,5,个至,30,个,原头蚴,,,分泌角化层,转变为,子囊、孙囊,。
4,、生发囊 (育囊),1,、结构:头节凹陷,四个吸盘,顶突 及小钩2,、来源:母囊、子囊、孙囊、育囊3,、数量:几百至几千,/,每个棘球蚴4,、发育方向:原头蚴 成虫,(终宿主),原头蚴 新的棘球蚴(中间宿主),5,、原头蚴,(二)细粒棘球绦虫生活史,生活史细节,成虫:寄生于狼、犬等动物的小肠,粪便排虫卵虫卵:被牛、羊食入后,在十二指肠孵化出六钩蚴六钩蚴:穿过肠壁随血循环到达全身发育为棘球蚴棘球蚴:狼、犬食入含棘球蚴的牛、羊内脏,原头蚴,在小肠发育为成虫往往寄生数百至数千条人误食虫卵而感染棘球蚴病4,、感染阶段:,生活史要点,1,、狼、犬是:,终宿主,也是传染源中间宿主2,、牛羊是:,3,、人是:,中间宿主,虫卵,(三)致病性,棘球蚴病,寄生部位:肝、肺、腹腔、脑、骨等,对人的危害与部位、大小、数量有关,1,、局部压迫症状:,肝区痛疼、阻塞性黄胆、咳嗽、胸痛、骨折等2,、过敏症状:,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3,、全身中毒症状:,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发育障碍、恶病质棘球蚴在肺脏肝脏、脑组织,照片,棘球蚴感染的肝和肺,(四)寄生虫学检查,棘球蚴病的诊断:,1,、,X,光、核磁共振、,CT,确定占位病变,2,、免疫学方法: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
3,、痰、尿、腹水、胸水镜检出棘球蚴可确诊,但严禁穿刺,防止扩散五)流行因素,1,、虫卵抵抗力强,污染严重2,、犬,牛羊马骆驼关系密切3,、人,犬牛羊接触多六),防治原则,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细粒棘球绦虫知识2,、捕杀病犬,定期为牧犬驱虫3,、对病畜内脏应焚烧,防止狼犬感染4,、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入虫卵5,、治疗病人:手术为主,阿苯达唑、吡喹酮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 caninum,)是犬和猫的常见寄生虫,,,偶可感染人体,,,引起复孔绦虫病(dipylidiasis)犬复孔绦虫,犬复孔绦虫及其头节,成虫体长,15,80 cm,,宽约,3mm,,通常由,120,个左右体节组成链体体节外形呈黄瓜子状,故称“瓜实绦虫”头节上有四个吸盘,以及顶突和排小钩每个成节具两套生殖器官生殖孔开口于两侧缘中线稍后方卵巢呈花瓣状睾丸较多,犬复孔绦虫成节,孕卵节片中子宫分离为单个的贮卵囊;,每个贮卵囊内含有,20,个以上的虫卵犬复孔绦虫虫卵,生活史,生活史,详情,成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内,孕节单独或数节相连地从链体脱落,随粪便排出虫卵被中间宿主蚤类的幼虫食入,则在其肠内孵出六钩蚴,然后钻过肠壁,进入血腔内发育成似囊尾蚴。
终宿主犬、猫舔毛时吞食了病蚤后,似囊尾蚴进入消化道并在小肠内释出,经2-3周发育为成虫人因偶尔误食病蚤而被感染犬栉首蚤、猫栉首蚤和致痒蚤是重要的中间宿主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有时表现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绦虫孕节蠕动向肛门爬出,搔痒和凉感诊断,1.,与犬、猫密切接触史,2.,粪检卵并观察孕节特征,3.,玻璃纸肛拭法,治疗,一般感染在儿童,吡喹酮,25mg/kg,,分两次治愈,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又称孟氏裂头绦虫,成虫,-,猫科动物,人不是曼氏迭宫绦虫的适宜终宿主,偶然,寄生人体幼虫称裂头蚴,寄生人体引起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大于成虫长,60,100cm,,宽,0.5,0.6c,头节细小,指形或汤匙状,有一对浅裂的吸槽颈节细长体节宽大于长孕节则几乎长宽相等孟氏迭宫绦虫及其头节,成节的睾丸,200,500,个,均匀地散布在体节两侧背面卵巢分左右两瓣,位于节片近后缘的中央两侧卵黄腺呈泡状,分布在节片的两侧,位于睾丸的腹面子宫位于体节中部,作,3,4,个螺旋状蟠曲,紧密地重叠,略呈金字塔状,子宫孔开口于阴道口附近孟氏迭宫绦虫成节,裂头蚴,裂头蚴,长带状,白色,约,300mm0.7mm,,活时较强的伸缩能力。
头端膨大,中央有一明显凹陷,与成虫头节相似,体不分节,但具有不规则横皱纹,末端多呈钝圆形虫卵 橄榄形,两端稍尖,长,5276 3144m,,浅灰褐色,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内含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生活史,生活史要点,终宿主主要是猫和犬,还有虎、豹、狐等肉食动物第一中间宿主是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为蛙转续宿主为蛇、鸟类和猪等多种脊椎动物人可成为其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或终宿主致病,成虫与裂头蚴均可寄生于人体,但成虫较少寄生于人体,对人的致病力也不大,一般无明显症状裂头蚴寄生于人体引起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比成虫大其危害与寄生部位有关常见寄生部位依次是:眼部、四肢躯体皮下、口腔颌面部、脑部及内脏在寄生部位形成嗜酸性肉芽肿,甚至发生脓肿囊包约,16cm,,腔内有蟠曲的裂头蚴,1,条至数条诊断,成虫感染;粪便检查虫卵裂头蚴病:局部检出虫体,免疫试验CT,检查有助于脑裂头蚴病,的诊断询问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流行,曼氏迭宫绦虫分布虽广,但成虫感染很少,国外仅日本、俄罗斯等少数国家有报道国内病例报道近,20,例,分布在上海、广东、台湾、四川及福建等到省市,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58,岁曼氏裂头蚴病多见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亦有报道。
国内有,800,多例病例报道,分布于吉林、辽宁、广东、福建、上海、北京、台湾等,21,个省、市、自治区感染者年龄为,062,岁,以,1030,岁感染率最高,男女比例为,1,:,2,防治,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不用蛙肉敷贴脓肿或伤口,不食生的或半生的蛙、蛇等肉类,不饮生水以防感染肠道内成虫感染可用吡喹酮、丙硫咪唑等药物驱除裂头蚴主要靠手术取虫手术时应注意将虫体尤其是头部取尽,以防复发也可用吡喹酮、丙硫咪唑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