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2年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22年12月29日在江夏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区长 王清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22年及“十二五〞时期工作回忆202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一个率先、三个示范〞战略思路和“三个江夏〞奋斗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开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较好完成了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0亿元,同比增长1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增长12.6%;规模工业增加值271亿元,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5亿元,增长12.5%;外贸出口2.5亿美元,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69万元,增长12%。
过去的一年,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实施“工业倍增〞方案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工业企业效劳月〞活动,帮助企业协调与解决规划用地、行政审批、设施配套、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问题,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上汽通用武汉基地工程总投资追加到293亿元,一期年产整车24万辆,产值220亿元,整车二期和发动机工程进展顺利,20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建成投产全区新增“小进规〞企业30家、重点税源户155家,66家重点企业税收保持增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各类工程22个,完成招商引资总额418亿元,增长20%全力推进工程建设,新开工工程25个,方案投资54亿元;新竣工工程18个,完成投资44亿元,采埃孚、延锋等一批重点工程如期建成人天包装在新三板上市,久之洋、海波钢构、华舟重工3家企业即将在创业板上市,上市后备企业到达59家,在新城区排名第一工业倍增开展区提档升级,金港、庙山、藏龙岛、大桥等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江夏阳光科技园启动建设,园区形象和工程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二是着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实施城建攻坚方案,投资43亿元,整体推进92个城建工程地铁27号线江夏段6个站点全部开工,天子山大道刷黑、马法线改扩建、武昌大道纸坊段路面修复等重点工程如期完成,全区公路畅通能力明显提升。
加快金龙大街、环山路绿化配套建设,完成21个社区绿化提档升级,实施纸坊港渠清淤疏浚、供水加压站配套、电网改造增容等一批市政设施工程,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开展区域水环境、大气环境、畜禽养殖排放等专项治理,“清水入江〞工程正式启动,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到达86%,在全市排名前列加大查控违力度,撤除违法建设661处、26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市级目标任务集中开展“三超一改〞综合整治,车辆超限、超载、超速及“泼、漏、洒〞现象得到有效管控深入推进“城管革命进农村〞,全区95个村顺利通过市级美丽村湾验收在全区建立区领导包点、大城管联动、第三方评估、治庸办问责等工作机制,深入持久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在全市文明指数测评中排名前列,我区被评为全市“创文创卫立功单位〞和“城管革命优胜单位〞三是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开展方式,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开展107国道沿线设施蔬菜、梁子湖大道沿线休闲农业、金水河沿线“四水〞农业逐步形成规模全面启动郑店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建设,新增标准化示范基地1万亩实施一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完成1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一批泵站更新改造、农村排灌港渠整治等续建新建工程绿满荆楚〞行动顺利实施,全区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万亩,合格率全省第一。
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村合作社覆盖所有行政村精准扶贫取得良好开局,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完成农村“十权〞信息采集和确权工作全国畜禽粪污治理工作现场会、省市“互联网+农业〞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创立国家农产品质量平安区、国家平安渔业示范区等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四是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根底设施不断完善,全区光纤覆盖率到达95%,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实施播送电视网“双网、环网〞改造升级,农村用户宽带到达20兆以上,宽带普及率大幅提升建成湖北电信最大的数据中心,具备了100G总骨干网接入能力委托国内一流团队编制智慧江夏开展规划,相继启动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工程,信息化在政务、城管、社管、交管以及社保、教育、卫生、食药监管等民生领域广泛应用,被国家住建部、科技部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五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整合就业资源,建立“三单〞 培训模式,推进培训与用工无缝对接,全年新增就业1.41万人进一步推进社保征缴扩面,新增参保8190人次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全年发放低保金8200万元、专项救助资金61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098人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启动6所学校建设,完成16所农村中小学“改薄〞任务,新、改扩建8所农村幼儿园。
教学质量大幅提高,高、中考成绩迈进全市先进区行列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完成16家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医保综合报销封顶线由10万元提高到50万元,报销金额到达1亿元,惠及5525名重症患者在全市率先启动居民健康卡发放工程,实现了“一卡通〞大幅提高乡村道路养护标准,改造路面37.5万平方米,新开通29条农村客运专线,实现“村村通客车〞完成农村智能播送网工程建设,实现“村村响播送〞开工建设384套保障性住房,新、改扩建9家农贸市场,实施“餐桌污染〞专项治理,成功创立省级食品平安城市举办“华夏百将书画展〞、“百花奖〞等大型文化活动,湖泗古窑址保护规划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彰显各位代表,2022年各工程标的实现,标志着我区“十二五〞开展主要任务根本完成十二五〞以来,我们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开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的总方略,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决不移走工业主导、城乡统筹、富民强区道路,经济社会开展迈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过去五年,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快速开展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强力实施“工业倍增方案〞,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显著提升,成为江夏历史上园区建设力度最大、招商引资成果最多、工业经济开展最快的重要时期。
