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参考文献目录一、原著 1.《资本论》第一卷(中文电子书) 2.《资本论》第二卷(中文电子书) 3.《资本论》第三卷(中文电子书) 4.《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电子书) 5.《资本论》第二卷(英文电子书) 6.《资本论》第三卷(英文电子书) 二、原著读物 1.《资本论》注释 1-3卷(卢森贝)1963年版2.《资本论》解说 1-3卷(陈 征)1980年版 3.《资本论》提要 1-3卷(张熏华)1982年版 4. 新编《资本论》教程1-3卷(洪远朋)1988年版5.《资本论》介绍(王珏)1982年版 6. 通俗《资本论》 洪远朋1985年版7.《资本论》方法论研究(郑道传)1988年版8.《资本论》典故注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说史教研室)1962年版 9.《资本论》难句解(第一、二、三卷,电子书)(四川省《资本论》研究会编写组),1985年版 10.《资本论》1-4卷学习解答(肖永年等) 11.《资本论》200题(李世华)12.《资本论》与中国经济理论热点(张燕喜)1999年版三、学术论文1. 西格里斯特:为人类工作---马克思生活记述2. 徐觉哉:马克思手稿沉浮记 3. 裴小革:国外学者如何看待《资本论》 4. 王锡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和出版情况5. 埃克·考普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部分:资本论及其手稿6. 谢富胜:《近十年来国内劳动价值论研究综述》7. 郝国喜:《评我国新世纪对劳动价值论的争辩》,《学术月刊》,2000.9 8. 裴小革:《论劳动价值论与其它四种价值理论》 9. 程恩富:《新经济人论:海派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 10. 程恩富:《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劳动价值理论的当代拓展》 11. 吴宣恭:《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12. 刘小怡:《马克思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13. 李志国: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和剥削的理论及我国的现实--温州私营经济实证分析14. 郝国喜: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 15. 裴小革:当代国外经济学家剩余价值理论评述16.郝国喜:《资本论第二卷Ⅰ、Ⅱ稿与第Ⅰ部类内部实现条件 》 17.张衔:马克思的五部门联系平衡表:一个现代解释18.徐先艳:《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社会存在论 广西社会科学, 2008年 03期 19.张雷声:《资本论》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方法论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0220.屈炳祥: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适用性与创新 经济评论 2008/0221.杨永华:《资本论》的商品经济运行理论初探 江汉论坛, 1991,(04)22.熊穆权:简单商品的矛盾体系及其运动——《资本论》“商品和货币”篇的唯物辩证法 江淮论坛, 1985,(05)23.杨文进:论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逻辑结论 经济评论 2007/0124.汪冰: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现实性 理论建设, 2006,(02).25.潘石: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对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税务与经济, 2003,(02).26.王向成:论资本原始积累的理论和现实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1,(02).27.吴克烈:关于《资本论》商品性质讨论述评 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 02期 28.王弘远:试论货币流通的辩证关系——学习《资本论》货币理论的一点思考企业经济 1990年 01期 29.刘炳福:浅谈《资本论》的劳动力产权理论 当代经济研究, 2001,(08)30.刘笃成:《资本论》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02).31.易金务,胡磊:《资本论》对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贡献及启示. 南方经济, 2005,(01).32.王初根:试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经济人思想. 江西社会科学, 1997,(06).33.鲁汉: 试论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重读《资本论》第三卷. 前沿, 2001,(04).34.葛世增:《资本论》与现代市场经济关系. 求是学刊, 1994,(02).35.徐佩华:论《资本论》对现实经济建设的指导 社会主义研究, 2004,(06).36.李涛: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指导意义.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2006,(08).37.李玮: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新解 生产力研究, 2007,(15).38.张庆伟:剩余价值生产视角下的劳资关系理论刍议 发展, 2007,(03).39.彭腾:近年我国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40.何树贵:《资本论》中的竞争理论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7,(03)41.朱妙宽: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新探 经济评论, 2004,(05).42.马艳,程恩富:马克思“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新探——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发展 财经研究, 2002,(10).43.冯金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数学原理 财经科学, 2006,(08).44.林岗: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问题的探讨 教学与研究, 2005,(07).45.王峰明:论商品价值“质的决定”与“量的决定”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野中的“价值决定”辨析 当代经济研究, 2007,(03).46.何宇:“价值总量之谜”再解 当代经济研究, 2007,(04).47.彭必源: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研究综述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3,(04). 48.程恩富,汪桂进: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 经济经纬, 2003,(05). 49.姜启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量的关系探讨”的探讨——兼与林岗先生商榷 教学与研究, 2006,(12). 