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改良加药的手法和技巧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8.08KB
约5页
文档ID:533381858
改良加药的手法和技巧_第1页
1/5

改良静脉输液加药的手法和技巧任红梅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职工医院摘要:目的 通过护理工作中加药技巧的改良,提高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安全 方法 在静脉输液加药中改进针头刺入橡胶塞的角度及在抽取药液后将溶媒瓶倒 置等方法,改善加药技巧 结果 液体中橡胶碎屑等不容微粒及药液气体泡沫减 少,避免了微粒损害及药液的浪费,最大限度的按医嘱准确计量用药,确保治疗 效果结论 加药操作细节的改良,即遵循操作原则,又安全,省时,省力,避 免了药液的浪费,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 静脉输液,加药,技巧静脉输液配药是临床护士的护理操作之一,由于临床加药量大, 在溶解、稀释密封瓶内药物和抽取中药制剂过程中,一些细微的环节 不注意就产生一些医疗不安全因素,影响用药安全我科2013年1月〜 2013年12月,不断的改进配药方法,配制约3680例,效果较好,现总 结如下:1. 方法:1.1常规加药方法: 按照常规加药方法,加药时针头任意角度刺入橡胶塞溶解密封 瓶粉剂时,注入较多溶媒,待药物充分溶解后,抽出药液注入输液瓶 内;中药制剂,在抽取药液后将推入药液口 :0.9%氯化钠液250 ml 加七叶皂苷钠20 mg,将1O ml注射器抽取5 ml0. 9氯化钠液排净 空气后注入七叶皂带钠瓶口,生产过程中有些叶皂苷钠瓶内难免会有 负压,负压倒吸瓶内注满溶液无空气。

因此抽药难,反复抽吸造成泡 沫多2.1 改良加药方法2.1.1 通过改进针头刺入橡胶塞的角度,溶解密封瓶粉剂时,左 手固定输液瓶,右手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使针梗与瓶塞呈 70° ~80°角,以针尖为支点,用力向下作用于注射器,迅速穿过瓶塞, 注入较多溶媒,待药物充分溶解后,再针头斜面向下,靠近橡胶塞开 槽部位,彻底抽出药液注入输液瓶内,注意避开第 1 个穿刺点;2.1.2 对易产生泡沫的中药制剂,在抽取药液后将溶媒瓶倒置, 使针头完全浸在溶液中推入药液,之后顺置溶液瓶,抽出多余空气, 降低瓶内压力3 结果 静脉输液加药 3680 例,肉眼未见胶塞碎屑及内衬薄膜, 液体中泡沫明显减少,未在出现更换液体时药液从输液器排气孔外溢 现象4 讨论:4.1 常规加药方法存在以下情况:4.1.1 当针头穿过瓶塞时,有可能将瓶塞切割下来的胶塞碎屑及 内衬薄膜带入药液,一方面不溶性微粒经静脉进入人体,其危害性严 重而持久,包括对心、肺、肝和肾及血管的损害;另一方面会使患者 或家属感到紧张、恐惧和不安,对我们的医疗服务质量产生不信任情 绪,从而造成多种不良后果4.1.2 粉剂药物溶解不彻底和溶解缓慢,溶解过程中产生过多泡 沫,抽吸不彻底,致药液浪费。

4.1.3 中药制剂注入溶媒后产生过多泡沫,瓶内压力较高,更换 液体时药液从输液器排气孔外溢4.2静脉输液加药操作细节改良的优点4.2.1 改进针头刺入橡胶塞的角度的原理是:传统是使针头垂直插入 瓶塞,这时针头斜面两侧同时与瓶塞接触,作用面积相对较大,由于 压强与作用面积的关系,面积越大,达到相同压强效果时所需要的压 力越大当针头穿过瓶塞留下的切面冲击力量越大,越易使瓶塞切割 面产生胶塞碎屑改进加药法采取针尖斜面向上,使针梗与瓶塞呈 70°~80°角进针,可使针尖斜面尽量少接触瓶塞,作用面积相对较 小,使胶塞被切割的机率减少,形成的胶塞碎屑比传统组明显减少4.2.2用改进后的方法配药,在抽取药液后将溶媒瓶倒置,使针头完 全浸在溶液中推入药液,与瓶内液体没有间隙,不会产生震动,自然 没有泡沫产生,能明显减少泡沫的产生,之后顺置溶液瓶,抽出多余 空气,降低瓶内压力,有效地避免了更换液体时药液从输液器排气孔 外溢静脉输液加药操作技巧的改良,即遵循操作原则,又安全,省时, 省力,避免了药液的浪费,最大限度的按医嘱准确计量用药,确保治 疗效果;避免了橡胶碎屑等不容微粒进入人体造成伤害;泡沫的减少 也降低了药液的浪费和家属的紧张,恐惧,不安情绪,减少护患纠纷 的发生,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使患者满意。

此项操作法已在职工医 院今年的 5.12 护士节活动中进行全院交流与推广,得到大家的好评 和认可图示传统方法加药:改进方法加药:图示结果对比:图示改进抽取药液:。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