五年累计投入146亿元,高标准建成35平方公里工业倍增开展区,极大拓展了开展空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总额1317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6倍,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上汽通用、BAT、南车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产业工程的成功引进和快速建设,改写了江夏产业结构和城市格局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跨入千亿量级,到达1100亿元,是2022年的3.3倍,年均增长27%,江夏工业实现了“化蛹成蝶〞的完美蜕变大力开展现代效劳业,郑店物流园和金口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安吉、海吉星等一批物流工程进展顺利平安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相继入驻,金融效劳网络不断延伸,成功创立“全省最正确金融信用区〞以中百广场、联投广场、宜化城市综合体为代表的文化大道中央商务圈初步建成,商贸效劳业态从传统单一功能向现代化商业综合体转变旅游业开展势头良好,滨湖生态游、赏花休闲游、生态农业采摘游等江夏旅游品牌越来越响,中山舰景区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抗战纪念遗址加快开展现代都市农业,建成一批国家级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总产值由2022年的60亿元增加到147亿元,年均增长19.6%,农业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了18个百分点过去五年,是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开展活力日益增强的五年。
我们始终坚持把开展的出路放在改革上、把开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开展的体制机制先后实施两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乡镇改街工作,政府组织结构不断优化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标准行政权力,行政审批事项精简29%,办理时限平均提速71%,区级行政权力及政务效劳事项减少11%,“三联单〞制度全面建立,“三证合一〞正式启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支出绩效、政府采购预算审核、政府投资工程招标拦标等制度有效实施,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深入推进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向大型国有企业指派财务总监,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新投融资体制,做大区城投,组建区农投,累计融资110亿元大力实施“青桐方案〞,成功创立1家国家级孵化器、8家市区级孵化器,科技孵化器总面积4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25家,腾讯众创空间可同时孵化30个优秀创业团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6家,实现产值372亿元,年均增长23%成功创立全国科普示范区,连续六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区〞过去五年,是根底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按照“全域江夏、独立成市〞理念,大手笔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全域江夏、武汉南部生态新城、江夏新城核心区、纸坊城市客厅及各类专项规划等五个层级的规划成果五年新建公路636公里,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3701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到达1.84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金龙大街全线贯穿,与文化大道共同构筑“黄金十字架〞城市开展主轴武咸城际铁路通车营运,地铁27号线开工建设,武嘉高速、四环线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加快推进,10万吨水厂、污水处理厂、天然气管网、输变电设施等一批功能性工程加快建设,金水河治理、阳武干渠节水配套等一批农田水利工程有序推进,城乡根底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建成环山路,启动环湖路,完善环城绿道高层楼宇加速崛起,旧城改造稳步推进,百万方大社区初具规模,纸坊新城、金口新城建设步伐加快统筹城乡有序推进,“四化同步〞示范成效明显,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三万〞活动先进单位深入推进“一管三创〞健全“大城管〞工作机制,大力实施“洁绿亮美畅〞工程,建成日处理300吨垃圾转运站,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垃圾转运一体化和环卫作业市场化文明创立实现历史性突破,持续保持省、市文明城区荣誉称号,为武汉创立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作出了积极奉献。
过去五年,是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抓开展、惠民生〞的重要战略任务,坚守生态底线,为持续开展保存资源资本编制实施江夏区根本生态控制线规划、18个湖泊“三线一路〞和127个山体“两图一录〞保护规划,锁定全区自然资源保护红线建立湖长制、山长制,大规模撤除梁子湖、鲁湖、汤逊湖围网,建成藏龙岛、安山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上涉湖国家级湿地保护中心和一批省级湿地公园实施山体生态修复工程,16家采石企业全部关停,4100亩破损山体得到修复新增有林面积7.2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到达28.6%完成环梁子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创立了一批省级生态村镇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过去五年,是民生保障不断改善,社会开展更加和谐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计民生,努力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开展成果五年来,劳动就业工作不断加强,新增就业5.7万人,实现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3.7万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7%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各类群体参保到达70万人次,6.4万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建保障性住房6147套、52.8万平方米,累计为2.3万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8亿元,大病医疗救助限额从8000元提高到5万元,被评为“全省社会救助示范区〞。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新、改扩建幼儿园56所,中小学校6所,高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开展验收,被评为全国职成教育示范区卫计事业快速开展,国家根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累计投入资金21.4亿元,迁建区人民医院,新、改扩建16家基层卫生。