50.马艳: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之争的探讨 学术月刊, 2002,(06).51.洪远朋,马艳: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十点认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52.李楠: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与当代社会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3,(02).53.冯继康: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逻辑内涵及当代价值 山东经济, 2003,(01).54.李欣: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经济问题探索, 2001,(02).55.陈建国,谭志敏:论马克思资本循环总过程理论的现实意义 山东经济, 1997,(05).56.林彤:对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几点认识[J]. 海峡科学, 2007,(09).57.森骏吾:马克思的资本周转理论与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 天津社会科学, 1983,(05).58.吴庄莹:从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看现代物流[J]. 理论观察, 2004,(05)59.牛江红:试论马克思关于资本周转的理论在解决我国企业资本周转问题中的应用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7,(09).60.万文丽: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宏观经济调控 当代经济研究 , 2004,(02)61.肖殿荒, 张皓:按照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理解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兼论启动我国消费和投资的对策 消费经济 , 2004,(02)62.李广平: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和凯恩斯总量均衡理论的相通性 江汉论坛 , 2007,(01)63.赵兵:《资本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问题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03,(06) .64.崔利锋: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3,(06) .65.徐章勇:马克思的价值转形和市场价格理论——兼论马克思作为资本产品的商品理论意义 江汉论坛 , 2007,(01)66.沈志求: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马克思对生产价格问题的研究状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1990, (02)67.蒋玉珉:论价值转形理论中的总计二命题——对鲍特基维茨批判的批判 江汉论坛 , 1984, (05)68.白暴力, 方凤玲:马克思生产价格方程组的数学特性 广东社会科学 , 2007,(01)69.刘建飞:马克思绝对地租率和量的规定理论问题探讨 理论探讨 , 2006,(04)70.徐学文: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5,(01)71.陈端计:马克思的信用思想研究 天中学刊 , 2007,(01)72.徐晓兰:马克思商业资本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理论导刊 , 1997,(03) .73.乔万敏, 冯继康:马克思商业资本理论的逻辑内涵及当代价值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02)74.高新宇:《资本论》中金融危机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 2005,(04) .75.高栋梁: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03) .76.常永胜. 马克思货币经济理论探索 学术月刊 , 1997,(12) .77.李翀:从价值的角度构建马克思主义的汇率理论 教学与研究 , 2005,(02) .78.文广会,肖强:马克思资本集中理论对我国组建企业集团的现实意义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1997,(04) .79.洪名勇:马克思的股份制理论研究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02) .80.葛扬:马克思土地资本化理论的现代分析 南京社会科学 , 2007,(03)81.杨峰:论马克思所有权理论及其对我国国企改革的指导意义 求实 , 2006,(12)82.冯继康:马克思地租理论的逻辑内涵及现代价值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04) .83.杨新荣: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及其启示 学术交流 , 2004,(09) .84.陈征: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问题——《资本论》与改革开放研究之一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1, (01)85.许晓东,谢元态: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看农民失地问题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03) .86.吴静芳:《资本论》中关于绝对地租理论的启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03)87.杨宇霞: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研究 重庆社会科学 , 2000,(05) .88.余瑞祥:级差地租论——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新说明 经济评论 , 1999,(03) .89.梁琦.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分析——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思考 南京社会科学 , 2002,(05)90.张忠根: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与社会主义产生地租的条件 浙江社会科学 , 1990, (06)91.张燕喜: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几点再思考 科学社会主义 , 2006,(04)92.陈俊明:《资本论》终篇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8(01)下面是经典古文名句赏析!!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经典古文名篇(一);1.陋室铭刘禹锡(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马说韩愈(唐)字退之《昌黎先生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3.师说韩愈(唐);古之学者必有师;嗟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